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军 | 数字化了的孩子

 碎嘟嘟王建军 2022-09-21 发布于山东

我们对什么都喜欢排名,如果能当上最大的吃货,好像也会让许多人感到无比荣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多的“第一”了。

在学校里,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排名。刚才还是些生龙活虎的孩子,一眨眼就会变成电子文档中的某一个数字。积极回答问题加一分,不排队扣一分,在校园里跑扣一分——各种数字加起来就是一个班、一个老师、一个学校——

许多人热衷大数据,面对数字化的教育,个人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一次考试下来,如果一个孩子说:“我考了第十名。”对这个成绩,他也许非常满意,非常自豪。

对此,老师可能会说:“有进步,别骄傲,争取下次进入前五名。”学无止境,等下次真的进入前五名了,老师会说:“我希望你能考第一名。”

父母也许会说:“人家谁谁谁考了第五名。你太懒了,否则肯定比他强,要瞄准第一名!”

很少有人说,“祝贺你,爸爸很高兴,咱们全家去庆祝一下吧!”在全家聚在一起时,聊聊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聊聊孩子的兴趣爱好,聊聊孩子高兴的事、苦恼的事。一家人在一起,没有什么比开心最重要。

如果老师只看到“分数”,看不到“是什么样的学生”,那教室就是一个冷冰冰的车间;如果父母只看到“名次”,看不到“是什么样的孩子”,恐怕孩子的幸福将遥遥无期。

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考虑孩子的特别之处,而只知道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名次,这样的结果就是,完全看不到孩子的“个性”。根本不关注是“什么样的孩子”,而只想着名次,想着考好成绩,考入好大学,有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找个好对象,生孩子,养孩子,盼孩子考好成绩……

我们中国人喜欢未雨绸缪,一闭眼就是几十年的规划。

于是,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大家全挤在一个独木桥上,拼命想占据一个有利位置,然后向下一个位置发起冲击。

如果你问这样做有意思吗,大家也许都觉得没有多少意思,可大家都这么做啊。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在比来比去的教育中,很多孩子成了数字排列的牺牲品。因为很多学校的做法像是在逼森林里的所有动物学习爬树,最后还要比赛谁先爬上去,可大部分动物的食物并不在树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