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访上海:为教育“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上海经验 | 教育这十年“1+1”第十三场·看地方

 sun918 2022-09-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

访

/

/

教育部2022年“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持续进行中。第十三场“云发布”带我们回顾了十年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今天,继续我们的“云采访”,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上海市如何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交流——

图片

先一起来看上海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十年发展大数据——

努力建设世界优秀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

持续优化在沪高校留学生结构,2019年起学历生占总规模比例超过50%,学历生中68%来自7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有效推动中外人文交流

连续13组织“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中学学段);布点开展9种非通用语种教学;9所高校在14个国家开展海外办学;每年资助2%的在校学生赴海外教育机构和跨国企业学习实习,每年资助100名在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

集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

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76个,其中依托上海15所“双一流”高校举办的占比超50%

深化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16所高校获5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国际合作论文6万余篇7所上海高校与国际顶尖大学组建9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所上海高校牵头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十年来,上海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努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

聚焦国家战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走深落实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招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学生规模,学历生中68%来自74个共建国家,资助开展20多个共建国家高级研修班和青年留学上海项目。建设了“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举办“一带一路”教育论坛、“中国上海教育展”等品牌活动。服务中外人文交流机制,9所高校在14个国家开展海外办学,成立工作联盟,连续13年组织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服务自贸区建设,合理布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完善优秀留学生永久居留、在沪创新创业等保障机制。

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着力推动外引资源,内促改革

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十年来,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76个,中外合作办学在上海“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双一流”建设高校开设的机构项目占上海本科及以上总量的五成以上。

深化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开放合作。16所高校获5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所上海高校与国际顶尖大学在生物、工程、通信等领域组建9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超级博士后”计划,吸引了一批境外优秀青年学者来沪工作,超过80%来自海外名校

汇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2019年起学历生占总规模比例超过50%,构建起国际学生招生入学、预科教育、英语授课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和实践基地。每年资助2%的在校学生赴海外教育机构和跨国企业学习实习,每年资助100名在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在中小学布点开展9种非通用语种教学,为国家培养外事外交后备人才。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制度。制订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管理办法》,开发并投入使用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信息平台。成立全国首家独立法人建制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

积极抓住在教育对外开放中形成的新机遇,不断扩大影响力

各级各类教育拓展国际交流新局面。连续参加OECD组织的旨在测评学生学业质量的PISA项目和测评教师专业发展素养的TALIS调查,测评结果一直位居全球前列。依托职业院校自身办学传统和专业特色,建设“毕昇工坊”等境外办学基地,协同全球100余个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探索,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成为新亮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教师教育中心。支持上海开放大学持续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与开放学习教席/姊妹大学网络(东亚)”主持单位,注册设立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建设等。

讲述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 张民选

十年来,上海学生连续参加“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上海参与PISA和TALI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之后,上海的教师和基础教育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2014年,英国教育部支付全额经费与上海合作开展“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英国每年派遣70-10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来沪学习2-3周,邀请同样数量的上海教师前往英国示范教学,至今已有8年。英国还有8千多所学校的2万多名数学教师在英国各地听上海教师上课、说课,参加上海教师组织的“教研活动”。疫情期间,我们还开创了“跨国网上教研活动”,“教研组”已经成为英国数学教师的热词和流行语,被赞为“中国式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上海的数学教学经验誉为“上海掌握数学教学模式”。

我们依托上海师大创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标准的制定者、研究中心和资源中心”,积极发挥知识生产(研发)、能力建设(培训)、信息分享和技术支持(现代技术和专家咨询)等四大功能。

讲述人:上海纽约大学校长,教授 童世骏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于2012年10月,作为第一所中美合办的研究型大学,上纽大定位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中外学生比例1:1,践行小班化教学,在师资引进和人才评价方面按照不低于纽约大学的学术标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吸引了一批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各国院士在内的海内外顶尖人才的加盟,并通过多种方式与华东师大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进。

上海纽约大学以致用的课堂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增加了国际学生了解和浸润中华文化的多元途径,涌现出许多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中国通”。上纽大常务副校长杰夫·雷蒙是一位行走在校园里的杰出“文化使者”,曾被国家外国专家局评选为40位“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之一,获得了“上海市荣誉市民”的称号。由上海纽约大学促成的交流渠道,显示了中美高校互学互鉴、“引进来,走出去”的顽强韧性和生命力。

讲述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教授 罗鹏

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我为主、聚焦一流、服务大局”的原则,与世界15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华留学工作形成“交大方案”并获全国首个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八年认证期。与密西根大学联合成立的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被誉为合作办学的典范。在此基础上,借鉴引进融合创新,不断提升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

学校成立致远学院,培养创新型领导型人才和未来的科学大师。创办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交大-莫斯科航空学院特班、未来技术学院等办学特区,筹建聚焦现代农业、低碳、“全健康”等领域的崇明国际校区。

讲述人:杨浦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 何劲松

上海市杨浦区一直致力于以教育对外开放促进师生形成全球视野。

一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杨浦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杨浦法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落地实现杨浦国际学校“零的突破”,多所中小学引入优质国际融合课程和外籍教师资源。在全球疫情爆发之前,区内27所学校近800名师生出访近20个国家和地区,接待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0名师生来访;区内幼儿园至高中近70所学校参与对外开放工作,辐射师生近万人。

二是“课程化”与“活动化”相结合。以市级课题研究为引领,在区内24所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学校推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融入中西文化知识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在区内15所初、高中学校进行国际融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打造品牌化活动,如英语戏剧节、英语演讲大赛、国际理解嘉年华活动等,提升学生多元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是“家门口”与“境门外”相结合。促进区内学校与杨浦德、法学校开展深度交流,组织开展高层对话、校际互访、课程共建等;积累组织大型国家级、市区级活动的经验和能力,如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和沪港澳学生夏令营等。

讲述人: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常务副校长 杨云

十年间,甘泉外国语中学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设计符合中学生发展规律的跨文化素养培育目标,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迭代的过程中,提炼出“融合目标、整合内容、挖掘资源”的基本策略与“三步走”融合路径,形成认知通识、技能发展、行动参与、思维进阶与品格养成螺旋上升的分层分类、贯通7年的课程体系。

在这样的不断探索尝试下,我校学生100%学习双外语、100%参与国际交流、100%参加跨文化专题学习,双外语能力突出,在国际语言能力测试、综合赛事、国际交往中表现优秀,核心素养稳步提高。

讲述人: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教师 陈懿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四次参加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学习者,了解中英教育体系的不同,加深本体知识的认识,渐渐成为了分享者,与同行们分享我的授课经验、教学计划和观察结果,交流克服教学时的文化差异和调整不同学习过程的方法。我的课堂不断发生变化。尝试以课堂改革为导向,运用研究方法来帮助我的教学,有目的地选取中英共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课例研究。

我把参加项目的思考积累成文,完成了多篇课题研究以及硕士论文,更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在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相关会议上做了主题发言,帮助我在专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讲述人: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姜海山

我从事教育国际交流工作已有数十载,助力上海与各国际友好城市之间的教育人文交流,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人才,推动上海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大半辈子的职责与愿景。

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承办的“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已成功举行了十三届,共计邀请到来自五大洲43个国际友好城市(省、州、县、道)的1428名中外师生参与,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了解上海人文风貌,逐渐成为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参与过友城夏令营的外国营员有的会再次来到上海学习生活,更多地是向他们的亲朋好友介绍上海、介绍中国,成为国际友好使者,进一步激励我和协会的每一位同事,以及会员单位更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

“教育这十年”

“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

第一场:关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启动!首场发布会聚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江苏:让孩子们“有园上、就近上、入好园” 

· 数据说:“数”读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十年

· 专家谈:学前教育十年发展之路是怎样的?专家这样说

第二场: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部“云发布”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看地方:“云”访陕西:立足西部,推动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 数据说:大数据带你看高等教育这十年

第三场: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推进!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 看地方:“云”访广东:推动“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 数据说:一图读懂!职业教育十年改革发展之路

· 专家谈:现代职教体系成型、多样化模式形成……专家解读职教十年发展路

第四场:关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培养创新人才方阵!教育部发布会聚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湖北:研究生教育这样支撑中部崛起

· 数据说:一图回顾!研究生教育十年发展历程

· 专家谈:十年来研究生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专家这样说

第五场:关注义务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部发布会聚焦义务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山东:努力提升义务教育人民满意度

· 数据说:图解义务教育这十年

· 专家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专家解读义务教育十年发展历程

第六场:关注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

· 发布会:强语助力强国!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广西:壮乡这样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 数据说:图说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十年足迹

· 专家谈:国家语言文字事业走过了怎样的十年?专家来解读

第七场:关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部发布会聚焦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上海: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 数据说:图解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改革发展历程‍


第八场:关注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


· 发布会:跃上新台阶!教育部发布会聚焦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 数据说:大数据带你看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这十年

第九场:关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

· 发布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看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年帮扶路

· 看地方:“云”访云南:强大帮扶合力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 数据说:“数”读直属高校定点帮扶这十年

第十场:关注学生资助事业改革发展

· 发布会:十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 看地方:“云”访河南:学生资助筑牢学子梦想之桥

· 数据说2万亿元、13亿人次……“数”说学生资助十年历程

· 专家谈:十年来,学生资助经历了哪些“变”与“不变”?

第十一场: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

· 发布会: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

· 发布会:专任教师总数达1844.4万!十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十大进展

· 据说打造“大国良师”!图解教师队伍建设十年历程

· 看地方:“云”访浙江,来看“浙”十年如何打造新时代卓越教师队伍

第十二场:关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

· 发布会: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 数据说:一图“数”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十年历程

· 看地方:“云”访广东:高考综合改革这样在粤落地生根

· 专家谈:如何看待高考改革?专家来解读

第十三场:关注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 发布会: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第十四场:关注内陆(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交流

· 发布会:深入推进内陆(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