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不“玩命”的愉快全马

 老威小屋 2022-09-21 发布于北京

“ 全马,本身是一种挑战自己极限的活动。要说轻松,肯定谈不上,但不要那么'玩命’,让自己愉快地完成,是可以的。

今天早晨,手表盘面显示,今天是国际和平日。在网上求证了一下,真的如此。

本来在周末有一场全马的计划,作为入秋以来的一次拉练,正好今天时间比较合适,而且天气也非常棒,也不差三两天了,就提到今天来吧。

开跑之前,特地把手表的显示盘面也给截屏了下来:

在诸如和平日这样带有祈愿属性的节日里,做需要付出劳力的工作,似乎很应景。借此机会——

愿诸众生永居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居无苦之乐,身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基本都在EASY区的全马

我历来把全马只瞄准在“关门时间之内”,一般的比赛都是5或者6小时为关门时间,所以,我习惯性把全马目标定在5小时以内,其他没有什么追求。

实际取得的结果是这样的:

这是一场非常愉悦的全马。因为强度始终控制在Easy区间(常规的分区就是2区),所以,有氧代谢的效率非常高,而且也没有明显的所谓“撞墙”的感觉。

在Polar体系里,每次跑完后会根据当次的表现,与对身体预测的VO2MAX潜力值进行对比,大致上存在这样的逻辑:

如果Running Index大于这个时间段的VO2max值,说明本次训练(比赛)是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同时也说明速度较慢,或者心率较低,这些表述都有内在的勾连关系)。

我近期的“躺测”VO2max潜力值是56,而本次全马跑完后,Running Index是60。

耶!很满意的一场有氧慢跑!

按照RQ平台习惯的EMTAI分区来看,基本上都在Easy区间。

说到RQ采用的EMTAI分区,顺便说一下。EMTAI分区里,不包含我们其他惯用的分区法里的第一区(热身区)的,所以——

E对应通行的2区;

M对应通行的3区;

T对应通行的4区,就是阈值区,门槛区等各种叫法五花八门的那个区;

A+I是做了细分,它合起来对应我们常用的5区。

我注意到RQ从善如流,最近系统改良,设置了0区,就是我们一般采用5区的那种“热身区”、Warm up区。

一般认为马拉松比赛,应该在有氧耐力区,就是常规的3区,在EMTAI里的M区。

现在它加上0区,M区也就变成第三区了。

之所以我说自己跑了一个轻松的马拉松,因为我都在2区(E区)。

二、跑完就好,没必要把自己逼死

我定期用很低强度来跑次全马,给身体做个深度充放电。

其执行标准,就是心率在Easy区(常规分区法的2区)。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再怎么说,马拉松也是一项极限运动,能完成就不错了,在这个要求下的“轻松”,其实也比平时的训练要艰苦得多,没必要把自己往死里搞。

2、我们都知道2区是个典型的燃脂区(上面的Running Index所揭示的有氧代谢供能效率已经雄辩地说明了这点),这才与“深度充放电”的目的相吻合。

3、考虑到即使体脂率十分低的人,要燃尽全身脂肪,理论上也需要三、四十个连续马拉松才可以,所以,用燃脂来供应能量,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所谓“撞墙”的感受——没人给发奖金,不分房子不分地的,搞到自己撞墙干嘛呀!

人人都在说,对马拉松而言,跑完就好,安全地回到家里才是胜利。那实在没有必要在跑道上弄死自己。说实话,跑完已经足够开心了。

三、用自驾车解决补给的难题

我一位小友曾经无后方、无补给跑过一场全马,这是小年轻可以做的事,老同志我可不敢。我的年龄几乎是小伙子的两倍,胆子就没有那么大了。

上一次年度跑,随身带白水和功能饮料各一瓶,裤兜里揣了2-3片全麦面包,20来粒葡萄干。

那次,途中不断地幻想香蕉。

说实话,带着水跑步,真的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

今天特地跑到公园,将车当做补给点(特地停在靠近停车场门口的位置),一圈8公里多,几乎每圈都到车边上快速喝水,吃个香蕉,又可以接着徒手跑。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虽然比不上有服务团队在跑道路边就摆好待取那么方便,但是自己给自己供给的做法,也避免了众人乱抢的烦恼,以及敞开供应的模式,所带来的卫生问题。

这样自己给自己敞供应的模式,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

整个过程,喝了两瓶白水,一瓶功能饮料,两个香蕉,没有吃面包。

齐活!很好!

除了要吃下肚子去的补给,实际上,如果想换衣服,都变得十分可行。不过今天天气很舒适,出汗不多,也就没有换。

最好选择有卫生间的停车场,这样在补给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出货的问题也能解决。毕竟在公园这类地方内急时搞就地正法的把戏,也挺不文明的。

四、跑前准备

上文说了,再轻松的马拉松,也是极限运动,所以,没有准备是不可能轻易实施的。

1、运动能力的准备,当然可以根据计划来执行。计划通常会分解成一节一节的课表,照着执行,通常都很科学。

2、身体的准备

通常课表会在最后一两周开始减量,对于一味“一怕不苦,二怕不死”类型的跑者来说,每天都要弄到极度疲惫,对于准备长距离的挑战,是没有好处的。

在开跑的前几天(或者一周),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存储碳水(肌糖,肝糖之类的糖分)。虽然燃脂效率非常高,但是,我们之前说过,没有一项运动是纯脂肪供能的。所以,在长时间的运动中,碳水同样在消耗,在心率高于储备心率50%以上时,碳水供能的比例会高于脂肪。

3、服装和鞋

不要穿新开封的鞋。因为你不熟悉它。

我连续两次都穿的Brooks Ravena的鞋。它平时不大服役,在长距离时对它非常信任。

但是这样一来,鞋的服役时间就被拉长,实际上有点太长了,虽然没有感觉得所谓“性能衰弱”,这种自然老化,说实话,等到能感觉出来,那要么鞋太菜了,要么是自己太敏感了。何况,我有经常对鞋进行鞋垫调整的习惯,基本上,换对了鞋垫,可以让一双鞋焕然一新。但是,我倒是担心时间长了以后,会不会脱胶。要是在跑道上脱起胶来,那可尴尬了——当然,从来没有遇到过。

一双让自己的脚觉得“合适”的鞋,在长距离跑动中非常重要。有的鞋适合短距离,有的鞋适合快速度,有的适合慢而短,有的则适合长距离拉练……

这个季节,服装没有什么。我通常贴身会穿紧身的背心,外面穿长袖单薄的速干衣。这样即使出汗,也不会像中空穿戴那样,当湿了的衣服与身体接触时发生冰凉的刺激。即使背心不是速干材料,只要跟身体密切接触着,且它外面有衣服,不是直接露在空气中,不会蒸发,好像裹着热毛巾。如果是速干材料的(速干与不速干的我都穿),则观感上会觉得干爽一点。其实就“紧身背心”、且外面还有外衣(不会导致背心直接蒸发)这样的穿戴风格而言,在我看来,贴身的那件,速干与否都差不多。但是如果运动完以后,没有机会快速换装,那速干就是贴身的必选项。

速干往往是聚酯材料,有的人贴身穿着不得劲。

但无论跑时穿什么,也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带上替换衣服——有时候跑动过程中就会换,而结束时,一定会换。

4、跑前饮食

这样长时间的奔跑,无论如何不能是空腹。

麦片粥,面包,煮鸡蛋1-2枚。是很好的早餐。但是有的人对煮鸡蛋的气味不适应,则尽量避免,跑起来不断地反胃就麻烦了。

5、途中补给

我很适合吃香蕉和全麦面包。

实际上,当我去一个地方会呆几天的时候,我都会自己带上全麦面包(时间太长了无法保证保质期)。有的人可能会这样想:到亲友家去,自己带饮食是不是不礼貌?实际上,这不是作为“主食”来吃的,而是每次运动结束后——无论是慢跑这类有氧运动,还是在家练力量,都需要在训练结束后,立即补充,它的作用,类似“点心”。而绝大多数人家里,“进食”就意味着“三餐”,那得等饭点。

所以,运动的人,给人感觉“总在吃”,因为他只要运动了,就要及时补充。这不是扛饿的问题,也是消耗与补充的科学的问题。

对应到跑全马这样的长距离、长时间,我个人非常倾向于这样配给:

香蕉若干;

面包片若干;

功能饮料1-2瓶;

白水(如果事先在里面加入微量食盐,也是个好方案)。

有些食物,可能大家会被日常生活中出门旅游时的方案误导。如:

1、巧克力之类过于甜食物,可能碳水含量高,但是会导致大量喝水。在赛跑中,不合适。

2、很多人出游时带牛肉干或者煮鸡蛋。实际上,牛肉干之类的干货,富含蛋白质,对于长距离跑步,补充能量的诉求来说,没有什么帮助。而且在比赛(训练)过程中,它的味道也会显得格外重。与之类似的是煮鸡蛋——煮鸡蛋早餐吃了就算了,它很扛饿。有的高手在比赛日的早餐也会吃它。作为途中补充,同样,由于它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为主,当需要快速补充碳水时,基本上没有用。

说到底,途中补给,除了能量棒或者盐丸之类的显得“专业”的食品。富含碳水且不会感到过于甜的面包,以及微量元素(尤其是钾)丰富的香蕉,是我的首选。功能饮料,和白水,也是标准配备。

===================================

作者:老威修斯,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跑步是运动的其中一个手段。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