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大师南怀瑾、钱穆、李泽厚,学习“不惑”真义,送给40岁的自己

 超强个体读书会 2022-09-21 发布于北京


“宗彦:人生是一场修行。”

生于1981年的我,在2021年,就跨入了40岁的门槛,人生进入新的阶段。

春节期间,我与同龄的好友,金石老师清谈,不仅一起感慨:孔子说四十不惑,怎么却感觉还有很多困惑?

如何做到不惑?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想要理出一个答案。思考良久,尚未有清晰的结果。于是想,先阅读大师的解答,廓清思路。

我找了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摘录了其中关于《论语》中以下这段话的解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简单而生动活泼,一句带过,如聊家常,又不离真义。我放在最前面。

钱穆先生的解读,逻辑严谨、详细深入,加上半古文的语言,值得反复品味,意味无穷。我放在中间。

李泽厚先生的解读,立足于“天命”,是我最喜欢的关于什么是命运的答案,我放在最后。

01

南怀瑾先生的答案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做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02


钱穆先生的解读

而立:立,成立义。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此为孔子进学之第一阶段

不惑:人事有异同,有逆顾,虽有志能立,或与外界相异相逆,则心易起惑。必能对外界一切言论事变,明到深处,究竟处,与其相互会通处,而皆无可疑,则不仅有立有守,又能知之明而居之安,是为孔子进学之第二阶段。

知天命:虽对事理不复有惑,而志行仍会有困。志愈进,行愈前,所遇因厄或愈大。故能立不惑,更进则须能知天命。

天命指人生一切当然之记义与职责。道义职责似不难知,然有守道尽职而仍穷困不可通者。何以当然者而竞不可通,何以不可通而仍属当然,其义难知。遇此境界,乃需知天命之学。 

孔子为学,至于不惑之极,自信极真极坚,若已跻于人不能知,惟天知之之一境。然既道与天合,何以终不能行。到此始逼出知天命一境界。故知天命,乃立与不惑之更进一步,更高一境,是为孔子进学之第三阶段。

耳顺:外界一切相异相反之意见与言论.一切违逆不顺之反应与刺激,...不为所摇撼所迷惑。

耳顺者,听人于耳,不复感其于我有不顺、与道有不顺。

当知外界一切相反相异,违逆不顺,亦莫不各有其所以然。能明得此一切所以然,则不仅明于己,亦复明于人。不仅明其何以而为是,亦复明其何由而为非。一反一正,一彼一我,皆由天。斯无往而不见有天命,所以说耳顺,此乃孔子进学之第四阶段。

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到此境界,一任已心所欲,可以纵已心之所至,不复检点管束,而自无不合于规矩法度。

此乃圣人内心自由之极致,与外界所当然之一切法度规矩自然相洽。学问至此境界,即己心,即道义,内外合一。我之所为,莫非天命之极则矣。

然学者所能用力,亦在志学与立与不惑之三阶程。至于知天命以上,则非用力所及,不宜妄有希效。知有此一境,而悬以存诸心中则可,若妄以已比仿模拟之,则是妄意希天,且流为乡愿,为无忌惮之小人,而不自知矣。

03

李泽厚先生的答案

“三十而立”,有人强调与“立于礼”有关,是指人从六岁“习礼”到三十岁才算完全掌握熟练,但后世注疏多不拘泥于学礼,而泛指人格的成熟,更佳

最难解的是“知天命”,似可解释到五十岁,自己对这偶然性的一生,算是有了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同,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有限性,另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可能性。不再是青少年时代“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前景茫茫,也不再是“天下事舍我其谁”那种不自量力的空洞抱负了。

包括孔孟在内的儒学共同精神,即人生活在无可计量的偶然性中,却绝不失其主宰。这才叫“知天命”。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孟子·尽心上》),这种“立命”、“知命”、“正命”都指人对自己命运的决定权和主宰性,而绝非听命、任命、宿命,这也才是“知天”。

从而“知天命”、“畏天命”便不释为外在的律令或主宰,而可理解为谨慎敬畏地承担起一切外在的偶然,“不怨天不尤人”,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生活行程中,建立起自己不失其主宰的必然。

亦即认同一己的有限,却以此有限来抗阻,来承担,来建立,这也就是“立命”、“正命”和“知天命”,着意在这种承担和建立的完成,即一己对“命运”的彻底把握。

04

终身学习之道

钱穆先生还说,

孔子非一宗教主,然孔实有一极高无上之终极信仰,此种信仰,似已高出世界各大宗教主之上。孔子由学生信,非先有信而后学。

故孔子教人,亦重在学。孔子仅以所学教,不以所信教。孔子,似乎非学至此境,则不易有此信,故不以信为教。此乃孔子与各宗教主相异处。


打造“超强个体”:

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的一切,皆可训练!
创造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塑造!
雕刻自己,为明天更完美的自己!
在不确定的世界,做确定的自己!
系统升级自己,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你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投票给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