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封建王朝国运都超不过三百年?​

 凤凰山居士 2022-09-22 发布于江西

2022-08-15 12:50 来源: 蚂蚁述史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为何没有国运超过三百年的王朝?强盛如汉唐,富有如两宋,国运最短者如秦朝,十五年而国亡,长如唐朝,国运长达289年,但无一朝超过三百年的。历朝历代开国国君都希望能千秋万代,但盛极而哀这是无法逾越的规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王朝更迭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每朝每代都有其兴盛的原因,也有其灭亡的规律。纵观历史,发现中国封建王朝无法跨过三百年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家天下,靠继承完成权力转移的制度,无法永远世代相传下去。

中国历史上只有上古时代短暂使用过政权禅让制度,尧舜禹三王禅让被后世传颂了几千年。但自从禹以后就采用了继承制,开启了家天下的先河。

家天下的继承制度,导致统治集团集中于一家一姓。不管统治者是否有德有才,只要投胎投对了,就可以获得国家大权。如果遇到有才有德的君主则是国家大幸,国家可以获得发展,国泰民安;如果要是落入无德无才的君主手中,民不聊生,国家就会走上下坡路。

国家以继承的方式转移权力,有着一定的风险性,比较依赖国君的能力。君贤则会善用人才,那么天下会大治;如果遇到桀纣一样的暴君,天下就要灭亡。

二、集所有权力于皇帝一身的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局限性。

封建王朝从秦朝开始,实行了郡县制度,中央直接管理地方,所有的权力集皇帝于一身,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者。国家的大权要看皇帝自己能不能善加利用,利用得好就会使国家强盛,用得不好民不聊生。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没有任何的监督和限制,怎样行使皇权,全看皇帝本身,善用皇权者,如秦皇汉武唐宗宋主,成为千古一帝。

要是皇帝太年幼或者太无能无法撑权,就会导致皇权旁落。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外戚专权、宦官专权、宰相专权这些就是皇权旁落的表现。如汉献帝被胁迫,隋朝代北周,宋代后周等就是由于大权旁落导致的灭亡。

历史上能从谏如流的皇帝很少,皇帝主动愿意听取意见,就是主动让臣子来约束皇权,以免滥用皇权。唐太宗李世民和宋仁宗赵祯就是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皇帝,被后世所传颂。皇权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当的监督也是有必要的。

皇权旁落和大量滥用都是国家的灾难,一旦用不好就会天下大乱,或者改朝换代。

三、国家的治理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无法久安。

在封建社会的千百年中,国家的治理有人说了算,国家的治理无固定的施政纲领和法令。国家即使有法律典章,但并不会以这些典章为依据来治理国家。

在一个王朝初建之时,吏治可能还比较清廉,会依照国家典章办事,这比较依赖于一位手腕强硬的君王。但到了王朝后期,就不再注重国家的司法体系了。国家律法也变了味,成了维护某些特权阶级的工具,打压普通老百姓的条例。

人治的后果就是有权有势的人成为阶级的受益者,普通劳苦大众成为阶级的受害者。人治导致社会不稳定,无法长治久安。

四、统治阶级腐朽无能,骄奢淫逸,贪污成风,阶级分化严重。

很多大一统的王朝,在王朝创建之时都会励精图治,让王朝强盛起来。初期的统治阶级都是很明智的,国家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强盛。凡事物极而衰,只要在一个王朝中,遇到几个昏君,那么整个王朝就会走下坡路。

王朝一旦强盛以后,统治阶级就再也没有了进取心,取而代之的是贪图享乐,骄奢淫逸,不知天下人民的疾苦。官吏腐败黑暗,贪污成风,卖官鬻爵。朝堂结党营私,党争严重,消耗了国力。西晋王朝就是自己内斗把自己搞垮的。

到了王朝后期,社会矛盾巨大,阶级分化严重。统治阶级腐朽无能,无法控制朝堂,从而无力控制国家,一旦遇到危机 ,王朝就会土崩瓦解。

五、中央丧失控制地方能力,地方做大后威胁中央,形成藩镇割据。

封建王朝中,一旦遇到昏庸的君主或年幼无力掌控朝局的君主,必然会导致中央无法有效地控制地方。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地方逐渐做大,一当地方做大后就会和中央政府形成对抗。

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就是由于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后地方做大,最后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唐朝末年也是一样的情况,安史之乱后中央逐步丧失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最后造成了藩镇割据 ,一个强大的大唐就这样散了。

六、农耕经济,千年未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在封建社会中,农耕是一个王朝的经济基础,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王朝前期,只要有贤明君主在朝,都会打击豪强,打击土地兼并。这时国家国泰民安 ,百姓富足。

王朝中后期豪强和地主又会重新抬头,土地被他们逐步大量兼并,这就导致大量的农民丧失了土地,只能沦为大户和豪强的佃农。国家的税收大幅度减少,大量人口被豪强所控制,国家财政会出现紧张,国力也会下降。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就会出现大量的流民,这时如果国家无法安置好流民或不管流民,就会导致流民揭竿起义,从而危害到国家政权。

土地问题是社会最不稳定的根源之一,普通百姓要的只是生存,没有了土地拿什么来生存。土地兼并问题是两千多年来都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因为帝王和官僚就是最大的封建主,打击土地兼并,其实也就是在打击他们自己的利益。因此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极少数的明君会去主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七、门阀垄断尸位素餐,优秀人才丧失上升通道,于国不利,无法久治。

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方式,在魏晋以前采用的是举孝廉推荐的方式,魏晋之时采用九品观人法,隋朝以后采用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特别是前两种方式造成了世族门阀垄断,能做官的都是世族中人,其他寒族完全没有做官的可能性。

科举制度的出现相对好一些,但也只有以读书为主的士族子弟才有可能考中科举,这条路对于普通平民家庭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普通平民解决温饱都有问题了,哪还有机会读书考起功名呢?即使有机会读书,有机会考科举,考得上的机会也很低。

唐朝黄巢就是考科举屡试不第,仇恨唐朝才去造反的,考科举不行,但造反却是一把好手。清朝的洪秀全也是一样,一直屡试不第,才起来造反建立太平天国的。

优秀人才没有机会分享社会资源,失去了上升的通道。对国家来说失去优秀人才本来就是损失,如果优秀人才反过来对抗王朝,那么对国家的危害就极大了。

八、异族或外来势力入侵,加速封建王朝的瓦解。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倒台,大多数是由于内部矛盾而瓦解的,只有少数几个朝代是被异族和外来力量所推翻的。南宋就是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人所推翻的。十三世纪是蒙古的鼎盛时期,实力强大,那时的南宋根本不是它的对手,以至于汉人的江山被他们统治了近百年。

明朝时的满清也是来自长白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入关后统治了汉人274年。最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剥削和压迫下逐步走向灭亡。中华民族每当遇到民族危机时,都会团结在一起,靠这种民族凝聚力挺过危机。

结束

以上的这些原因都是历代封建王朝灭亡的原因,也是国运都过不了300年的主要原因。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主要看统治阶级的施政纲领,是否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社会能否公平清廉,民生是否改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