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上海记 | 宗城

 宗城964wpd0ok4 2022-09-21 发布于北京

摄影 / 德尔雷

5月份的虹桥火车站有些陌生。站外聚集了一批露营者,他们睡地铺、搭帐篷,寻找停车场和一切具有庇护的地方。虹桥火车站,这个上海的重要出入口,宛如难民营,在5月它见证了徒步20公里的工人、骑行大半个上海的返乡者、习惯了网课的大学生。

一个香港人早早决定逃离。4月初,他骑共享单车奔赴上海虹桥,通过层层检查,绕过铁丝网,穿越溪流与高速,有惊无险地回到香港。

自他以后,数十万人在两个月内离开上海。我的两位室友,一位以工作出差的名义离开上海去成都,一位去到广州。朋友小酒(化名)决定去济南隔离7+7(因济南有酒店隔离免费政策),再回到故乡。

静默两个月,在我的关注列表中,《端》《先生制造》《极昼工作室》等媒体陆续采访了离开上海的人。他们中有人“带上两个馒头和吃剩的半瓶老干妈,一个黑色的20寸行李箱和一个黑色背包,骑行近50公里”去火车站;有人“扎在桥洞下煮土豆,头发看起来很多天没有洗了,满地都是生活垃圾”;有人“从奉贤区走上近50公里,一路走到虹桥火车站”。

我和女友曾计划待到上海解封,但是在五月中旬,我们仍旧看不到上海解封的希望。五十天的隔离,已经让我们疲惫不堪,夕阳下的租房弥漫着飞舞的灰尘,最终,在焦虑情绪的推动下,我们决定暂时逃离上海。

防疫政策要求:离沪人员需要主动上报信息,取得小区放行证明,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建康码,自主承担7天酒店隔离+7天自主检测费用。为了取得小区放行证明,我经历了一件宛如“二十二条军规”的事情,小区居委会要求目的地防疫办提供接收证明,才能签发放行证明,目的地防疫办又说没有这种证明,直接来隔离就好,具体到问街道,也是这么个说法,于是出现如下对话:

防疫办: 我们这没有接收证明,你直接过来隔离就好。

我: 我们小区居委会必须要所在地接收证明,才能盖章出行证明。

防疫办: 你跟你们居委会做一下思想工作,就说我们确实没有接收证明。

我: 口说无凭,你不给证明,没有盖章,我说了她不信。

防疫办: 那我也没办法。之前从上海来的,都是搞到小区放行证明的。

我: 问题就在于,你不给接收证明,她不放小区放行证明。

防疫办: 那我也没办法。你们还是待到上海解封吧。

如此折腾了良久,我们才弄到了放行证明和承诺书。为了确保不会出意外,我们需要做连续三天的核酸。期间,我们和负责帮居委会传话的退休教师成为朋友,阿姨是上海人,一头棕褐色卷发,在微信上腔调很官方,私底下却是个乐于助人、说话亲切的长辈,知道我们要走,还送了两套蓝色防护服和N95口罩。那一天我意识到,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人,现实中也可以很快成为朋友。

拍摄:宗城

五月的上海,大街上打不到车,地铁也尚未开通,我们要去火车站,要么走路,捡共享单车,要么打地下黑车。有朋友坐外卖小哥的顺风车,加价300,后来风险大,小哥不做了。我们提着行李箱,不方便骑车,只有选择走路或搭乘地下黑车。

我被朋友拉进了一个“溜溜群”,那里已经有490人,群里每天交流的都是怎么逃离上海,我听朋友说起一个东北人,他买不到离开上海的火车票,就花了8500块钱买了辆二手车,开车2天2夜回到故乡大庆。

我在群里加了两个黄牛。一个开价900,一个750。作为对比,我平时打车去虹桥价格在60元左右,坐地铁只要不到十元,上海封控后,黄牛开价是正常通勤费用的十倍以上,我向他们议价,他们说,我们也没办法,油价涨得离谱,又要冒风险。

我们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是托朋友寻找拼车渠道,一边是等待城市公共交通恢复,终于到22号,直达虹桥火车站的公交车恢复运行,尽管是60分钟一趟,但已经是雪中送炭。地铁3号线和10号线也以30分钟一趟的频次通行,这意味着去虹桥火车站可以节省大笔费用。我们计算了不同方案的性价比,最后为自己拟定三重方案:

1、早上5:30起床,在公交车站等,坐直达虹桥火车站的941路公交;

2、乘坐去往10号线交通大学站的公交,换乘地铁;

3、如果两个方案都不行,再加价打车。

我们在早晨5点40坐上车,大约7点到达,虹桥火车站前来来往往学生的长队,他们大多是上海的大学生,穿着防护服,乘坐学校提供的大巴来到站点。火车站前还有打地铺的人,那是在上海的五月,昼夜温差很大,清晨天微凉微凉的,夜晚颇冷,一个人在外面裹着薄薄的被子,无论如何是会被冷醒的。那时候上海有源源不断的返乡人员,他们睡在地下车库、火车站外和其他能遮风避雨的地方。

一个返乡者到站后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刚刚超出48小时,不得不找地方重做一次;一位青年,和恋人在地下车库过夜,只为不错过清早的班车;黑车已经炒到了八九百,农民工没挣到钱,回去路上不想亏钱,于是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这是他们走得最久的一次返乡路。社区门口,某个本地人举着喇叭说:“上海欢迎你。”

我们来到时离沪潮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在公交车未通行之前,一些人徒步数小时甚至半天只为坐一趟离沪的列车。

进站成功需要健康码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倘若核酸证明过期,哪怕仅仅过去一小时,离沪人员都需要重做核酸,等到核酸结果出来才能进入车站。但是等待期间可能会错过列车,车票很难抢,离沪者不惜拜托黄牛,加价150—300抢票,没有黄牛渠道的就只能等待运气,不断祈盼那个抢票成功的一瞬间。

平时轻而易举的事,这时候就像中了一张幸运彩票。农民工在经历自己的长征,只为从上海回到自己的家乡。

因为疫情,房屋租期是否续约也成为问题。我们是合租房,六月到期,房东催问是否续租,他原本计划涨租大约15%到20%,但赶上上海封控,整个小区都被隔离,就算它挂牌交给中介公司,新住客一时半会也没法住进来,我们考虑到房租水平,就与房东议价。没想到封控持续两个月之久,室友中有一半已经离开上海,只是把行李托管在租房,我们也决定离去,这样实际还住着的室友只剩两人,而大部分人七月后也不续租了,所以当时棘手的问题是——六月要不要续租?续租的话,住客和托管行李者的出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可能与房东协商,讨论一个折中的续签价格?这件事最后得到了解决,但讨论过程一波三折,庶可作为疫情影响平民生活的冰山一角。

在去往杭州的路上,我的耳背有明显的勒痕,这是N95口罩留下的痕迹。视线充满了雾气,呼出的气被口罩折射到镜片上,我仿佛在雾中穿行。离开上海,我们如同逃难者,每一个到虹桥火车站会和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脸色。

我们在杭州中转地等待了7个小时。中转杭州的人会被大喇叭的声音震慑。杭州东站有专门的“重点人员临时等候区”,从上海来的乘客都要在那里逗留。首先是排队、扫码、做核酸、做抗原、填写承诺书。在那里你会看到有人打地铺,有一块空置的区域,零零散散睡着疲惫的人。他们或是隔夜换乘,或是离开上海又被老家拒收。你做好各种手续,上到二层,密密麻麻的人群胜过你在小区排队做核酸。从上海来的被圈在一个地方,没有餐馆,没有商铺,你需要在那里等到出发指令。

因为我们是中午十二点到的,但去往目的地的高铁最早也要晚上七点,我饿得不行,摸索到了外卖送到的办法,我在美团点外卖时,先给商家留言,备注送到“杭州东站二层出发大厅东入口上海转运隔离点”,如果骑手弄不明白,他会给你打电话,你再告诉他具体怎么走,到达东入口,把外卖交给防疫人员,让后者递给你就好了。

就这样折腾了大半天,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车站里的喇叭喊得贼起劲:

“上海来的乘客过来登记!上海来的乘客过来登记!”

深夜,此地如荒野废墟,我坐上120,去往一座远离城区的酒店,在这里,我将度过7+7与世隔绝的生活,随后侥幸换得暂时的自由,但到头来,我明白,这不过是又一场侥幸的等待。

5月31号,我在酒店隔离的最后一天目睹上海宣布复工复产。

这一天,上海宣布6月1日有序复工复产,上万人齐聚黄浦江边,庆祝时隔两个月的“解封”时刻。烟花在上海的夜空燃起,整座城市仿佛过年一般,一座休克两个月的城市,突然被要求回到休克之前的状态。

6月1号对上海住客意味着“正常”的回归,虽然,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处于封控之中,仍有小区两月无新增阳性却禁止住户外出。

6月1号出门的人恍然发现,他们目睹那闪耀的一切不过是曾经习以为常的正常,他们感受到灵魂对于正常的渴望,看到多少人被关两个月却对收缴他们正常的人感恩戴德。春天,他们看到勇敢,看到奴性,看到附近,也看到恶之平庸。他们观测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也第一次深切认识到自由之于自我的可贵。

在手机上,在观看新闻和通往外滩的长队中,我们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早知如此是否应该安分守己、静候解封。但很快,现场朋友发送的消息告诉我们,“复工复产”不等于“完全解封”。上海从未宣布封城,也就没有解封一说。而封控区仍在隔离之中,可自由出入小区人员也需要凭借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才能乘坐地铁、公交、进入大型商场。复工前几日,上海朋友普遍反映,做核酸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许多公司害怕二次隔离,暂时还不敢让员工回去上班。紧接着,巨鹿路一带宣布再次封锁,多个地区因为阳性病例的反复也再次开启大规模筛查。有序复工和正常生活之间相隔着大片灰色地带,直到6月中旬,上海仍未真正回到正常生活。

血渍消失,曾经发生过嚎叫、争吵、倒地的地方,阳光下一片清明。夜晚烟花灿烂,昭示城市的新生,却使我想起张爱玲写下的文字:“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人情的梦。”

1952年,张爱玲身穿一袭旗袍,决心离开上海;1949年,顾准与时任上海地政局长王维恒联手,用地产税回收“跑马厅”等大批外商占有的建筑和土地;1989年,邓小平提出,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上海是一张王牌;1921年,一场会议在上海悄然召开……时代的列车轰隆隆响,人们仓皇地轧上电车,又兀自在车窗看到自己的心惊与惶然。

新书链接:

宗城:关于我的第一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