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日后事项会影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徐甘木finance 2022-09-22 发布于上海

这是龙猫和蓝同学的第64篇原创

本文合计1507个字,阅读时间预计需要4min

你关注的这位答主,周六和周日晚上10点会发送CPA干货文章

存货的计量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又等于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

这个都容易理解,然而教材在说完这些之后,又来了句补充:

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资产负债表目取得最可靠的证据估计的售价为基础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货售价发生波动的,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对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则在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予以考虑,否则,不应予以考虑。

我们的CPA教材就是有这种超能力,写的都是中国字,组合在一起就让人不认识了。

要搞懂这句话,有必要先做2个名词解释。

1.资产负债表日:

资产负债表日是一个年度的最后一天,比如2021年的资产负债表日就是2021年12月31日。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上市公司出具年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在12月31日那天就能出具,大部分都要等到次年3-4月才能出具。

整个出具流程大致是这样的:12月底时会计开始入账,然后报表人员编制合并报表,编完后给财务总监过目,在财务总监的指挥下对报表进行调整,这时就到1月中旬了,紧接着审计人员入场审计(通常持续1-2个月),在审计人员入场审计过程中,管理层和审计会有非常多的交锋,等双方讨价还价的battle过程结束之后,再给董事会审核,签字确认后才能对外披露。

这个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就是董事会审核签字的日期,它要早于报表实际报出日。

举个例子,龙蓝工厂请了蓝龙事务所审计2020年的财务报表,2021年3月,龙蓝工厂的会计人员在和审计battle了300个回合之后,终于确定了报表的金额,蓝龙事务所在3月31日签署了审计报告,于4月1日递交给董事会(成员就是龙猫和蓝同学)审核,龙猫和蓝同学看了看,觉得没啥问题,就签字确认可以披露,4月3日年报正式对外报出。

对于龙蓝工厂来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就是4月1日。

而日后事项所覆盖的期间就是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有老铁问了,为什么不是到财务报告正式报出日呢?

日后事项这个时间期限是为了让审计人员对报表某些不确定项目获取更多证据的,都等到报出了,获取更多证据还有啥意思?

就好比都交卷了,才发现卷子上有个错误,此时能给收卷的老师说我想改一下吗?!

那究竟是哪些日后事项能影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呢?

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

只有当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就存在某个影响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事项,但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不能确定该事项的影响金额,在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这个期间才确定了影响金额的日后事项才需要考虑。

其他的通通不需要考虑!

举个例子,龙蓝工厂仓库里的部分存货,在20年12月时受到海啸和沙尘暴的影响损坏了,但是损坏的程度以及市场上对于这些存货的变现金额还存在不确定性。那来审计的蓝龙事务所只能根据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情况,估计出一个可变现净值,确认相应的减值。

但是在资产负债表报出前,蓝龙事务所获取了之前存货损坏的其他证据,能够确定存货毁坏的程度了,那就需要重新确认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和计提的减值。

我们用原则再来套一遍:

(1)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就存在某个影响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事项:

龙蓝工厂仓库里的部分存货,在20年12月时受到海啸和沙尘暴的影响损坏了。

(2)但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不能确定该事项的影响金额:

但是损坏的程度以及市场上对于这些存货的变现金额还存在不确定性。

(3)在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这个期间才确定了影响金额:

在资产负债表报出前,蓝龙事务所获取了之前存货损坏的其他证据,能够确定存货毁坏的程度了

是不是很简单?!

                                    END                                                   


CPA会计-存货篇相关文章:

委托代销商品为什么属于委托方的存货

存货初始计量面面观(上)

存货初始计量面面观(下)

个别计价法记录的成本最准确吗?

后进先出法为何被禁用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跟龙猫和蓝同学一起轻松通关CPA。

PS: 微信推送已由发布时间排序改为算法排序,如果这篇推送对你有帮助或启发,欢迎星标,点赞在看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