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收中国 | ​人和种子比,谁的力量大?

 柒ik9glygm4gio 2022-09-22 发布于安徽

图片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CCTV-17《我爱发明》
即将推出特别节目《一粒米的诞生》
其中有一期节目讲的是
水稻专家王克剑和团队的故事
今天
小编提前跟您分享一下

图片

01
“我是否会回到农村
再过一遍父辈的生活”


1983年生人

首席科学家、攻克世界级“种子难题”

年轻的王克剑身上有很多

同龄人意想不到的标签

他和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

成功获得杂交稻克隆种子

实现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


王克剑凭借此成就荣获

2020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

第一次授予农业领域的青年科学家

图片

王克剑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个农民家庭

稻田是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他曾经的梦想是走出农村

过上远离泥土的生活

然而

王克剑却被扬州大学农学专业录取

与热门的金融、计算机等专业擦肩而过

当时的他心中不免有些迷茫

“我是否会回到农村,再过一遍父辈们的生活?”

大学期间
王克剑接触到遗传学研究
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认识到
中国农业生产仍然需要年轻人去“突围”

“我开始憧憬在农业领域踏出自己的足迹

即便回到田间

也可以做出我的贡献,找到我的价值”

图片

王克剑(中间)和他的团队

王克剑暗下决心,狠下工夫

如愿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这是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顶尖机构之一

在完成五年的硕博连读后

他选择留院工作
主攻水稻生殖发育的研究
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从“0”到“1”
这是梦想的“粮食二进制”

2013年,王克剑放弃出国机会

加入中国水稻研究所

也就是在这里

杂交稻无融合生殖0到1”的种子梦

逐渐生根发芽

图片

王克剑在田间走访调研时发现

杂交稻种子贵而且无法留种

是农民普遍反映的问题

常规稻种只需三四元一斤

而杂交稻种要三四十元一斤甚至更贵

由于制种过程极为繁琐复杂

每年不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一旦遇到不利天气还会导致制种失败

给种子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实现杂交稻优势的稳定遗传

解决制种难题的想法深深烙在了我心里”

03
种子和人比
谁的力量大

面向国家农业重大需求的清晰定位

王克剑利用自己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积累

开始带领团队探索

通过克隆种子

实现杂交稻的稳定育种

对于刚成立的团队而言

开展冷门研究方向意味着极高的失败风险

幸运的是,项目得到了中国水稻研究所

及所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和保障

图片王克剑(图左)和同事正在拍摄水稻表型】

在困难面前,执着的人更易成功

在课题组进行技术攻关的无数个日夜里

来自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奔波于稻田和实验室

零缺陷、零失误的准则下

经过反复失败,反复总结,反复试验

终于在杂交稻中找到了

跟遗传信息交流相关的4个关键基因

这4个基因同时失活后

在其后代中就能获得无性繁殖的克隆种子

2019年,业内权威期刊

以科研成果发布的方式

宣告王克剑及其团队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无融合生殖体系

中国科学家成功获得杂交水稻克隆种子

这个成果一旦成熟

将大幅降低杂交稻育种成本
也让今后种植杂交稻的农民自留种子成为可能
04
改变世界,根本在人

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大楼里有这样一句标语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从获得杂交稻的克隆种子到投入生产应用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前方可能依旧困难重重

但只要有种子,就会有希望

“我会努力带领团队实现更多的研究与突破

把'藏粮于技’的重大使命扛在肩上

让更多科研成果

成熟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

丰收节期间,CCTV-17《我爱发明》“丰收中国”系列节目《一粒米的诞生》之《粒粒皆辛苦》,一起见证王克剑的“种子梦”。

图片

素材来源 | CCTV-17《我爱发明》、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