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中国古代为什么推崇孝吗?

 吴山野士 2022-09-22 发布于浙江

你知道中国古代为什么推崇孝吗?

哲学三大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凡人类的所有宗教,都在讲述这个问题。而中国人在远古时就已经在探索这个问题了。

我从那里来?我是父母生的,父母又是他们的父母生的,父母的父母又是他们的父母的父母生的,,,追索到最后,有人说人是天神创造的。天神没见过。也许有天神存在。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非常神奇的事。怎么会没有神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多宗教的国家。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明。几乎每一个信仰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神明。但是假设我就是神的一个作品,那么不论这个神是什么,是哪里的神。那也都是神通过父母创造了我。也就是说要敬神,也得通过敬父母才能敬到神。其中的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孝父母是对神最大的恭敬。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参见六画之一“”)

:参见三之三“”)

“老省”、子两范式叠加:顺于道不逆于伦理犹子承老善事父母者是孝字之范式。

子承老善事父母是一种良好的品格,这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孝培养了感恩之心。子承老是孝的前提。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承继来善事父母。这是感恩的培养,凡孝之人必是懂感恩之人。凡懂感恩之人其内心必是良善。而良善之心是仁爱之种子。孝的文化导向归于仁爱。

阴乁阳丿相爱是人字之范式

人如种子,种子的中心是仁。人从仁爱而来。天地仁爱有了人 ,父母仁爱有了我,我与我的外在仁爱,我将拥有一个属于我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仁爱,便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在自己的仁爱中所担当的一切。为自己所爱的与爱自己的去担当责任奉献自己乃至生命是人生最大的荣耀。中华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仁义道德。

而孝是仁爱的基础。父母爱子女,子女孝父母。这便是仁爱的种子,可以代代相传。我们今天孝父母,我们为我们的孩子作出了榜样,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我们自己希望自己未来想得到的。凡孝的人都是有感恩之心的人。有感恩之心的人通常是具有善良本质的人。

仁爱是二人之爱,孝也不是单方面的。所以《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小时候不懂尊长,长大了不负责任没有作为,生了孩子也不养,到老了却要孩子来孝,这不是与做贼一样吗?也就是说懒汉、混混要求孝是一种作贼的行为。并不是凡老人都得孝。

尊老爱幼,得尊重值得尊重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经的拼搏才使我们有了今天。而那些懒汉、混混有什么可尊重的。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出于良善之心,凡老人都必须尊重,都必须认为他们曾经奋斗了拼搏了。但是有的老人年轻时寻花问柳,对家庭不负责任。到老了却要回归家庭要子女来行孝,这种行为就如同做贼一样。孝不能被利用。孝的关键在于子承老。老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家老人与孩子的,孩子就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老人。这是孝的前提。脱离前提而说孝,那是在耍流氓。

古人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孔门弟子认为,第一个不孝是无原则,一味听从父母所言。即使父母错了,也不去纠正,任其犯错。甚至助其犯错。以至于陷父母于不义之地成为不义之人的行为。

毛病是惯出来的,父母一不顺心便打骂孩子。合理教育,父母打骂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这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但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超过了合理教育的范围。作为成年人的第一选择便是远离这样的父母。独立生活。

第二不孝便是啃老。不能独立生活,在家啃老,被父母管教那是应该的。独立生活了,再进行不合理管教那就离开。

孝只是让你能象父母培养你长大那样,保护父母能安度晚年。父母怎么待你的,你就怎么加倍奉还。你想自己的子女怎么待你,你就去怎么待你的父母。你孝只是你在为你的子女做榜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