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养浩然之气,忍蓄君子之风

 自然田野 2022-09-21 发布于云南
一直在路上2028
2022-09-20 15:42
关注
忍经 告诉你一个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真言妙诀--儒家之忍,
“忍”是东方智慧的精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善养浩然之气,忍蓄君子之风。“义”为核心,弹性处世,“忍”为韬略,坦荡为人!
人性本善,不忍害人之心,不忍害人,请你再忍一忍!
“义”为核心 弹性处世,“忍”为韬略,坦荡为人!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汉)刘向《说苑 说丛》
财不如意高,势不如德尊(汉)刘向《说苑 说丛》
“义”字乃是一切行为的准则,一个人只要在义字上行走,用不着拘泥于某时某事的约束。倘若面对的是一件无聊的事,即使半途而废也无需为之感到遗憾。诸如这种作法,并非三心二意,只是为坚守某一基本原则而所做的权宜之计罢了!再看看孟子对三位圣人的观点:伯夷是周朝的一位圣人,因乱世归隐山中,因不受嗟来之食而饿死。伊尹则是殷朝的一位名宰相。因治政有方而被世称道。这两位圣人同样是卓越的人材,却有着不同命运!相对于两人的孔子,则是可以出仕则出仕,可以休止即休止,可以久留即久留,可以速去就速去!
    这三人有着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孟子能够认同三人的行径,尊之为古时圣人,实因他们都具备了贯仁守义的共同点!孟子这种弹性处世的态度足可供现代人学习借鉴!现代人讲究个人主义,一切以己为尊,当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他人相抵触的时候就只会认同自己而责难别人。这种自以为是的固执态度,是人格修养难进的一段阻力,有必要适度调整!总之,孟子的处世态度在坚持道义,保持弹性,处世方法在不动心,处世观点来自他的“性善说”。而真正的善又在于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磨练,自我修养!没有良好的自我修养,虽有几手人际谋略的方术,也只能算作浮现于外表的小聪明,奸巧,欺诈,他们自以为得计,然而他们的城府,他们的人格,他的品德,却是一张白纸,为世人所鄙视。当今现实中不是有这么些不重修养只贯于玩弄权术的人被人称为“歪才,奸才”吗?可悲!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