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周三更新,龙猫君准时来啦。 自从开始准时更新后,我发现我越来越沙雕了,可能是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公众号的更新上,以至于大脑很难处理其他事情。 比如11月底,我从上家单位离开后,跑去注销了我的工资卡,银行的小姐姐亲切地问了我三遍,你真的不用这张卡了吗? 我回答了三遍,真的不用了,帮我注销吧。 不要问我为什么离职就要注销工资卡,我也不知道,可能是那天想进一下银行吧。 在我注销完之后,哼着小曲回到了家里,开始看书学习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的11月份的工资是12月发放的! 我一路奔跑到刚才的银行,拉住小姐姐说请帮我开一张银行卡。 还是那个小姐姐,只是眼神变了,刚才注销时是不舍的眼神,现在的是关爱智障的慈爱眼神。 在经历了注销再开卡的过程后,我也开始了我的可转换银行卡,哦不对,是可转换债券的更新。 在中篇我讲完了一般公司债券的核算方式,在这篇我会把可转换债券以及长期应付款的核算方式介绍完。 1 可转换债券和一般公司债券相比,对公司来说,多了一项义务,对于投资者而言,多了一项权利,一项可以在债券发行满一定时间将其转换为公司普通股的权利。 当然,一切享受的权利都有代价。 投资者选择了可转债,享受了转股的权利,就要接受可转债相较一般债券而言低得多的利息。 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对于发行方而言,可以以较低的利息融到钱,减轻财务压力,但是将来可能会被稀释股权。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投资方式风险极低,虽然票面利率很低,但本金不会损失,投资者投资可转债也不是图这点利息,更希望获取股权。当股价下跌时,投资者起码能保住本金,而当股价上涨时,又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将债权转换为股权,换个装逼一点的说法,可转债用债权抵御股价下行的风险,用转换权享受股价上涨的收益。 可转换债券的核算和一般公司债券的核算原理也是一样的,只是可转换债券多了一项转股权,所以在初始确认时会单独确认一项其他权益工具。关于涉及到的摊余成本的理解,我在中篇写得很详细了,没看过的各位老铁还请返回阅读。 这么抽象的东西,我自然是要用教材中的一道例题来解释啦。
这是一道很典型的可转债的题目,下面龙猫君带着各位老铁一一拆解这个题目。 上面提到了,可转债的投资者享受了转股的权利,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要接受可转债相较一般债券而言低得多的利息,这个题目中一般债券的市场利率是9%,而可转债的利率只有6%。 可转债既有债权,又有股权,所以在核算的时候不能全部计入应付债券,而是要把股权对应的价值单独计入其他权益工具。在这个题目中,就是要把这2亿的可转债拆分成应付债券和其他权益工具,那么如何拆分呢? 这里只要确定了应付债券和其他权益工具中一项的金额,另一项金额可以直接通过2亿倒减得到。 这两项中比较容易确定的就是应付债券的价值。也就是可转债中纯债权究竟值多少钱。 我在中篇中提过,债券的真实价值=未来所有收益产生的现金流按照实际市场利率折现后的值。对于这个可转债而言,它能带来的现金流是这样的: 将这些现金流折现后的价值就是可转债中纯债权的价值,这里使用的利率要用一般市场利率,因为正常的债券就是9%的利率,而不是6%的利率,既然要算纯粹的债权的价值,就要使用不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的利率。 由此计算出来可转债中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 2亿*(P/F,9%,5)+0.12亿*(P/A, 9%,5) =2*0.6499+0.12*3.8897=1.77亿。 那么权益的价值直接用2亿减去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就可以了。 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2-1.77=0.23亿元 分录如下:
这里应付债券的核算要稍微注意一下,不能直接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1.77亿,而是要分面值和利息调整分别记录,这项可转债的面值2亿,然而负债成分的真实价值只有1.77亿,那么这个差额0.23亿就要计入利息调整作为应付债券的抵减项。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到了年底要付利息的时候了,计算利息只涉及到可转债中的债权部分,和其他权益工具没有任何关系。而核算利息的方式和一般公司债券完全一样。 每个付息期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等于债权部分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利息的金额等于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差额调整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这么做的目的是将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金额逐期摊入财务费用,更符合配比原则。 于是在20X1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时,此时债权部分的摊余成本为1.77亿,实际利率为9%,那么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就是1.77*9%=0.159亿,应付利息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也就是2亿*6%=0.12亿,差额调整利息调整。
此时,与可转债相关的账面价值为2-0.19+0.23=2.04亿,纯债权的摊余成本为2-0.19=1.81亿。 细心的老铁肯定注意到了,这项可转债在发行满一年的时候就可以转股了,而且题干假设满一年的时候投资者会全部进行转股,此时可转债消失,变成了股本和资本公积。 那么究竟能换取多少股票呢?各位老铁看题干中这么一句话: 债券持有人若在当期付息前转换股票的,应按债券面值和应计利息之和除以转股价,计算转换的股票。 假如此时债券利息尚未支付,那么用来计算转股的金额就包括债券面值2亿,和尚未支付的利息部分0.12亿,加起来一共2.12亿,用这2.12亿除以转股价10元,就能得出投资者能换取的股票数量。2.12亿/10=0.212亿股。 那么转股之后的股本增加0.212亿(每股的面值为1元),可转债的账面价值及利息合计超过股本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这笔分录就是要核销掉账面上的可转债,将其确认为股本和资本公积。
这道题到这里就结束啦,这个题目可以称之为是可转债中的典型例题,其余的题目就是在这个题目中进行变形。 比如增加发行费用,那么就在这道题目的思路基础上将发行费用按照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比例进行分摊,然后负债部分承担的发行费用计入利息调整,权益部分承担的发行费用抵减其他权益工具的金额。 2 长期应付款是企业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之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比如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方式购买固定资产产生的应付款项等。 因租赁产生的长期应付款,我会在租赁一章专门来讲;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这一块,我在前面写固定资产的文章里就提过,这里我再把之前写的内容贴过来,供各位老铁参考。 企业为什么要分期购买固定资产,当然是因为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其实我们普通人买房子也是一个道理,首付+分期还贷,只不过我们是向银行借钱,购买固定资产的企业是直接向供货方借钱),这种购买方式就具有融资性质,因为分期所付出的金钱的和大于现在全款购买所需要付出的金钱,多出来的部分其实就是企业所付的利息。 在分期时间较长,且固定资产本身价值较高的情况下,货币时间价值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成本不能按照未来支付的现金之和入账,这样会虚增资产的价值,因此要按照未来购买价款的现值入账。 这里的处理比较麻烦,初始入账时,
这里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是个比较难以理解的科目,它为什么叫未确认融资费用,其实是酱紫滴,是指未来期间将确认的利息支出,但截至目前尚未确认为利息支出,因为目前是按照现值入账的,利息还没有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才开始发生。 这个科目只在具体做分录时候有,在资产负债表上是没有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个科目的,只有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在报表中的值就是现在这条分录里面的长期应付款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差额,这个抵减项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更清楚地区分本金和利息,也就是说在报表层面,这条分录其实是这样的,
看完这个,我们接着往下看, 以后的每期的还款额,实际上包含了本金和利息,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先算利息再还钱,
这一步就是为了核算每期要还的利息是多少,而这个利息怎么计算呢,也很简单,所还的利息是上期所欠的本金*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一般题目中也会给出)。这一步相信借方大家很容易理解,利息嘛,当然是要进财务费用的,但贷方就很难懂了,这里贷未确认融资费用是几个意思? 听龙猫慢慢给你讲,我们上面提到了,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还没有发生的利息支出,本身是在借方作为长期应付款这项负债的抵减项的,那到第一个付款期的时候(此时可能过了半年或一年),利息费用发生了,那是不是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减少了,为啥减少了,因为它发生了,被确认了!而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负债的抵减项,它的减少是在贷方(这里大家脑子转个弯就想明白了,负债的减少是在借方,那负债抵减项的减少当然就是在贷方了,所谓的负负为正) 算清要还的利息之后,企业从银行划钱,付清本期应还的利息和本金。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报表层面这条分录的呈现形式,由于报表上没有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一科目,所以在报表层面,这条分录其实是这样的, 首先算清楚利息,用上期所欠的本金*实际利率,
(在报表层面长期应付款是按照现值入账的,每过一段时间,货币时间价值释放,长期应付款相应增加对应时间期间的利息,举个例子来说,假如龙猫2018年底向你购买了一项固定资产,未来需要分期付款,合计500万,现值400万,刚开始龙猫老老实实记录借:固定资产 400万 贷:长期应付款 400万,假设实际利率是5%,半年付款一次,那到了2019年6月也就是现在,龙猫欠的钱就变成了420万,这20万就是这半年所产生的利息,这块的利息怎么记录呢,就是 借:财务费用 20万,贷:长期应付款 20万) 如果学过ACCA的小伙伴,这里可以理解为unwinding的过程) 核算清楚之后,开始从银行划钱,归还本金和利息:
在龙猫看来,报表层面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具体的分录里面这个负债的抵减项-未确认融资费用把很多人搞混了,设置这个负债的抵减项是为了在初始确认的时候更好地区分本金和利息,而在之后每一期的还款中利息逐步释放,所欠的钱增加,在报表层面看的很清楚,就直接是长期应付款的增加,而在分录层面负债的增加是通过未确认融资费用反映的,这里的逻辑是未确认融资费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步被确认,从而减少,而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负债的抵减项,它的减少反而意味着负债的增加。这里确实比较绕,建议结合题目多看几遍。 看完这段话,龙猫对这里来个小结,如果你们上面的东西看懂了,看这个小结内心会十分舒爽。 购买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延期支付,其到期实际支付款应分为固定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和购买企业因延期付款而获得的资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其实质就是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超过现值部分的金额即资金的时间价值对于购买企业来讲就是财务费用。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接下来的干货分享我们下周三见!不要问为什么是下周五,因为有篇干货这周一分享过了,但阅读量很惨淡,所以下周我计划把干货分享时间改为周三和周五。 |
|
来自: 徐甘木financ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