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邬达克 在上海留下的 最后一件作品 铜仁路吴同文住宅 陈佩君 ![]() 北京西路铜仁路的交界处,有一幢古铜绿色、外观像一艘邮轮的花园洋房,其优美的“船舷”弧线和直线组成的船体,立面简洁而又有动感,俗称为“绿色房子”。“绿色房子”的门牌号是333号,主人叫吴同文,人称“吴宅”。整幢楼房虽然只有四层,但洋派的吴同文要求在住宅内装有自动电梯,由此成为上海滩第一个装有电梯的私宅。 光洁的墙面、条形的大玻璃、宽大的花园绿地面向宽大的露台,台阶上没有柱子,整幢房子呈圆形。所有这些明朗的线条、现代的思潮,是匈牙利著名的设计师邬达克,在上海的二十年中留下的最后一件作品。该建筑1938年完成。 “绿房子”是颜料大王吴同文的住宅。吴同文是富商贝润生的女婿、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姑父。也许有了这样的裙带关系,再加上匈牙利著名的设计师那远见而又聪慧的目光,一座“远东区第一豪宅”楼房的建立,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邬达克曾经拍着吴同文的肩膀,信心百倍地说:“即使过五十年,哪怕再过一百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事实证明,半个多世纪过去,这幢“绿色房子”不但“健在”于北京西路与铜仁路的交界处上,而且,面临四周叠起的摩天新建筑,并没有比下去,也没给人落伍之感觉。稍稍改变模样的是,砖面外墙上的“绿色”,不再是当年那种鲜艳夺目的“绿色”,而是给人感觉一片古铜色的“绿”。 也许能让人追溯历史人文,便是从古铜色的“绿”开始。花园洋房在经历一段飘零、残垣过程后,它所承载的生命之重,不再是这幢建筑的本身。在“文革”期间,这座建筑由上海三轮车工会使用,后又划归上海市规划院,作为晒图室。一套豪华的花园洋房突然变成晒图室,台湾商人顾传晖有一次偶然路过,闻到弥漫在空气中一股臭气熏天的阿莫尼亚药水,心痛不已,并暗暗决心要买下这幢花园洋房。但是没有得到允许。经过顾传晖不懈的努力,最后以每年128万的租金取得十年的租期,并承诺花500至600万元对房屋进行修缮。 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住宅,就这样在顾传晖的“痛惜”中,被保全下来。有一段时间,四周的空气到处散发着鸡尾酒和美味佳肴的香气。原来,一楼和二楼已经改建成为餐厅和酒吧。重新装修的洋房,呈现出一派新贵族之气势。热热闹闹的餐厅和酒吧,掩盖了花园洋房过去那段风华绝代的哀怨。 其实,顾传晖不仅仅是因以“痛惜”将这幢即将“崩溃”的建筑挽救下来,更多的是他与邬达克和吴同文一样,有着远大的目光和超前的意识。吴同文的目光是锐利的。曾记得在1932年,日本对华侵略扩张,吴同文便有一种预感,觉得中国这场仗是避免不了的。于是,他就开发军绿色的颜料。结果,“绿”为他挣了不少钱,最后,绿色颜料几乎由他垄断。 吴同文 吴同文庆幸绿色给他带来好运。于是,他的私人小车,乃至后来让邬达克设计的这所洋房时,便执意要用绿色砖面作为外墙。他说,绿是他的保护神。邬达克很理解吴同文,便精心设计整这幢呈圆形的房子。按照邬达克说,圆可以化解凶险。看,这座完全是西方现代派建筑的绿色釉面砖外墙,弧形的大铜窗,太平台上的铜栏杆,犹如一艘停泊于港湾的大轮船。而住宅的南前空出一大花园,大草坪上几乎没有什么园艺布置,只为了把主楼建筑衬托出来。“停泊的港湾”是否象征一种感情依靠的地方呢? 南立面历史照片 吴同文一生中有两房太太。大太太是贝家五小姐,在外人眼里是门当户对的婚姻,然而在他俩的内心里总感觉找不到感情加温的支撑杆,谁不愿意遇到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呢?就这样,在他俩没有擦出爱情火花之前,就熄灭了原本能带来的色彩。然而,他俩谁也没有提出离婚,当吴同文把他喜欢的姨太太带回家后,贝五小姐并没有以大太太的架势来碾压姨太太,姨太太也没有因得宠而以势气人,贝五小姐带着儿女住进这幢洋房的三楼,而姨太太与吴同文住进四楼。两位太太几乎不见面,偶尔邂逅,都会客气地打个招呼,都会给对方留下修养的印象。 一层酒吧及游戏室历史照片 其实,这位姨太太不像大太太那样有名有姓的富贵人家,但为何吴同文会看上这位没名没姓的女子呢?直到现在也是个谜。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位姨太太不管对吴同文,还是对下人,都是笑容满面。姨太太知道吴同文喜欢绿色,于是,她身上的旗袍颜色基本朝“绿色”靠拢,不涂脂沫粉,不妖不艳,无不透露出淡雅的气质,这样能明白自己丈夫所需,又懂得知冷热气质型的女人,会让吴同文不深爱吗? 中式佛堂历史照片 “文革”时期,红卫兵小将抄家,把花园里一大片绿色统统破坏掉,姨太太所有的绿色旗袍都被烧毁,说什么,绿色,只有“红五类”的人才有资格拥有。吴同文自然被打成“黑五类”。 二层餐厅历史照片 吴同文忍受不了非人的打击,于是与姨太太商量,只有死才能守住自己的灵魂。姨太太并没有拒绝,而是温和地煮了一壶咖啡,然后咖啡里放了一些安眠药。要知道安眠药与咖啡混在一起,是非常致命的。当两人手拉手喝下去的时候,很快不省人事。等到被别人发现的时候,两个人的手已经掰不开了。 三层主卧室历史照片 四层主卧室历史照片 邬达克那句“圆可以化解凶险”的话,好像并不灵通。一代颜料大王吴同文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劫。有人说,贝五小姐不愿意继续住在这处住宅,因为是“凶宅”,其实不是很准确,毕竟这里给贝五小姐所留下的都是痛苦折磨的回忆。又据说,后来她和儿子儿媳挤在附近常德新村的一间九平米亭子间,虽有些清苦,但心里安宁。打开亭子间的窗,依稀能看见对面整个绿屋建筑的轮廓,曾经锦衣玉食的贝五小姐就这样,时而捧一杯咖啡,时而拿起绒线针,编织她余生的日子,时而还会穿插一些“老话”。 所幸的是,宽大露台面向整片的花园里,绿色又恢复了生机。这幢简洁明朗的建筑,依然以现代的思潮,吸引和蛊惑后来的人们。曾经做过酒吧、也做过西餐厅的这幢美丽的绿屋,如今成为了一幢办公大楼。 配图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