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行为都有正面的动机

 超强个体读书会 2022-09-21 发布于北京


“超强个体:在不确定的世界,做确定的自己!”

2015年左右,我开始学习了“教练”这一充满神奇力量的领域。埃里克森教练的五大原则,也就是以下5句话,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激励。

人是OK的(人们本来的样子就很好)

每个人都在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

每个行为都有正面的动机

人们内在已经拥有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改变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看来,这五句话对应了一个人内在成长的三次和解:

第一次,是与自己过去的和解

第二次,是与他人关系的和解

第三次,是与模糊未来的和解
 
上一篇简单分享了我与自己过去的和解。本篇分享第二个和解:与他人关系的和解。
 


01

与他人关系的和解


以前,我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认为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理。
 
虽然,我很少把这些看法写在脸上,表达出来。那是因为我有另一个特点:缺乏足够勇气。所以,在别人看来,就显得成熟稳重。大家下次遇到这样的人,不要被外在的表现给欺骗了,哈哈。
 
所以,我和他人的关系,总是有隔阂。

这种隔阂,就是来自我的认知局限:一方面,我认为你错了;但另一方面,我又懒得去争。偶尔争起来,就伤了和气。
 
比如,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我和爱人就有很大的分歧。
 
我自认为看了很多育儿的书,也学过心理学,所以觉得自己正确。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温柔而坚定,和颜悦色,循循善诱。
 
爱人却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平时立规矩,犯错给予严厉的批评,每次都训得孩子哇哇哭。
 
每当这种情况,我若干预,爱人就说:父母双方应该意见一致,立场一致,对教育孩子才有利。现在我教训孩子,而你却在给我拆台,你懂不懂怎么教育孩子?!
 
一句话,说的我哑口无言。
 
对于这种教育理念上的分歧,我感到很苦恼。我无法理解爱人的做法,从我的理念出发,我认为爱人可能会伤害到孩子。
 
当我看到这句话:每个行为都有正面的动机。我开始理解了爱人的感受、做法。
 
这句话,让我学会换位思考,我努力去想:爱人的严厉教育中,包含了哪些正面的动机呢?
 
嗯,有的,而且是非常充沛的爱孩子的动机。当我理解了她的动机,我就理解了她,也接纳了她。
 
当她再以严厉的口吻教育孩子时,我虽然内心着急,但不再急赤白脸地去反驳她。而是事后,找时间和她冷静地探讨,当时严厉的话语,会不会吓着孩子?孩子害怕的情况下,会不会导致无法理解你的话,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爱人也说,如果你作为爸爸总是毫无原则地原谅孩子的错误,就让孩子失去了边界,反而会害了孩子。我也认为她的说法是正确的。
 
就在这样互相理解的沟通中,我们渐渐达成了教育理念的一致。
 
这个小故事,只是我应用“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动机”这句话的一个场景。在这几年中,我用这句话,理解了身边很多人的做法。
 
理解别人,不是意味着你同意他的做法,也不意味着你要纵容他的行为。而是在自己心里,不再把他作为对立面去看待。
 
再比如,三年前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就会又哭又闹。我给她讲解,她听不明白就会发脾气。

我当时不理解她,内心一阵阵的愤怒,我认为:你不会做,就应该虚心学习。你爹我白天上班累的要命,晚上还要耐心给你讲题,你自己搞不懂,倒是先学会委屈了!

但我又一想,孩子这个行为背后,有什么正面的动机呢?

嗯,有的。她是在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需求,排解内心的痛苦。

她年龄小,还不懂得以其他方式,来表达需求,排解痛苦,所以哭闹就是她现在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这对应了另一条教练原则:每个人都在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

这样一想,我就理解她了,不再下意识地认为孩子是故意给我惹麻烦。

于是我不再被她的情绪带走,我安静地坐着,温柔地看着她,等待她的情绪发泄完毕,再继续讲解。

慢慢地,她学会了题目,也建立了自信心,以后再遇到不懂的题目,就不再用哭闹的方式来解决了。

有句话叫做,放下对方的错,就是放过自己。只有理解了别人行为中的正面动机,才能放下自己内心的评判、不满、甚至是敌意。
 
有了理解作为基础,才是真正沟通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