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几件事,就是结婚生子,生老病死,自古以来,我国便是礼仪之邦,对这些事也是大有讲究。 在很多农村地区,老人常说“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呢? 红事礼到人不怪 这前半句俗语在民间一般有两种解释: 其一,这句话说的是,当办喜事时,如果有陌生人贸然来道喜,主人是不能怪罪的。要知道,喜事讲究的就是热闹喜庆,人越多越开心,也代表两位新人收到的祝福越多,因此,主人开心都来不及,怎么会怪罪呢? 其二,把这句话分成两部分,“红事礼到”,指的是办喜事时,如果只有礼钱到了人却没到场。“人不怪”就是说主人对此不会在意或怪罪的。 这是因为,一般选择结婚的日子,都是良辰吉日,结婚的人肯定也比较多,亲戚朋友中,可能不止你一个人结婚,他们一天可能要跑好几家,去了这家,肯定就去不了下一家,所以只能礼到人不到,主人家一般也都能体谅。 况且办喜事讲究的是一个好彩头,礼钱到了就相当于祝福送到了,人不到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白事礼到人不收 后半句俗语,我们也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家里有老人去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亲戚朋友理应抽出时间来参加老人的丧事,如果不来,则算是对老人的不敬,毕竟丧事最看重晚辈的心意。 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老人可能会突然离世,丧事也就会办的比较急,距离较远的亲朋好友,可能会赶不上丧礼。对于主人家来说,一般也是能理解的,但他们却不会收礼钱,毕竟丧事看中的是心意而不是钱。 第二,办丧事时,逝者的晚辈们一般都要守灵,事情也比较多,如果亲朋好友只让人捎了礼钱却没有亲自出席,主人家也不会收这份钱,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帮忙的人,并不是那份礼钱。 如果有人在丧事办完后才来家中探望上礼,那这就更加不妥了,是不吉利的表现。另外,亲人们本就因老人去世伤心不已,一旦在事后来探望,会再次勾起他们的伤心回忆,可谓是火上浇油。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