分享

江南遗事72:文献太子被鬼吓死,中原再次变天,李璟闻讯为何要跑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交泰元年(958年)八月初二,李景遂中毒暴死于洪州,噩耗传到金陵后,李璟痛不欲生,追谥三弟为文成太弟,废朝七日哀悼。
由于李璟的左右被买通,合伙蒙骗他,导致李璟一直不知道李景遂的真正死因。但太子李弘冀心里清楚,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李弘冀害死皇叔,心里不可能毫无波澜,他也会害怕,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东宫太大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弘冀总是感到后背一阵发凉。阴风阵阵,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幔帐随风起舞,诡异的氛围令李弘冀感到压抑窒息,早早上床睡觉。
然而梦乡里也不太平,李弘冀被噩梦缠身了,无数个午夜李弘冀都被噩梦惊醒,猛地坐起,满头大汗......
梦里他分明看到面目狰狞,七窍流血的李景遂披头散发,向他一步步走来,嘴里念念有词: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无边无际的恐惧感令李弘冀感到窒息,他相信李景遂化作厉鬼了,他这是来索命来了。
连续几夜梦到李景遂的冤魂,李弘冀心态崩了,东宫不敢住了,搬到了别处过夜,结果还是做了噩梦。在这种压抑环境中,就是神仙也要崩溃了,何况李弘冀这种凡夫俗子。
这种生活没有多久,李弘冀便病倒了,精神出了问题。

“弘冀属冀,数见景遂为厉。”——《南唐书·后妃诸王列传》



显德六年(959年)七月,被厉鬼冤魂纠缠了半年之久的李弘冀终于熬不住了,一命呜呼。由于史书没有记载李弘冀的出生年月,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李弘冀的具体年龄,但参考他父亲李璟的年龄,相信李弘冀应该很年轻,属于英年早逝了。

太子去世这可是朝廷的巨大损失,李璟先是失去了最亲爱的三弟李景遂,这又失去了太子,可以说是连遭重创,精神很不好,情绪低落。
李弘冀的丧事由相关部门办理,礼部官员考虑到李弘冀曾取得常州大捷扬了国威,为李弘冀拟了一个“宣武”的谥号,请李璟过目。李璟对这个谥号不置可否,似乎不太满意。

这时候,一个小官针对此事上书李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此人名叫张洎,时任句容尉,句容县负责治安的一个小官。张洎指出皇太子的德行在于侍膳问安,父慈子孝,家庭和睦的光辉榜样,为天下万民的垂范。如今礼部突出宣扬皇太子的武功,似乎不太合适,不能防微杜渐。说白了就是战场玩命这事儿本就不该是太子干的事儿,而且李弘冀杀俘的事儿李璟一直耿耿于怀。你这时大肆宣扬太子的武功考虑过李璟的感受了吗?

果然还是张洎摸准了李璟的心思,李璟对张洎的话非常赞赏,否决了“宣武”的谥号,改谥李弘冀为“文献”,史称文献太子。
而张洎因为这次上书引起了李璟的注意,很快就被提拔进了朝廷任职,这眼光确实老辣。

李弘冀死后,东宫太子之位空缺,储君之争再起,李璟不得不再次考虑太子人选。
经过反复比较,李璟最终选中了六子李从嘉,晋封吴王,住进了东宫,等于是确立了他的太子身份。这时候,老臣钟谟跳出来反对,指出从嘉胸无大志,整天泡在美人堆里吟诗填词,难堪大任,不宜立为储君,建议立七皇子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

李璟大怒,老东西,连朕的家事都敢指手画脚,你以为你是谁!贬钟谟为国子司业,一巴掌打到饶州(今江西上饶)去了,不久更是将其赐死。
随后,正式册立李从嘉为皇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不过此时他还叫从嘉,李煜是他即位后才改的名字。

文献太子去世,册立新太子,一连串的重大变故很快便传到了汴梁,周世宗柴荣派人前来慰问,并给李璟捎来了一封信。柴荣在信里表示朕和江南大义已定,然而朕担忧后世君主不能容你,你可趁朕还在世抓紧时间修缮城池,加强守备,为子孙后代的生存考虑。

柴荣为什么突然抛出这番有些莫名其妙的话呢?
那是因为柴荣此时的身体已经出了状况,常年的鞍马劳顿令他疲惫不堪,精神处于超负荷状态,早已透支光了身体。柴荣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可能也预感到时日无多,才对李璟说出了这番意味深长的“遗嘱”。

看了柴荣的来信,李璟很紧张,他似乎也预感到柴荣在交代后事,中原只怕还要生出乱子。为了避祸,李璟生出了迁都的想法,他的目光投向了远离长江前线的洪州,打算迁都到那里去。

李璟先是改洪州为南昌,升为南都,为迁都做准备。这大概是南昌一名的来源,南昌在历史上从未做过首都,李璟执意迁都到这里,也算为南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的南昌也可以骄傲地宣称南昌也是古都了嘛。



后来的事实证明柴荣和李璟的预感都很准确。
就在李璟册立新太子李从嘉后不久,南唐设在汴梁的“驻京办”发回最新消息,柴荣御驾亲征契丹,计划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雄州(今河北雄县)突发疾病,回到汴梁后便驾崩了。
柴荣死后,年仅六岁的太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由符太后临朝。再往后的剧情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了,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称帝建国,定国号宋,史称北宋,取代后周结束了五代乱世。

后周不存在了,南唐驻京办有点尴尬,好在金陵很快就发来了最新指示,南唐继续向北宋称臣,一切如旧,只不过把后周换成北宋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