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艺术|艺术家如此大胆“丑化”女王,她却以热爱、宽容与开明回应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09-22 发布于北京
英国女王 & 艺术



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18点35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去世,享年96岁

1952年,26 岁的伊丽莎白登上英国王位。她是一位深受世人喜爱的女王,在其统治70 年间,几乎所有媒体都留下了她那令人难忘的图像。


她热爱艺术,她的形象更是启发并造就了无数艺术家,其中不乏一些最为杰出的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包括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等。

当然,也有一些关于女王的艺术作品颇具争议性,就如同最近在西安美术馆展出的、艺术家方力钧创作的袁隆平院士画像所引发的热议。人们不禁问道:这究竟是不是艺术?是美术?还是丑术?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综合报道,也许可以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待艺术的态度中,找到一些答案。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 伊丽莎白二世(HM Queen Elizabeth II)一生

卢西安·弗洛伊德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

英国艺术家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于2001 年受委托创作的女王肖像被称为“150 年来最好的皇室肖像”。这幅被弗洛伊德“扔进塔楼”的作品,曾因将女王画成“橄榄球运动员的脖子”和“柯基犬的脸”而饱受诟病,成为极具争议的皇室肖像。
文章图片5
▲ 弗洛伊德的作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HM Queen Elizabeth II),油画,15.2×23.5 cm,2001

事实上,这幅小尺幅画作以其典型的弗洛伊德式笔触得以表现,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最爱之一

文章图片6▲ 伊丽莎白二世亲自去艺术家弗洛伊德工作室为他做模特儿,2001,©️大卫·道森(David Dawson)

曾有人问女王,弗洛伊德把您画得这么难看,您为什么还将它当做珍宝呢?女王一脸虔诚地回答:“弗洛伊德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他的每一笔、每一点,都是高贵的艺术结晶。在我眼里,这幅画绽放出神圣和高贵的光芒,我只能深深地敬畏和崇拜,任何轻慢和不屑,都是对神圣艺术的亵渎女王感慨万千地说:“6年啦,72次,我终于求到了弗洛伊德的画作,我是多么幸福啊!”她亲自感谢弗洛伊德,并表示“我非常欣赏您的调色技巧”

文章图片7

▲ 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Michael Freud)为伊丽莎白二世画像,2001,©️大卫·道森(David Dawson)

追捧弗洛伊德确实不太容易,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爷爷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无论是绘画还是为人,孤僻、封闭的弗洛伊德始终奉行我行我素,远离喧嚣的潮流。他一直坚持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绘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在画画。

弗洛伊德的模特大多是家人、亲戚、志同道合的画家或者朋友,因为他拒绝为不喜欢的人作画,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和戴安娜王妃曾求画都吃过他的闭门羹英国女王收藏过弗洛伊德不少作品,是艺术家忠实的粉丝,经过6年谈判,弗洛伊德才勉强答应,但坚持要女王到自己画室做模特,并要求至少72次


文章图片8

▲ 英国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Michael Freud,1922年12月8日-2011年7月20日)


这幅肖像尽管尺寸很小,艺术家却将创作皇家肖像比作一次极地探险,他想要捕捉的是女王的内在形象而非仅仅是她的外表。弗洛伊德笔下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再次证明了这位君主的肖像所承载的重量表现了女王人性的那一面,并非其华贵的外表或浮于表面的一瞥。

安迪·沃霍尔

——《 统治的女王: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说过:“我对一张好照片的定义是焦点性和名人性。”

沃霍尔作品的核心是那些银幕偶像肖像——在他可以说是不敬的操作下丽兹·泰勒(Liz Taylor)画着酸绿色的眼妆,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退化成黑色的污迹,猫王(Elvis Presley)被用银色进行了三次曝光。他擅长将一个人神话化,提高他们的疏离感,使他们看起来一成不变且完美。在他开始名人肖像创作后没过多久,流行歌星和社交名流就在他的工厂门口摇摆不定,渴望在他的作品中永垂不朽。


文章图片9

▲ 1985年,安迪·沃霍尔在纽约工厂的工作室里拿着一幅他创作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丝网版画。这张照片是他“统治的女王”系列的一幅,其余部分都挂在他身后的墙上。图片来源:Derek Hudson/Getty Images,艺术作品:©2022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伦敦 DACS 授权

当安迪·沃霍尔的经纪人乔治·穆德 (George Mulder) 写信给女王的秘书请求允许在一系列丝网版画印刷中使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时,女王竟然没有发表任何异议。

安迪·沃霍尔声称,他有朝一日希望“像英国女王一样出名”,这位艺术家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名人崇拜和图像的魅力,他是一位用人们最渴望的东西创作艺术的波普艺术大师:金钱、权力和名望。
文章图片10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统治的女王: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丝网版画, ©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85

1985 年,作为安迪·沃霍尔创作的“统治的女王”系列的一部分,艺术家根据 1977 年的一幅皇家肖像创作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肖像。

2012 年,该系列作品被皇家收藏收藏,这个特殊的版本融入了英国国旗的配色方案——将统治者与她的国家联系起来。然而,其他四种演变版本中,女王被描绘成粉红色和紫色,以符合波普艺术风格。最重要的是,沃霍尔从本质上给了伊丽莎白女王玛丽莲·梦露的待遇,用工业印刷方法表现了女王在一个悬而未决的青春时刻的状态,并将她缩小为一个可消费的形象


文章图片11

▲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统治的女王: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系列 ,100 x 80cm,丝网版画, ©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85

这个系列的主题是名人、肖像画、消费主义、装饰和社会等级的极端。安迪·沃霍尔倾向于将女王视为名人,而不是神圣的君主,选择强调她的形象及其可复制性的重要性,而不是她统治的人。请记住,这不一定是坏事。特别是对于像沃霍尔这样的美国艺术家来说,女王真的只是她的外在形象。作为一个傀儡,她是公众眼中的人物,像电影明星、音乐家和政治家海洋中的另一位名人而已,她应该得到这样的艺术待遇

达明安·赫斯特

——《 美丽的肖像:女王》

文章图片12▲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美丽的肖像,女王》,2014, © Damien Hirst and Science ltd. 2014

达明安·赫斯特于2014 年创作的《美丽的肖像:女王》使用艺术家标志性的旋转技术。赫斯特采用了在他早期系列作品《旋转》中的技法,在粉红色和蓝色的放射状背景下,描绘了一位微笑的伊丽莎白女王。有点让人联想到霓虹磅硬币,作品的小尺寸在这里暗示了一种亲密感。


文章图片13
▲ 2020年,卫生部长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在 YBA 艺术家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一幅“旋转艺术”画作前向全国介绍了 COVID19。这幅选自政府艺术收藏的画作,原保存于前文化司办公室。

有趣的是,赫斯特并没有对外展示过这幅肖像,而是直接从他的工作室将其交给了政府艺术收藏馆(GAC)。因未公开展示,这幅作品被称为女王的秘密肖像GAC 计划代表国家艺术收藏,但由于预算有限,按原价购买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似乎不可能,所以赫斯特捐赠了这幅肖像以支持该计划。

文章图片14
▲ 2012 年,达明安·赫斯特在他的代表作《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一条泡在甲醛溶液里的鲨鱼》前,摄影:Oli Scarff ©️ Getty Images

人们好奇的是,赫斯特为何将这幅作品保密?并且唯美的伊丽莎白二世肖像不太符合他在艺术界坏男孩的形象。或许是这位 YBA 代表人物在解剖鲨鱼和绵羊的过程中休息一下,为女王陛下制作了一份礼物吧。就算是一个幽默的玩笑,也再次证明了女王形象的艺术魅力;反差如此之大,甚至连达明安·赫斯特都无法抗拒?

班克斯

——《 美猴王》

文章图片15
▲ 班克斯(Banksy)《美猴王》©Banksy 2003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班克斯。这位出生于布里斯托尔的街头艺术家从不回避批评皇室,他的反体制理想无疑已经渗透到他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描绘中。创作于 2003 年的《美猴王》将伊丽莎白自己的脸换成了黑猩猩的脸,目的是(正如 Picture's On Walls 所描述的)“庆祝英国社会的最高职位不是对其才华或辛勤工作的奖励,而只是作为意外出生而颁发的”。

文章图片16▲ 班克斯(Banksy)在街头画的女王肖像,她的脸上画着蓝色和红色的大卫·鲍伊(David Bowie)风格的闪电

毫不奇怪,这件作品引起了争议,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其在女王金禧纪念日期间公开展示的辩论。在谈及君主制本身的“原始”概念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色彩,显然美猴王不是典型的皇室肖像。

尽管如此,它确实说明了伊丽莎白形象的标志性地位,以及它作为艺术载体的实用性。皇室肖像一直被用来谋取政治利益和加强君主制的力量——不管他们实际描绘的是什么人——所以像班克斯这样的艺术家能够将女王的形象用于他们自己的政治目的似乎是公平的,即使这么做批判了女王肖像所代表的阶层。

克里斯·莱文

——《 生命之光》


灯光艺术家、摄影师克里斯·莱文(Chris Levine)曾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摄照片。这位善于利用科技创造独特艺术的摄影师在白金汉宫为女王“量身定制”了一张与众不同的全息肖像照。他记录了一位专注冥思的君主,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的状态,同时象征着时代的祥和

创建于 2004 年的国家美术馆,将里斯·莱文这幅著名的肖像作品《生命之光》描述为“所有艺术作品中最经典的皇室成员形象”,在很多方面是完全正确的。与过去历史上皇室肖像的壮观耀眼,或者实伊丽莎白自己的官方照片相去甚远,《生命之光》捕捉到了女王最天真无邪的人类形象。

文章图片17
▲ 克里斯·莱文(Chris Levine)《生命之轻》(Lightness of Being),《平静》(Equanimity)系列,2004

“我当时在白金汉宫的黄色客厅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女王陛下坐过的地方,因为那里光线很好。我把房间拉黑了,放了几件小灯饰,其中一件是紫外线十字架,还有一根蜡烛。气氛很平静。拍摄立体图像序列的相机在每次拍摄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自行重置。与此同时,灯火通明,我向女王建议她可以在拍摄间隙休息一下。正是在传递之间的那一刻,我们捕捉到了需要的图像. 大约是在我被引入冥想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呼吸,在工作中捕捉到了一种平静的感觉。 ”
文章图片18
▲ 艺术家克里斯·莱文(Chris Levine)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摄照片,©克里斯·莱文(Chris Levine),摄影:妮娜·邓肯(Nina Duncan)

莱文最初受托创作伊丽莎白的三维全息肖像,名为《平静》(Equanimity)系列,他要求女王坐下 ,而移动摄像机每次拍摄 200 张她的头部和肩膀。休息之间,莱文鼓励她休息,正是其中一瞬间,女王闭上眼睛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产生了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幸福的意外。

正是这种亲密感,伊丽莎白不经意的瞬间感觉,使得莱文的肖像成为了全国人民的最爱。它只是证实了我们的偷窥欲望,超越了以往的官方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女王真实的存在。


乔治·康多

——《 女王的梦与梦魇》

2006年,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展出了九幅由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创作的9幅超现实主义女王肖像引发了英国民众的愤怒。《女王的梦与梦魇》(Dreams and Nightmares of the Queen)系列作品具有一种怪诞的卡通风格,与君主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文章图片19

▲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女王的梦与梦魇》(Dreams and Nightmares of the Queen)系列,2006


其中一幅伊丽莎白二世与英国80年代流行的儿童玩具“椰菜娃娃”造型相仿,也因此被戏称为“卷心菜女王”,高高的王冠,固定的发型和长袍意味着女王形象被作为艺术家的玩物。谈及女王与卷心菜的关系,康多表示,两者都受所有孩子的爱戴。好在女王至少幸免于康多的最初想法——以委拉斯凯兹的《镜前维纳斯》为原本为她创作一幅裸体肖像,这一计划遭到了馆方拒绝。康多表示:“他们告诉我,王室家庭成员的裸体形象在任何公共场合都不能展示。但对于我来说,下一个任务还是要画一幅女王的裸体像。”

文章图片20
▲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女王的梦与梦魇》(Dreams and Nightmares of the Queen)系列,2006

康多的画市场价格很高。至今,他总共画了9幅关于女王的超现实主义肖像画。在他画过的另一幅女王肖像中,女王竟然长了一个小丑鼻子。此外,还有一幅画,女王的脑袋竟然被一根胡萝卜穿过去了。

批评者纷纷谴责称,这些画可谓是有史以来女王最差的肖像画,康多的作品严重损害了女王的庄严,使她沦为被嘲笑的对象但是康多坚称,他的作品只是想象了女王在自己最糟糕的日子中的模样,丝毫没有对女王不尊敬的意思。

格里森·佩里

——《 舒适毯》

文章图片21

▲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舒适毯,2014,图片 ⓒ Andy Hay / Comfort Blanket ⓒ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2014

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简称:UAL)校长、英国艺术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的作品《舒适毯》(Comfort Blanket)完美总结了我们对君主制和女王本人的多元态度,表明伊丽莎白女王的形象与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简称:M&S) 或阶级划分一样,是英国的一部分:无论我们爱她还是真的爱她恨她。


一张巨大的钞票,包裹着自己的英国肖像;我们爱的东西,又爱又恨的东西。”

文章图片22
2003年,特纳奖获得者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在英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面前演讲
在这里显示,以咧嘴笑着的女王形象为主的挂毯中着,佩里将她描述为一个“阿姨”,她“可能已经在她嘶嘶作响的煤气火面前缝合了整件事……” 虽然这可能不是对女王陛下个人生活的完全准确描绘,但佩里毫不掩饰这样一个事实,即他希望将女王描绘成不只是一个独立的傀儡,而是一个有着好恶的真实人物。她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英国文化的一部分

贾斯汀·莫蒂默

——《 女王》

出生于 1970 年的艺术家贾斯汀·莫蒂默 (Justin Mortimer) 在 21 岁时成名,当时他赢得了国家肖像画廊享有盛誉的 BP 肖像奖,被称为“肖像奥斯卡奖”。

文章图片23
▲ 贾斯汀·莫蒂默 (Justin Mortimer) 创作的伊丽莎白二世肖像《女王》(The Queen) ,油画,1997

1997 年,贾斯汀·莫蒂默受皇家艺术、制造和商业协会的委托创作了这幅英国女王的肖像,以纪念该机构与君主之间 50 年的关系,该画于1998年展出。

文章图片24

▲ 贾斯汀·莫蒂默 (Justin Mortimer) 与他创作的伊丽莎白二世肖像《女王》(The Queen) ,1998
然而,这幅作品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将女王的头浮在空中是不尊重的。莫蒂默并没有对王室或其被斩首惩罚的历史做出具体评论。莫蒂默表示,他“想要摆脱皇室影响的一面,是在画一个人而不是女王……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绘画本身的抽象品质,摆脱常规皇室肖像画的概念。”他只是试图把女王表现得孤立无援。“我觉得她来自另一个时代,”他说。“除了都是英国人,我和她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尽管存在争议,而人们则称赞女王面对现当代艺术时的开明态度,因为女王似乎对此并不介意,后来她还请求这位艺术家为她自己的张伯伦勋爵画了另一幅肖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