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机与目标07-长期主义者,是如何制定目标的?

 超强个体读书会 2022-09-21 发布于北京


“超强个体:在不确定的世界,做确定的自己!”

《成功,动机与目标》,作者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动机学科学中心副主任。

作者以严谨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大量极具启发性的实验,为读者揭示了人类动机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六种(3对)实现目标的思维策略,帮我们理清楚正确动机与成功实现目标之间的关系。

本文语音版

01

错误的目标,毁了我的大学时光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希望各位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说个暴露年龄的事情,遥想二十多年以前,我高中三年备战高考的场景,真是不堪回首。

作为一个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的学生,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住宿在学校,每周上课六天半,留下半天是为了回家带饭。每天6点起床上跑操、早自习,中午吃饭就20分钟,晚上学习到10点钟回宿舍睡觉。

回想起来,还真是佩服自己当时拼命学习的劲头。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当我幸运地进入大学之后,我突然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再没有任何学习的动力了。

反正只要考过60分,不挂科就行。再那么拼命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种错误思维的主导下,我昏昏沉沉地虚度了大学4年的时光,回想起来,追悔莫及。

02

失去乐趣,则失去动力

其实我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自己在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动力差距会如此之大?

我想我这种情况,也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失去了目标,走向颓废之路,甚至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最后又选择了退学。在《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书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高考制度,虽然对于中国来说,是目前最高效率、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没有之一。

然而,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只强调分数,忽略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能力特长的培养。虽然现在也作出了很多调整。比如,不再搞班级排名了、不公布考试成绩了,甚至都不让每个月考试了;也增加了一些课外的兴趣活动。

但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没有改变之前,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还是围绕提高分数、提高成绩来制定一系列学习活动的。

给塑造孩子这样一种错误的信念:分数和结果是最重要的,只有分数好,老师和爸爸妈妈才会喜欢我,同学们才会看得起我。

这种信念是非常可怕的:

第一,它剥脱了学习的乐趣,探索知识的乐趣。

第二,它让孩子建立了一种自身价值感的外部评价指标。成绩好,外部评价高,我就是有价值的;如果我成绩不好,外部评价差,我就是没有价值的。

再回到我自己的案例。

我在高中是拼命学习,是因为当时外部环境,父母、老师,给我制定了一个目标,必须考上大学。否则就只能回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了。

所以,喜不喜欢学习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结果,保住自己的前途。

而且,因为是不得不拼命学习,所以内心其实已经不断积累厌学的情绪。这种情绪在进入大学后就爆发了

因为大学没有排名没有外部要求只有一个最低的要求达成60分就可以了所以就完全放弃了主动的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根本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没有学习动机也没有学习的目标

03

表现型目标 vs 进步型目标

回到《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书。作者说有两种目标:

一种是表现型目标,

一种是进步型目标。

表现型目标,心理学家也称之为是“绩效目标”,就是追求分数、成绩、结果、销售指标、获得证书、获得他人的认可等等。

这种绩效目标,其实是固定型思维的外在表现,追求绩效目标,也是在证明自己是多么有才华、多聪明、自己有多么迷人。

这确实在很多时候,能够给人带来动力。

比如,在企业里,每个员工制定的KPI都是绩效目标。员工为了达成绩效目标,或者是为了避免惩罚,或者是为了拿到奖励。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但是绩效目标,有也有很明显的弊端

第一,不快乐,或者是说不是真正的、持久的快乐。你或许在拿到结果的那一刻,开心一下下,但是之后立刻就要再次投入到对下一个绩效目标的追逐之中。

第二,如果达不成目标,会带来自我价值的毁灭感。因为我们一直在用是否成功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所以,如果失败了,会感到非常沮丧。

第三,人们为了尽可能地达成目标,会想方设法降低绩效目标。这也是企业里每年年初、季度之初,制定KPI指标的时候,大家互相扯皮的一件事情,老板想增加指标,员工就会强调各种困难,降低指标。

进步型目标,心理学家也称之为“精熟目标”,就是追求自己能力的不断成长、技艺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知识。

精熟目标,是成长型思维的外在表现,拥有这种目标的人,在每一次行动时,

们关心的是,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而不是是否被人认可;

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是否学到了新本领,而不是用结果来评判自己;

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是否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而不是自己的聪明程度;

对他们来说,重点不是一次的表现好不好,而是长久的表现怎么样。这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当他们成功时,不会沾沾自喜,“你看我有多厉害!”

当他们失败时,不会沮丧无助,自暴自弃地说“我真不是这块料”。而是去找更可控的因素,问自己“我足够努力吗”“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尝试吗?”“我可以从哪里获得帮助?”,甚至是闻过则喜,觉得“太好了,我又发现了进步的空间”。

总结一下:

表现型目标,既能带来动力,也会带来对自我价值感的焦虑,甚至阻碍一个人的进步;

进步型目标,专注于成长,而不是结果,能获得更持久的动力,更好的长期表现;

PS:

假如我在高中时培养了进步型目标,也许就不会在大学里虚度4年的光阴了,唉。。。

不过还好,我在毕业工作十年之后,终于培养了成长型思维,进步型目标,所以才有每天更新公众号,分享有价值知识的动力。


右下角,

点亮“在看”,

照亮更多爱读书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