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前三国时期之《乱世群雄》(十六)——袁绍剿杀黑山军·行刺吕布·刘表单骑入荆州

 新用户6303bXRU 2022-09-21 发布于重庆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袁绍转危为安,击退了公孙瓒,腾出手来剿杀盘踞在冀州境内,威胁到冀州安危的黑山军。

第三节 剿杀黑山军 吕布登场

初平三年(192年)八月,挟持献帝占据长安的西北小军阀李傕、郭祀想与关东诸将和解,派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天下,以太仆赵岐为副手。

马日磾到洛阳后,上表请赵岐出使河北。沿途百姓见到赵岐,都高兴的说:“没想到今天又看见朝廷使者的车马了。”马日磾则出使南阳,被袁术扣留,发生失节丧命的悲剧。

赵岐和袁绍有姻亲关系。赵岐的妻子是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名将马援的从孙)的哥哥马续的女儿,袁绍叔父袁隗的妻子是马融的女儿。初平四年(193年)初,赵岐抵达河北,进入冀州。

袁绍、曹操听说赵岐来了,一起率军在数百里外迎接赵岐。赵岐先说服这二人停战,然后写信给公孙瓒,要求公孙瓒也停战。

袁绍、公孙瓒此时都是在苦苦支撑,彼此也都知道此时谁也灭不了谁,乐得有个台阶下,就都送了赵岐一个顺水人情,各自停战。但公孙瓒的田楷所部并未退回幽州。

停战使得袁绍在渡过难关之后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休整时期,就在三月上巳节那天在薄落津(今河北巨鹿县东南)大宴宾客。

谁知道乐极生悲,魏郡驻军发生兵变,杀了太守栗成,于毒率领的黑山军趁机出兵占据了邺城。袁绍及其大部分将士的家眷都在邺城,听说邺城沦陷于黑山军之手,军中一片恐慌。虽然袁绍强自镇定,照常宴乐,但将士们担忧恐惧之情并未得到丝毫减弱,已经有人在号啕痛哭。

上天再次眷顾了袁绍。黑山军里有一个叫陶升的人,自号“平汉将军”,率领自己的部属保护了袁绍和其他将士的家眷,并亲自护送这些人离开邺城,把他们安置在斥丘县(今河北省成安县)。袁绍于是就率军到斥丘屯住,并封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军中将士家眷平安,士气重新高涨。袁绍立即率军剿杀黑山军。在朝歌鹿场山苍岩谷(今河南鹤壁淇县)围攻于毒,五天内攻下,杀了于毒和董卓任命的冀州牧壺寿。然后依山北进,剿灭左髭文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多支黑山军队伍,屠杀了这些部队驻地的所有人,斩首数万级。

最后在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追剿实力最为强大的黑山军张燕所部。

张燕原名褚燕。黄巾民变时,聚集一帮少年为强盗。中平二年(185年),跟随黄巾余孽博陵(今河北蠡县)人张牛角造反。不久,张牛角战死,众人拥戴褚燕为首领,于是改姓张。

张燕人如其名,身轻如燕,骁勇善战,所以军中称他为“飞燕”。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占山为王的土匪纷纷依附于他,最多时达到一百多万人,统称 “黑山军”。

后来接受朝廷招安,被灵帝任命为平难中郎将,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享受太守的待遇,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汇报工作,接受考核。董卓作乱时,张燕也与各路诸侯结盟反董。

前面说过,张燕与袁绍结仇是在界桥之战时派部将杜长等人带兵援助公孙瓒。

此时的张燕拥有精兵数万人,战马数千匹,实力并不亚于袁绍。袁绍的好运还没完,意外得到了吕布相助。

吕布被李傕、郭祀逼出长安后,先是投奔袁术。吕布还真是奇葩,离开长安时没有带走自己的家眷,把他们托付给了部将庞舒。也许是来不及吧,但却带走了董卓的首级。这个很重要,吕布的声望主要来自于杀董卓。吕布进入中原后,兖州、徐州都有许多人来投奔,就是冲着吕布杀董卓的功劳和声望而来的。

吕布自认为杀了董卓也算是为袁氏家族报了仇,有恩于袁氏家族,袁术理当感激帮助他。谁知道事情并没象他想象的那样发展。

这里有二种说法,一种是袁术讨厌吕布反复无常的行为,根本就不接纳他;一种是袁术还是有感恩之心,厚待吕布。是吕布自己有恃无恐,放纵手下士兵四处抢掠,引起袁术的担忧和不满。吕布察觉后自己觉得不安,主动带兵离开袁术,去投奔河内太守张杨。

张杨与吕布是并州老乡,原来是西园军假司马,袁绍让何进招四方猛士进洛阳时,张杨也是其中之一。吕布以同乡之谊去投张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有学者认为吕布去投奔张杨是受袁术指使前去劝降张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管劝降是否成功,吕布离开张杨后都应该回到袁术处交差,而不是又去投袁绍。

李傕、郭祀是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杀回洛阳的,自然不会放过杀死董卓的吕布,就悬赏捉拿吕布。得知吕布在张杨这里,就催促张杨将吕布押解来长安。

张杨是董卓委任的河内太守,自然得听命于李傕、郭祀,手下将领也贪图赏金,想捉拿吕布归案。吕布对张杨说:“我们是同乡,你杀了我,相当于减少了你自己的实力,也立不了多大的功劳,不如出卖我,还可以得到爵位封赏。”

张杨不便也不想对吕布下手,就表面上答应李傕、郭祀的要求,暗地里却将吕布保护起来。李傕、郭祀见张杨不肯捉拿吕布,担心二人长期呆在一起会弄出什么意外来,就想分开二人,下诏任命吕布为颍川太守。但吕布并没有去赴任。

没有明确的记载吕布是为啥离开张杨的,只能推测。从吕布不甘寂寞的性格来看,估计是受不了在张杨营中受保护而不得自由的约束。吕布一生所好就是驰骋疆场,征战厮杀,在刀光剑影中享受酣畅淋漓的快乐,哪里受得了约束,耐得住寂寞?

吕布离开张杨投奔袁绍,除了仍然抱有对袁氏家族有恩,袁绍理应厚待的想法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袁绍是当时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实力也强大,是看上去最有发展前途的人。

吕布来到袁绍这里时,正好遇上袁绍征剿张燕。飞燕遇上飞将军,一场好战,煞是精彩。

这是吕布进入中原的第一场鏖战。吕布也正是通过这次战斗扬名中原。“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这话就从这时开始在中原大地上流传。

吕布身跨赤兔马,率领手下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冲锋陷阵。不是每天只冲锋一次,而是三、四次,每次冲入张燕阵营中都能斩杀敌人后凯旋。

在主要依靠体力的(再好的武艺也需要体力支撑)冷兵器时代,如此频繁地发起冲锋,其战斗力是非常惊人的。连续冲锋十几天后,张燕军终于抵挡不住这群如狼似虎的并州铁骑,全线溃退,逃往太行山以西活动。

此战又为袁绍称霸北方带来了巨大收益。乌桓人、屠各人纷纷倒向袁绍。乌桓王蹋顿甚至主动要求与袁绍和亲,这在汉人与游牧部落的交往中是很少出现的。蹋顿还派出数千铁骑随袁绍征战,督军从事牵招专门负责管理和统领这支队伍。袁绍的势力由此扩展到乌桓人所居的塞北和屠各人所居的并州中部。

第四节 吕布死里逃生

吕布从与王允共掌朝政的高位沦落到四处漂泊寄人篱下的凄凉境地,都是拜李傕、郭汜等凉州军阀所赐,因此非常痛恨李傕、郭汜等,时刻想着报仇雪恨。现在帮助袁绍打败了张燕,自认为功劳不小,就找袁绍借兵,想杀回长安,征讨李傕、郭汜。

袁绍正是用兵之时,还想着从别人那里要兵呢,哪里会有多余的兵借给吕布?何况才接受了朝廷的调和,等于变相承认了李傕、郭汜的合法性,怎么能马上就翻脸不认人呢?再加上吕布一叛丁原,二叛董卓,谁知道拥兵在手后会不会背叛自己呢?

袁绍不借兵,吕布就没有足够的兵力独立作战,只好窝在袁绍这里。整天无所事事,西北军阀缺乏明确政治目标,只知道抢杀掠夺的老毛病又犯了。吕布军开始四处抢掠。

吕布还傲慢地认为自己是朝廷正式册封的高官,瞧不起袁绍手下那些由袁绍擅自委任的官员、将领,惹得这些人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吕布的行为招致了袁绍严重的不满,明显形于颜色。吕布也不想在这里久留,就向袁绍提出回洛阳的请求。袁绍很爽快地答应了,还高姿态地表吕布为司隶校尉,派遣三十名甲士护送吕布回洛阳。

其实这三十名甲士不是护送吕布回洛阳的亲兵,而是护送吕布上天堂的刺客。就在当天夜里,他们就要取吕布的性命。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吕布得知了这个秘密,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的精彩好戏。

吕布先是假装在营帐里休息,让人在营帐里鼓筝。吕布不睡,刺客没机会动手。刺客们就假装先睡。吕布用被子在卧床上伪装了一个自己睡在里面的假象,然后悄悄走出营帐,溜之大吉。

刺客们假睡变成了真睡,竟然没有察觉。到了半夜,刺客醒来见吕布营帐中已无人鼓筝,以为吕布睡着了,就一拥而入,挥刀乱砍吕布的床被,认为已经砍死了。

等到第二天,袁绍让人打探消息时,才知道中计,吕布还活着。袁绍慌忙命令关闭城门,全城搜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吕布早就逃出城了。袁绍命令手下士兵追杀,但这些士兵见识过吕布的勇猛,都畏惧吕布,没人敢去。

吕布死里逃生,再次逃往老乡张杨那里。途中经过陈留时,与陈留太守张邈把手结盟,留下后来与张邈一起侵夺曹操兖州的线索。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最迟在初平四年(193年)底,袁绍基本控制了冀州,并将势力延伸至青州、并州。幽州、冀州有主了,其他的州呢?先来看荆州。

第十章 刘表单骑入荆州

第一节 霸道与王道

荆州,古九州之一,东汉时辖有南阳、南郡、江夏(此三郡在长江以北)、长沙、桂阳、武陵、零陵七郡(此四郡在长江以南)。县、邑、侯国一百一十七个,相当于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湖南省大部及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边缘。治所在汉寿县(武陵郡辖,今常德市汉寿县),刘表时迁移到襄阳城(今湖北襄阳市)。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是个身高八尺多的美男子,少年时就很有名气,长大后成为著名党人,名列“八及”(刘表是所谓的党人八及、八顾、八交、八友中重复出现最多的人,可见其知名度之高)。

从其与何进、袁绍的紧密关系中可以推断他也是袁绍、何颙在洛阳营救党人中的被救者之一。党锢解除后,进入何进大将军府为掾,并以此出任北军中侯,监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统领的北军五营宿卫兵。袁绍杀宦官时,北军五营并没有尽职尽责地履行宿卫宫禁的职责,和刘表暗中支持袁绍有很大的关系。

汉初平元年(190年),关东盟军反董,长沙太守孙坚杀同伴荆州刺史王睿,董卓以刘表代王睿为荆州刺史。

当时的荆州一片混乱,土著宗族各自盘踞一方,袁术屯据鲁阳,拥有南阳全郡。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今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县长,各自领兵作乱。

混乱的局势使得刘表无法从正常的道路通过南阳进入荆州,就单人匹马地绕道武关进入宜城(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

刘表进入宜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宴请襄阳郡中望族蒯氏家族的蒯良、蒯越兄弟和蔡氏家族的蔡瑁共同商议治理荆州之策。

蒯氏兄弟是襄阳名士,蒯良,字子柔,前期生平不太清楚。蒯越,字异度,年轻时就颇具名望。大将军何进慕名征辟他为东曹掾。蒯越看出何进不能成大事,就请求外任为汝阳令。这和荀彧借机离开洛阳躲避是非的方法是一样的。

蔡瑁,字德珪,少年时就认识曹操,并为曹操所喜爱,两人关系非常好。曹操后来收取荆州后,直接进到蔡瑁家卧室内大呼小叫地要见蔡瑁家人。在古人习俗里,如果不是至交的话,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汉末襄阳家族势力十分强大,有蒯、蔡、庞、黄、向、马、习、杨等八大家族(后面聊到诸葛亮时详述),其中以蔡氏家族最为强盛,蔡瑁的姑姑是太尉张温的夫人,大姐是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妻子,诸葛亮的岳母;二姐是刘表的继室。

宴饮之间,刘表问道:“现在这些宗族豪强虽然看上去很强盛,可是老百姓并不依附他们,但是,如果袁术拉拢收买并利用这些人的话,灾祸就会来临,荆州就很危险。我现在想征兵,但担心征不了多少,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宗族豪强最多就是保卫家乡,没有更大的政治野心,袁术则不一样,凭借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优势,野心勃勃地要做大做强,他才是刘表最担心的人。

蒯氏兄弟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办法。蒯良主张实行“王道”,认为“老百姓不来依附的原因,是出于仁的不足;老百姓来依附但又不能兴治的原因,是出于义的不足;如果仁义之道能够得到大力施行,那么来归附我们的老百姓就会象江河水往下流一样滔滔不绝,何必担忧来的人不服从而要问兴兵之策呢?”

弟弟蒯越主张采用“霸道”,认为“和平时期可以讲仁义,战乱时期则要先讲权谋。另外兵不在多,在得力。袁术骄傲无谋,宗族豪强大多贪婪残暴。我一直收养有一批门客,派这些人到宗族豪强那里以利益诱惑他们,他们一定会带众人前来。您杀掉其中的恶劣之人,留下可用之才,恩威并重,老百姓就会扶老携幼地来依附。有足够的兵力,众多老百姓的依附,就可以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即使袁术来了,也无所作为。”

蒯越看准了刘表的心思,提出的方案就落脚在袁术身上。

刘表非常赞赏蒯氏兄弟的提议,认为蒯良的话,可谓雍季之论。蒯越之计,可谓臼犯之谋。简单解释下这句话:雍季和臼犯是春秋时晋文公的谋臣。晋、楚城濮之战前夕,晋文公向二人问计。臼犯主张用诈谋。雍季说,诈谋虽能得逞于一时,但不是取胜的长久之术。实战中晋文公采纳了臼犯的提议,用诈术取胜,但取胜后行赏时,却把雍季排到臼犯前面。大家都不解,晋文公解释说:“雍季的话,是百世之利;臼犯的话,是一时之务。怎么能以一时之务先于百世之利呢?”

刘表最终采纳了谁的方案呢?能够顺利掌控荆州吗?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