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手机变成你身体的“器官”》:这则时评,是篇典范的议论文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9-21 发布于山东



编者按

有谁会料到一个小小的通讯工具一夜之间就颠覆了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今天人们不得不面对“机”不可失这样的尴尬现实。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科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慢慢打开,人类面临的挑战和灾难也必将接踵而至。今天分享一篇科技时评,让我们共同关注科技和人类之间的博弈,看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当手机变成你身体的“器官”
作者:晁星

(文题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来强调手机和人不可分割的关系,生动形象,发人深思。)
 
398亿小时!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这些时间,足够建造109座金字塔。近日,波士顿大学讲席教授詹姆斯·卡茨公布的这项数据,再度引人深思:手机等技术产品在引领社会进步之时,是否也在将人类推入泥沼?(从国人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惊人的时间代价,聚焦科技的利弊之争。)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时间正越来越多地被手机消磨掉。不论是家人团圆还是朋友聚会,不论是上班路上还是工作之余,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盯着手机屏幕的越来越多。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3小时,仅次于巴西,位居手机沉迷度全球第二。显然,如今的手机已不仅仅是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许多孩子刚学会说话,张口闭口就是手机,左触右按还玩得很溜。有人说,长这么大,唯一能坚持下来的事,就是每天给手机充电。虽有些戏谑,但的确戳中了现实的痛点。(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突出了手机已经主宰和颠覆国人的日常生活。)
 
痛在哪?不仅在于手机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更在于我们终日把目光拴在手机上,丢掉了很多能力,消磨了许多斗志。有幅传播甚广的热图:一位男子侧卧于床上,手中拿着手机玩得兴致勃勃,其姿势与百年前瘾君子吸食鸦片的场景惊人相似,赤裸裸道出了某种技术隐忧。有人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而手机用户却越来越蠢。更有研究发现,如今年轻人的记忆力越来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类似于脑损伤的数字痴呆症。(其危害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堪称骇人听闻。) 
 
不妨自问,那些“建造109座金字塔”的时间,我们都用来做了什么?有没有给自己的人生成长路添一块砖,加几片瓦?(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发人深省。)
 
不得不说,屏读时代,碎片化信息太多,实在难引发些深刻思考。沉溺在捕风捉影的八卦、东拉西扯的鸡汤、刺激酷炫的游戏中,也许是散漫闲适的,但长此以往,必定会玩物丧志。(“消磨斗志”“耗费生命”诸如此类的危害已经渗透到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国人对它的依赖性较之毒品有过之无不及。) 
 
对于科技的负面性,人类一直有诸多反思,赞叹和恐惧交织在一起,逐渐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情结。英剧《黑镜》一度备受追捧,其反映的人被科技操纵的主题,激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其中有一集讲到,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获得高评分受人尊重,而低评分则被人排挤,许多人不得不疲于应付点赞与被点赞,丧失了生活的滋味。这面“黑镜”似乎也照射着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在朋友圈中的画像么?传统观念里,技术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它是工具,应当被人驾驭。而如今,人们渐渐意识到,对手机等技术产品,我们的依赖远比操控多得多。(科技的负面性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如何对其增加操控力,除掉依赖性是人类必须破解的难题,自然引出下文。) 
 
我们当然不拒绝科技的进步,理性来讲,我们也无法逃脱技术编织起的复杂网络,但如何与它相处,考验着智慧。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介绍了阿米什人对待科技的方式:他们有选择、有节制地运用技术元素,通过集体的选择方式,适应科技的进化节奏,最大限度地消除其负面影响。这种方式或很难大范围推而广之,但其依然启示我们——科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往往是人的局限所致。当下,我们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如果你落入对方的棋路并迷失掉了自我,那么一定会是输家。(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结束全文,发人深思。)

 (摘自《 文摘报 》 201709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