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少阳病——黄芩汤,

 谷山居士 2022-09-22 发布于上海

Image

少阳十: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

素惯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桂、甘、饴、枣之甜,最动呕吐也。

1 素惯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桂甘饴枣之甜,最动呕吐。此也是建中汤之禁忌。因药味甜,故易动呕。

论;桂枝汤也有,酒客之禁忌,甘味动呕。大建中汤,有呕不能食,又能用之建中,故要注意,呕与呕家之别。

少阳十一: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服柴胡汤已,半表之热清,应当不渴,渴者,胃腑燥热,属阳明也。以法治之,去其燥热,则胃病不成矣。

1 服柴胡汤,而病已解,应当不渴,渴者,胃腑燥热,属阳明也。依法治之,是依少阳传阳明之法治之。双解经腑,去其燥热,则胃病不成矣。

Image

少阳十二: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于黄芩汤内加半夏、生姜,余依黄芩汤服法

太阳与少阳合病,少阳经气郁而克戊土,土病而下脘不容,自下利者,与黄芩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黄芩、芍药,泻其相火。恐利亡脾阴,以致土燥,而入阳明也。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1 太阳与少阳合病,就是太阳不解,少阳经病之义。都是外感经病,而欲传腑实也。少阳病则克土,胃腑不容,故自下利,利亡脾阴,则胃腑燥实。与黄芩汤,泻少阳之火旺,止下利之亡津,补其脾精也。若呕吐者,胃气上逆也,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降逆而止呕也。

     阳明病,则壅遏胆木之降路,少阳病,则木郁克其土。阳明与少阳两经,病则互相干碍,互相郁格,必加半夏生姜降逆,以破胆胃之郁格。

2 重点:二阳之经病,而见自下利或呕吐者,呕利以亡脾阴,胃腑燥盛,此是少阳经病,传阳明胃腑之证也。

本条若不知传经之理,在西医见呕利,又理解为肠胃型感冒。本条解不解表,看下条提纲,已有汗出,则皮毛窍开。少阳阳盛,则汗出呕利,欲传阳明。少阳阳虚,则血弱气尽,邪高痛下,则有建中。少阳之病,解于本经,是为和解。以下之条,少阳欲传阳明之杂象。

感冒呕吐下利者——葛根汤加半夏汤,此是太阳与阳明二经合病,也是经病入腑。

感冒呕吐下处者——黄芍加半夏生姜汤。此是太阳与少阳二经合病,也是经病入腑。

3 阳明四十,脉不失则有宿食,脉失则有下利,正好对比本条,参考研究。利而亡津,火旺土燥,必入阳明。此二方无一止利之药,皆疏利经气以和阴阳之义。半夏,余仿李可老中医,皆用生半夏,打碎开水淘洗,配伍等量生姜,未见毒害。

4   原来一直纠结,太阳与少阳合病,有没有表证,怎么解表?现在突然顿悟,治少阳病,而是和解,不用纠结表证,有没有表证,要不要解表?而黄芩汤者,就是少阳和解之方也。少阳病者,相火上逆也,火逆于上不降,则气陷于下不升,所以下脘不容,而见下利。下利亡阴,则火上旺而中土燥,必病腑实。


少阳十三: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 大枣十二枚大黄 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表证发热,汗出当解,乃汗出不解,是内有阳明里证。热自内发,非关表寒,汗去津亡,则燥热愈增矣。心下痞硬,是胆胃两家之郁塞也。呕吐而下利者,是戊土迫于甲木,上下二脘不能容纳水谷也。吐利心痞,自是太阴证,而见于发热汗出之后,则非太阴而阳明也。大柴胡汤,柴、芩、芍药,清少阳之火,枳实、大黄,泻阳明之热,生姜、半夏,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1 伤寒发热,汗出当解,反热不解;心下痞硬,此为少阳之经证,呕吐而下利者,少阳经病,贼克戊土,胃腑不容,则呕吐而下利也;呕利亡津,胃腑热燥外蒸,故见汗出,故发热不解;心下痞硬者,是少阳之经病也,发热不解者,阳明腑热外蒸也,故大柴胡汤,双解经腑之病。柴胡、黄芩、芍药,解少阳之经热,泻相火之上逆,枳实、大黄,泻阳明腑热,生姜、半夏,降胃逆而止呕吐。

2 本条正好对比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在少阳经,大柴胡汤是在经传腑,经腑合病。心下痞硬者,胆胃郁格也,呕利亡津,内传阳明之里证,故汗出发热当解,反发热不解。大柴胡双解二阳经腑也。上条黄芩汤,即为本条大柴胡汤之引子,少阳传阳明之循证也。黄芩汤之上条提纲,即少阳传阳明之引导,提纲言,属阳明也,以法治之,大柴胡汤,双解经腑,即是以法治之。

3 要点一,伤寒发热,汗出当解,反热不解,知传胃腑,心痞呕利,则知少阳传阳明。

  要点一,吐利亡津,而传阳明。少阳传阳明,通过吐利也,亡脾阴而腑燥。

  要点三,吐利之证,多为虚寒阴证,多在三阴之经,外感少阳病见此二证,则知欲传阳明也。后学三阴之经与《金匮》杂病时则知。

Image

少阳十四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表半在里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默默不欲饮食),大便硬,脉细者(尺下沉紧),此为阳明经之微结。以少阳阳明两经郁迫,结于胃口,故心下满胀。经热熏蒸,故头上汗出。必有少阳之表证,如汗出恶寒、肢冷心满之类,复有阳明之里证,如大便硬之类也。盖少阳与阳明合病,戊土不能胜甲木,必传阳明胃腑,故决有里证。其脉之沉,主在里也。汗出为阳经之微结,假令纯是阴分之结,(阳以少阳经言,阴以阳明腑言),必不得复有外证,如汗出恶寒之类,应当悉入在里。既有外证,此为半在里半在表也。其脉虽沉紧,亦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少阴病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而实少阳也。此大柴胡证,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经邪。设服后犹不了了者,再以承气泻阳明之腑邪,得屎而解矣。

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此是太阳经病,少阳经病,阳明腑病,阳微结也(半表半里)。是必先有少阳之表病,如脉细心下满之类,而后复传阳明之里证,如大便硬之类。表为少阳,里为阳明,阳微结者,半在少阳之表,半在阳明之里也。

少阳与阳明合病,这是大柴胡汤。此时少阳为表,阳明为里,也就是少阳为阳,阳明为阴。也就是阳以少阳经言,阴以阳明腑言。假令纯阴结,是指阳明腑实也。其脉之沉,主在里也。汗出为阳经之微结,假令纯是阴分之结,必不得复有外证,应当悉入在里。此是阳明腑实当令,则太阳少阳无权,三阴退避,全是腑实之病。既有外证,此为半在里半在表也。

其脉虽沉紧,也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少阴病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而实少阳也。此大柴胡证,先与小柴胡,以解少阳之经邪。设服后犹不了了者,再以承气泻阳明之腑邪,得屎而解矣。

2   此脉沉者,应是阳明之大义,因少阳之克或脉负,言沉者,是在里之义。(阳明四十,其脉不负)

似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重点此“纯阴结”是指阳明。阳明当令,太少无权,故不会有太阳与少阳之外证也。此有头汗出,心下满,不能食,脉细者,是少阳之经证也,而非少阴。

手足冷者,不是手足逆冷,是对比阳微结而无汗出之义。阳明二十二: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大承气汤主之。此阳微结,故手足冷而不濈然汗出,只是微结,半在表半在里。此手足冷,也不是沉紧的厥冷。手足冷代表阳微结而不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