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历史课:长寿帝王“仁孝”的长寿秘诀

 金色年华554 2022-09-22 发布于上海

西夏圣德皇帝——李仁孝

文章图片1

李仁孝,党项族,西夏第五位皇帝,是夏崇宗李乾顺的曹贤妃所生。出生于公元1124年,李仁孝恰好出生于李仁爱死去的前一年,在哥哥死后,年仅1岁的他被立为皇太子。

李仁孝还是西夏在位时间最长和寿命最长的皇帝,一共执政54年,享年70岁,是西夏的长寿帝王。

继位为帝

封母册后

大德五年公元1139年6月,夏崇宗驾崩,16岁的李仁孝即位,是为夏仁宗,仁孝继位之后,尊嫡母任氏为“皇太后”尊其生母曹氏为“国母”,次年改元大庆,二月,册立党项大族之女罔氏为皇后。

“汉化”的党项皇帝

尊崇儒家文化

夏仁宗继位时,正是辽亡金兴,宋室南渡,西夏处于强盛时期金国的包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夏仁宗采取了附金和宋的政策,极力避免战争,在这期间也是金国、南宋的稳定发展期,三国之间的战争甚少,都在各自发展建设自己的国家。

李仁孝还是一位亲近汉族,被“汉化”的西夏党项族皇帝,也许是因为母亲和祖母都是汉人的关系。仁孝对汉族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在位期间,大量起用贤才汉臣,加大文治建设。 兴建学校,传播汉族儒家文化,实行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

仁孝十分仰慕中原先进的汉文化,他继位之后,除了注意维持与金朝的友好关系外,也努力发展与宋朝的交往。

学历最高的“状元”皇帝

以儒治国 注重文化礼乐教育

李仁孝还是中国古代学历最高的“状元”皇帝,超级学霸,他继位之后,除了着意维持与金朝的友谊,也开始建立与宋朝的外交关系。

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贵族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并设立多座各级学校,实行科举制度,尊崇儒学。建立翰林学士院,开始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数部,重视文化教育发展。

人庆元年公元1144年五月,李仁孝派遣使者远赴宋朝庆贺天申节,向宋朝进贡献上珠玉、金带、绫罗、纱布、马匹等物,恢复了同宋朝中断了近二十年的聘使往来。

同年十二月,又遣使到宋朝贺正旦,贡献金酒器、绫罗、纱縠等物,意在进一步密切同南宋的交往。

这期间,儒家文化对李仁孝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的皇后罔氏聪慧知书,喜爱行汉族礼仪,李仁孝在儒学上的建树,也得到过她不少帮助。

在这一年的六月,李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进学的子弟增至3000人,比崇宗朝的“国学”人数增加了十倍。

李仁孝又于皇宫中设立“小学”,内置教授,凡是西夏宗室子孙自7岁至15岁都得入学听讲,李仁孝与皇后罔氏也经常亲临训导。

建立“太学”修建孔庙

文章图片2

尊封孔子为“文宣帝”

人庆二年公元1145年七月,李仁孝模仿宋朝制度,建立“太学”,他亲自主持“释奠”大礼,向先圣先师孔子举行隆重的祭祀,后又给予师生大量的赏赐。

文章图片3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孔子更是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虽然自汉代开始,先后被历朝历代封谥为侯、公、王等,但孔子首次被抬高到“帝”的高位,却是党项族的西夏皇帝夏仁宗仁孝给予他的最高殊荣。

就在建立太学的第二年,仁孝尊封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修建孔庙。孔庙建得宏伟高大,如同皇宫一般。

由于李仁孝提倡文治国家,使得西夏国内人才辈出,涌现了一批卓越的文学大家,像大学者斡道冲、王仁忠,编纂《夏国谱》的罗世昌,抗命不去金朝为叛臣任得敬请封的焦景颜。

李仁孝还下令乐官李元儒,参照汉族乐书,结合西夏现行的制度,重新修订国家乐律,至人庆五年公元1148年五月,历时三年完成,并亲自赐名为《新律》。

西夏正式实行科举制度

人庆四年公元1147年八月,仿照宋朝制度,实行科举,正式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逐步完善了通过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次年三月,又建“内学”,李仁孝亲自选派名儒主持讲学。

天盛三年公元1151年十二月,李仁孝委任家学深厚,汉文和西夏文字著作丰富的学者斡道冲担任蕃汉学教授。

天盛六年公元1154年九月,派遣西夏使臣向金朝购置儒、佛经典著作。

天盛十三年公元1161年正月,李仁孝于中央机构中设立翰林学士院,以王佥、焦景颜等人为学士。五月,命王佥等掌管国史,纂修李氏实录。

天盛十六年公元1164年八月,李仁孝追封西夏文字的创制人野利仁荣为:广惠王,以表彰他对西夏文化的功绩。

李仁孝时期是西夏文化的鼎盛时期,期间有大量的文化与学术著作问世,印刷与出版事业十分发达。

现在已经发现的夏仁宗李仁孝时期的雕版印刷书籍,有诗歌集《月月娱诗》、谚语集《新集锦合辞》、《圣立义海》,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双语辞典《蕃汉合时掌中珠》,韵书《文海宝韵》等西夏著作相继问世。

西夏文汉文双语字典

《 番汉合时掌中珠》诞生

公元1190年,西夏乾佑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后世考古学家翻译西夏文的重要依据。

文章图片4

《番汉合时掌中珠 》是一本西夏文和汉文双解通俗语汇辞书,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

蕃汉弥人本一母,语言不同地乃分

西方高地蕃人国,蕃人国中用蕃文

东方低地汉人国,汉人国中用汉文

各有语言各自爱,所有文字人人敬

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编纂目的是为了便于番(党项),汉族相互学习对方语言。该书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对解读西夏语言文字起了重要作用。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藏语用印度语字母来表示古老发音,它与西夏语最为接近。回鹘语用一个塞姆语“字母”代表突厥语辅音,而作为通古斯族之一的辽,多音节语音适用于汉字元素。

文章图片5

从形式上看,整个西夏文减少了一些相同顺序和方向的笔画作为汉字。看似任意修改,形成了复合字符的元素,典型字符表几乎算是数学组合的能力,很少一部分字符作为独体字,意味着以相同方式作为汉字的“部首”。

书中每一词语都并列四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和汉译文﹐右边靠西夏文的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靠汉译文的西夏文为汉字注音。

词语编排以事门分为九类

①天体上(天空)

②天相中(日月星辰)

③天变下(天体自然变化)

④地体上(大地)

⑤地相中(山川河海)

⑥地用下(矿产﹑植物和动物)

⑦人体上(君子﹑小人)

⑧人相中(人体各部)

⑨人事下(人事活动及有关事物)

最后一类约占全书一半﹐包括亲属称谓﹑佛事活动﹑房屋建筑﹑日用器皿﹑衣物首饰﹑农事耕具﹑政府机构﹑诉讼程序﹑弹奏乐器﹑食馔﹑马具﹑婚姻等内容。

文章图片6

由于《番汉合时掌中珠》中有西夏、汉语两种语言、文字对照的特殊功能,它不仅是西夏时期,人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书。

文章图片7

在西夏文献湮没数百年、西夏文字成为死文字后,又成了现代西夏学专家们识读、破解西夏语言、文字的宝贵历史文献。 这一珍贵文献的发现,为进一步释读西夏文献,开展西夏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文章图片8

1909年,俄国人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发现一部完整的《番汉合时掌中珠》,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崇信佛教的皇帝

虔诚的佛教徒

夏仁宗李仁孝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生崇信佛教。

天盛十一年,公元1159年,夏仁宗派遣使者到西藏,奉迎迦玛迦举教派的始祖都松钦巴。

都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布赍经像到西夏朝见夏仁宗仁孝皇帝,仁孝奉其为上师,并组织人力大规模翻译他带来的佛经。

大规模翻译佛经

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

期间,李仁孝还向西藏粗布寺敬献金缨络、金幢盖等佛塔饰物。这个时期正是是佛教在西夏发展到大规模的校经时期,现存的西夏时期佛经中属于仁孝时期校经翻译的有《悲华经》、《佛说宝雨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数十部佛教经典。

文章图片9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汉文)

文章图片1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西夏文翻译)

乾祐二十年公元1189年,仁孝派人请来宗律、净戒、玄密等有名气的国师,在大度民寺举行盛大法会,一次施散西夏文和汉文佛经多达15万卷,供万民拜读。

天盛年间,仁孝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带领西夏民众一起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文章图片11

《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简称《天盛律令》或《西夏法典》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西夏法典,也是现存最早的刻本印刷书籍之一。

全书共分二十章,计一千四百六十条,约二十余万字,内容参照唐、宋律书,同时又反映了西夏党项民族的特点,全书使用西夏文字撰写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开刻印颁行的王朝法典,也是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

文章图片12

其内容包括刑法、诉讼、民事、婚姻、经济、行政等多方面内容。书中各章节分别就民法、刑法、盗窃法、债权法、边防法、税法、酒禁、外贸以及西夏的官牧制度、宗教管理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

所叙律文还涉及到西夏典章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内容。它可以说是西夏国家的政典,其立国之制大体都包括在里面。

不仅弥补了西夏法制史料的空白,而且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民俗和科技等诸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为后人研究、了解、认识这个由党项民族建立的神秘王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原始资料。

文章图片13

《天盛改旧定新律令》也是西夏王朝遗留的非常重要的文献,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所修律书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部大法典。

参与修订新律者共二十三人,包括蕃人(党项人)和汉人,以北王嵬名代为总监修。发行的时间从公元1149年至公元1169年。由此夏仁宗李仁孝也成为西夏历史上提倡'文治'最强的一代皇帝。

1909年,沙俄军官科兹洛夫自中国黑水城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了大批西夏文献,后运到圣彼得堡,并将其掠去。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文章图片14

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文章图片15

俄罗斯西夏学学者克恰诺夫曾将其译为俄文,中国学者史金波、白滨、聂鸿音等将之译为汉文,由科学出版社作为“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之一。

这是西夏一代最完整的法典,被国外学者称为“中世纪独一无二的法律文献”。

天盛十四年公元1162年十月,仁孝为了使“上无勿知之隐,下无不达之情”,将中书省、枢密院移到内门外,以便随时查问情况,用以鼓励大臣们直言劝谏。

治国安邦平天下

西夏乾祐二年公元1171年五月,仁孝重用刚介直言的斡道冲为中书令,以后又让他担任国相。因此,在李仁孝执政时期,群臣敢于直言,敢于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仁孝在位期间,文化繁荣,国力蒸蒸日上,疆域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疆域大致包括今宁夏、甘肃的大部、陕西的北部、内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东北部、新疆的一部分和蒙古国的一部分。

这些都归功于夏仁宗仁孝的雄才大略,治国有方。

对内——以儒治国

对外——能屈能伸

仁孝在位期间结好金朝,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人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

乾祐元年公元1170年,得金朝的帮助,夏仁宗仁孝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

可能是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李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夏仁宗末年走下坡路,开始江河日下。

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朝、南宋的稳定发展的时期,因此夏仁宗仁孝才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都羡慕西夏的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夏仁宗一朝,由于仁孝在内政外交诸方面的不懈努力,促进了西夏国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西域各国都很羡慕西夏。

西夏盛世“ 崇仁之治”

番邦来朝

天盛五年公元1153年五月,西域回鹘第一次派遣使臣到西夏国贡献方物,西夏这时的疆域包括了今宁夏、甘肃的大部、陕西的北部、内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东北部、新疆的一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地区,疆土的辽阔为其建国以后所未有。

“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作为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 仁孝清醒地认识到西夏四面八方群狼环伺,偏安一隅是不可能的,不进则退,因此极力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和比较完善的国家制度,在西夏实行,并且大力推广。事实证明了,他的这一举措使得西夏走上了盛世的道路,是一位有所作为的明君。

夏仁宗仁孝作为中兴之王是当之无愧的,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与其父亲夏崇宗乾顺朝并称为“崇仁之治”。

同时间,这一时期也是金国和南宋的盛世,成为了历史上所罕见的在同一时期,三个国家一同走向盛世的局面。

文章图片16

长寿皇帝“仁孝”的“养生秘诀”

在中国古代寿命在60岁以上的帝王就可以算是比较长寿的皇帝了。

古代60岁以上的皇帝共有46名。

其中80岁以上的有5名皇帝

清高宗乾隆89岁

梁武帝萧衍86岁

武周武则天82岁

宋高宗赵构81岁

元世祖忽必烈80岁

古代70岁以上的有11名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78岁

前蜀高祖王建72岁

吴大帝孙权71岁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71岁

伪齐皇帝刘豫71岁

明太祖朱元璋71岁

汉武帝刘彻70岁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70岁

唐高祖李渊70岁

辽道宗耶律洪基70岁

西夏仁宗李仁孝70岁

古代长寿皇帝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一起来揭秘西夏李仁孝的养生秘诀

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天下大好河山,锦衣玉而他们的梦想就是长生不老。无论是秦始皇、汉武帝还是其他朝代的皇帝,大都命人跑遍世间寻求长生不老术。但事与愿违,古代帝王很少有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作为皇帝,一国之主通常所费的脑力和心力都是平常人所不及的,所以容易积劳成疾。

二、皇帝富有四海,大多纵欲过度,又偏爱肉食,不注意养生,自然寿命较短。

夏仁宗仁孝,本来就崇信佛教,常年潜心礼佛,不吃荤腥,只吃素食,平时不仅注意医药保健,还深谙养生之道,他的后妃也和他一样是佛教信徒,对佛教都有很深的领悟,对于私生活也是十分节制而且有规律。

此外,仁孝统治期间的西夏,正是蓬勃发展的时期,没有战争,注重发展文化,大量抄写佛经,可以修身养性,生活很有规律,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心情愉悦舒畅,心态很豁达。

容易满足,有成就感的仁孝生活质量有了保障,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宫廷和谐,生活惬意,没有什么烦恼,这也是他能得长寿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体现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对于心理的调节,仁孝基本上是通过抄写佛经达到目的。 抄写佛经时要全神贯注,摒除杂念,保持虔诚认真的抄写,平心静气来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按照现代医学解释,抄写佛经可以对脑神经能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使身心健康。

此外西夏历代皇帝都十分擅长骑射,这不仅可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还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仁孝还经常去寺庙里斋戒沐浴,拜佛念经,生活自律且有规律,西夏的很多古刹佛塔,佛寺里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作为一个富有天下的皇帝,仁孝能够做到不嗜美酒、不恋美色,专心的虔诚礼佛,与佛结缘,多年的修行,常年吃素食,也成就了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规律的生活,加上虔心礼佛的修行,长年累月的坚持,正确的保健方法,加上内外兼养,修身养性,夏仁宗仁孝自然是延年益寿了。

寿终正寝

乾祐二十四年公元1193年九月二十日,夏仁宗仁孝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岁。他也成为了西夏王朝中在位时间最久、寿命最长的一位皇帝。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帝王陵墓——寿陵

帝王身后事

文章图片17

寿陵,考古调查称7号陵,位于献陵北3公里,碑亭出土了汉文和西夏文残碑石块,从篆体西夏文碑额的题字得知,7号陵是西夏第五位皇帝夏仁宗李仁孝所葬的寿陵。

寿陵在西夏陵陵区北部,距离五号陵约1.5公里,在柏油马路以南约200米。陵园建筑仅剩下双阙台、双碑亭、月城、内城的南神墙和西神墙、陵台及西南角台、外神墙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18

七号陵西夏文碑残块其上的西夏文可译为:“大白高国护城圣德至缴皇帝寿陵志铭”,史籍记载寿陵为夏仁宗之陵号,取“寿”字也是恰如其分,陵墓主人仁孝本就是长寿之人,可以确定该陵为寿陵。

寿陵共出土西夏文残碑1265块,其中带碑缘纹饰的残碑130多块,其中最重要的是寿陵残碑。

文章图片19

寿陵残碑是一座宽5米,高约2.8米,通高4.2米,厚约0.5米的由4座碑座托起的国内外罕见的大体量卧碑。

它由碑首、碑额、碑文、碑托、碑座5部分组成,碑面敷朱色,文图鎏金,分阴阳两面镌刻,碑额篆文,碑文行书,碑图以龙饰为主。它体积硕大,平视易读,稳固牢靠,最能体现西夏人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心态。

西夏寿陵“百龙碑”

寿陵残碑的纹饰布局采用了碑首、碑额、碑缘三级递进的方式,错落有致、恢宏大气。

碑缘纹饰共使用了3种标准规范的图案,环绕一周设置了38条龙,这是历代纹饰图案中设龙最多的石碑。

其中扑龙20条、奔龙18条,边饰上下两端龙各12条、左右各7条龙。两种形态的龙与卷枝纹依次递进,一龙一枝、一扑一奔,使纹饰画面显得生动活泼、井然有序。

寿陵残碑是西夏碑刻艺术的经典之作,98条龙通贯全碑,是我国唯一面世的空前绝后的“百龙碑”。寿陵龙饰还在延续着西夏人的“龙脉”,使得寿陵龙饰弥足珍贵。

寿陵龙饰主要由龙首、龙躯、龙前肢、龙后肢、龙尾5部分组成,种类有奔龙、扑龙等,特别是扑龙,这种造型是西夏艺术家的首创,其自然而然略显夸张的形态、细腻而生动的刻画,栩栩如生,造型威武,使人过目难忘,是西夏龙饰艺术的扛鼎之作,在中国龙饰文化大观园中独此一家。

作为龙饰的载体,西夏龙的造型上处处体现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特色。

西夏寿陵残碑是西夏陵里唯一一个能确定其陵主身份的碑刻,是西夏历史文化最具见证性的实物载体。

寿陵墓主人,夏仁宗李仁孝是西夏第5代皇帝,也是西夏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其在位54年间,是西夏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极盛时期。

寿陵碑朱碑鎏金,集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承载的图文信息,直观、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盛世时期文化艺术的精髓。

纵观李仁孝的一生,在他的统治期间,西夏国力达到鼎盛时期,疆域也最为广阔。他本人的一生也是致力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西夏众多帝王之中最长寿,也可谓是事业有成,治国有方,人生成功,寿终正寝的一位西夏帝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