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气头话(作者:杨锡高)

 黄之中 2022-09-22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杨锡高

上海疫情最严重的四、五月份,整个城市“全域静态管理”中,很多人被“憋”得心态失衡、情绪暴躁,还有好多“沪漂”情急之下发了誓:“上海太让我们失望了!一旦解封就逃离上海,再也不回来了!” 

图片

但是,几个“号头”过去了,嘴巴上讲要逃离的,勿晓得最后逃离了伐?那些逃离的,勿晓得现在有没有逃回来了?

因为,总体感觉,复工复产复市复课之后的上海,有些地方,好像还是“轧扁头”。9月1日开学那天,马路上车子还是“嚇瓦宁”,堵车堵得跟之前一样“结棍”,车子在马路上“吞伐吞伐”,比吭哧吭哧脚踏车还要慢!

图片

种种迹象表明,“浪头”大,“浪花小”,真正逃离上海的勿见得有多少,并呒没当初在网上、微信上哇啦哇啦叫的那么多,还有交关逃离后,摒勿牢又逃回来了。“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图片

更“刮三”的是,网上哇啦哇啦叫着要逃离上海的,还有一大半人根本不在上海,纯粹“瞎起哄”,这帮人属于“野胡弹”!


01
忘不了上海的

图片

疫情最初暴发阶段,上海有些地方的管理确实出了“洋相”,这个呒没必要“硬撑”,连得阿拉上海人自己也“吃瘪”。

但还勿至于到要逃离的地步吧?再讲了,比较来比较去,还是忘不了上海的好呀!


“别的勿讲,单单上海的教育质量,哪里是俺三线四线城市可以比的,勿可以'搭脉’的!”

我的朋友、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打了十来年工的阿讳这样告诉我。他说,女儿真真已经在上海读到初二了,没有户口,上海读不了高中,准备高中回老家读,然后争取大学再考回上海。外地好的学校也有,比如衡水中学,但凤毛麟角,只有多少尖子生能够考进去啊?再说了,考进去又哪能?小孩子吃不消的呀!什么“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这哪里是读书学习,简直是搏命啊!

阿讳还说,上海疫情期间出现的有些问题是暂时的,总体来说,上海各方面还是领先的。所以呀,打死我也不会轻易离开上海的。

图片

上海的好,还好在医疗资源。中山、华山、瑞金,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十的。手指头掰掰,长海、长征、肿瘤、仁济、五官科、一院、六院、九院……一大串的三甲医院,在全国都是“乓乓响”的。

单位里的王博,到上海工作也有好几年了,见多识广。他讲,上海医疗资源好也是吸引外地朋友留在上海的一大原因。都说虫草补气养血延年益寿,枸杞养肝养肾明目,但虫草、枸杞产地的老百姓不见得长命百岁,恰恰是上海,空气质量、自然环境不是最好的,但上海人均寿命在全国是排名第一的。为啥?就是因为上海有好的医疗条件啊!

在上海,上点档次的小区里,邻里之间可能“黄牛角水牛角,各管各”,连得贴隔壁邻居姓啥名啥都勿晓得。但是在一些“老破小”工房里,老式弄堂里,邻里之间还是很“热络”的,互相照应蔚然成风。在这次疫情封控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上海阿婆每天烧了菜总要端一碗给隔壁江西妹妹尝尝;安徽小哥热情地帮“白相勿来”智能手机的上海爷叔叮咚买菜……

图片

上海阿婆问过江西妹妹,解封后会不会回老家?江西妹妹讲,我欢喜上海邻里之间互相照应的氛围,我们老家在小镇上,没几个邻居,一天都听不到几个人讲话声,我要“憋”死的。

还有,假如回到老家,想到老家五花八门的人情债,实在有点“嚇丝丝”。

来自安徽的阿兰告诉我,在他们老家,动不动就要随个份子钱,只要一个班级的,一个村子的,一个厂子的,不管认不认识,熟不熟悉的,都得随礼。喝酒的理由千千万,从订婚到结婚,从生娃到满月,从生日到上学,从毕业到找到工作,从晋升到买车,从买房到乔迁……加上各种节日,各种走亲访友,都要随礼的。一年下来,七七八八加起来,起码四、五十趟,蛮“吃老酸”的,不如“躲”在上海清净多了。

图片

还有一个好处是,上海小姑娘嫁出去是呒没彩礼的。上海丈母娘讲:

“阿拉是嫁小姑娘,勿是卖小姑娘!阿拉屋里又勿缺彩礼迭眼铜钿!”

有实力的上海丈母娘,甚至会来点“凡尔赛”,侬只要真心对阿拉小姑娘好,勿管是上海女婿还是外地女婿,阿拉哪怕“倒贴”一套房子也“勿搭界”。

02
上海是最讲规则的城市

图片

上海讲规则是出了名的。改革开放之初,香港人、台湾人跑到北方做生意,酒桌上讲得花好稻好,勿管啥要求,北方朋友都是拍胸脯满口答应。港台老板以为碰到“冲头”了,开心得一塌糊涂。但是事后就“野豁豁”了,伊拉根本呒没合同概念的,侬倒过来问他,弄勿好直接跟侬“翻毛腔”了。

跟上海人做生意,事先跟侬细抠合同条款,这个“勿来赛”,那个“勿来赛”。但一旦签了合同,侬就勿用担惊受怕了。一般来讲,真正上海人跟侬做生意,一板一眼,绝对勿会“喇叭腔”的。这就是契约精神,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

所以,外地朋友还是蛮欢喜跟上海人打交道的,讲规则,重信誉,有诚意。上海人最“吼势”那些滥拍胸脯的人了。一次,几位朋友聚会,说好是东北的阿俊做东,酒过三巡,上海的汤米“勒么桑头”说起宝贝女儿要小升初了,看中了小区附近的那所学校,恐怕不开后门是进不去的,可惜呒没教育界的朋友。阿俊当即表态,区教育局李局长是哥们,昨晚还跟李局一起喝酒呢!这么小的事,根本不算事,包在我身上吧!

汤米顿时心花怒放,想着求人办事,总归要“出点血”的,于是,借口上卫生间,偷偷把单给买了。

过了几天,汤米见呒没动静,就打电话问阿俊,阿俊“木知木觉”,惊讶地说:



“还有这样的事?我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格记“妖”呃,碰到“大兴货”了。

有个叫桂花的“沪漂”,6月份一解封就逃离上海,但9月份又原路返回。她的体会是,回到老家开不来车子了!虽然马路上也都划着标志线,但是没有多少车子是老老实实按照标志线开的,都是像“窜条鱼一样窜来窜去”,压线的,实线变道的,简直是天马行空!而上海就不一样了,开车子的基本都是规规矩矩,各行其道。

图片

前些年,一位北京朋友,因为航班尚早,便坐在淮海路一个咖啡馆的二楼临街吧台消磨时光,俯身望着窗下车水马龙的景象,突然有了惊喜的发现:路面没有交警,但每当街口红灯亮起,所有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都非常自觉地停在了停车标志线前,绝不越雷池半步。在他观察的蛮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如此。于是,他激动地录下视频,回京后又洋洋洒洒写了“为什么上海做得到北京做不到”的文章发表在网上,一时引爆舆论。

图片

上海的确是个讲规则的城市,“野豁豁”事体有,但相对来说比较少,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才叫“老卵”。
03
上海的机会“木佬佬

图片

上海的机会“木佬佬”,主要指找工作的机会,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侬要“腔调”浓点的职位,金融、贸易、科研、传媒、信息、设计、医卫,以及时尚创意、文化艺术等等,在陆家嘴、静安寺、徐家汇、张江、虹桥、外滩、后滩、滴水湖,到处都在向精英、人才招手;侬如果只是来上海打工的,快递、外卖、物流、城管、保安、建筑、绿化、家政、餐饮、环卫、大卖场、便利店、货拉拉、滴滴打车、差头司机、家电维修,只要勿偷懒、肯吃苦,机会“木佬佬”。

图片

前两天去一家网红餐厅与朋友聚会,车停隔壁小区。取车辰光,跟小区安保爷叔“嘎讪胡”。爷叔姓牛,我叫他老牛,安徽人,做了两年安保了。疫情之前在另外一个小区做安保,疫情解封后,跟着一帮安徽老乡逃回老家去了,上个月还是“鲜格格”回转来了。

我问老牛为啥又回来,在老家做安保钞票勿见得少多少吧?老牛回答,要少千把块吧!我又问,上海物价高,开销大,省不了多少钞票吧?老牛哈哈一笑,说,我在上海没啥开销的,做安保有制服,一年四季不用买衣服的,再说,门卫室里厢有张小床,下了班就睡在里面,省下一笔房租哩!

我又问,那么吃呢?一天三顿饭,少说也要50元,一个月就是1500,工资一大半呒没了!老牛神秘兮兮地说,隔壁饭店王老板每天来停车,我都是网开一面,一律免费的,所以我每天吃饭也都是王老板叫小工送来的客饭,请客的。王老板的饭,量大油水足,一顿吃不掉,我就分一半留着晚上吃,这样两顿饭就混过去了。只是早饭要自己解决,我就下些面条,“难板”想调调口味,就买两只肉包子吃吃,哦,你们上海人不叫肉包,叫肉馒头的哦!

老牛烟瘾不小,是个“老枪”,那么,买香烟的钞票是笔勿小的开支吧?老牛回答,我抽烟从来不用掏钱买的,小区里居民,那些男的,爷叔,进进出出,跟我聊两句,时不时会掏出烟给我一支。还有,那些临时来小区停车的,也会递支烟套套近乎,我哪里抽得完啊!

老牛拉开办公桌抽屉,满满一抽屉香烟,红双喜、利群……各种牌子的都有,甚至还有几支红中华。抬头一看,老牛耳朵上还夹着一根烟呢!

老牛看我跟他聊得投机,索性“打开窗口说亮话”,告诉我,要不是上海机会多,我肯定愿意在老家,谁愿意背井离乡啊!但在老家,一个十八线小县城里,有多少适合我这把年纪的工作岗位呢?岗位少,还需要有熟人介绍,没熟人就没有机会。

老家是不讲什么规则的,熟人就是规则,我们这样农村上来的,在县城哪来熟人啊!所以,就没有机会。不像你们上海,是个讲规则的大城市,只要双方觉得合适,待遇讲清楚,工作要求讲清楚,马上签劳务合同。办什么事都是“刀切豆腐两面光”,用你们上海话讲“煞勒似清”!

上海的机会还包括能够近距离欣赏到世界顶尖的、国内一流的文化艺术、体育赛事,各类比赛、演出、展览等等,几乎每月,甚至每周都有。这也是一线城市的优点之一。

图片

F1赛车、网球大师赛、游泳世锦赛、世界田径钻石联赛……让体育迷们大呼过瘾。舒马赫、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菲尔普斯、C罗、博尔特一大批世界名将都和上海有过缘。费德勒来上海参加大师赛13次,山西的一个费德勒女粉丝,每年只要有费德勒来上海比赛,必飞来捧场,顺便找机会求费德勒签名,锲而不舍,终于在第六次来上海看比赛时,求到了偶像费德勒的签名。不仅圆了梦,而且也增加了对上海的好感。

图片

国际上最大牌的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有几个没到过上海的?柏林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等等都是上海的常客。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梅德赛斯奔驰文化中心、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一大把演出场所,眼花缭乱。

老一辈梨园大师们好像都说过这样的话:

再好的戏本如果没有跑过上海这个码头演出,没有得到上海观众的认可,就不算成功的。
图片

上海不是古都,没有出土青铜器的土壤。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却是名扬世界,大克鼎、商鞅方升是上博青铜器藏品中的两大镇馆之宝。对爱好历史、文物、收藏的人而言,上海博物馆是福地。

图片

每当上海有国内外重要画展,杭州、南京的艺术学院学生就会成群结队地赶来上海观展。他们说,虽然我们的城市建设并不比上海差,但比起观看文化艺术、体育赛事的机会,显然还是上海更胜一筹。

世博会、进博会、国际车展……都是大开眼界的展览,有几个城市有这样的机会?

图片

所以讲,生活在上海是幸运的,幸福的!

那天一帮朋友聚会,我问湖北朋友阿强,其实也是故意“搓搓伊”:侬“吵”着要逃离上海的,哪能到现在还“赖”着勿“逃”啊?还有侬那个老乡逃回去两个月,哪能又逃回来了?

图片

阿强尴尬一笑:


“当初都是气头话,不必当真!再说了,上海毕竟是上海,优势明摆着,机会明摆着。看上海,要看长远,看未来!”
图片

(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