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医学认为“过度嚼食槟榔容易罹患口腔癌”,于是乎近期全国多地对槟榔及槟榔制品进行下架封杀,掀起一场人们对于槟榔的争论。槟榔原产于马来半岛,西汉时期引进华夏境内,广泛栽培种植距今超过1500多年,为亦食亦药之品,尤其在海南、岭南和湖南湘潭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常作为消遣性食物摆在家里的果盘中,甚至成为婚俗待客礼仪必备之品,海南地区素有“客至奉槟榔”的习俗。在古代,槟榔曾一度被王宫贵胄追捧,宋元明清之时才流入民间,并多以药物形式出现。苏东坡被贬儋州时曾写下许多首关于槟榔的诗词,如《题姜秀郎几间》写道“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琼台志》载槟榔为海南人待客和婚俗的必备,曰“俗重此物,凡交接以为先客,婚姻以为定礼,亲宾往来,非槟榔不为礼。”曹雪芹《红楼梦》中写道“贾琏因见二姐儿手里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着,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带来了,妹妹有槟榔,尝我一口吃’。二姐道:'槟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槟榔从来不给人吃’,……” 在湘潭,民间盛行咀嚼槟榔,素有“不嚼槟榔,愧为湘潭人”之说,民间流传小调“吊吊手,街上走,嚼槟榔,交朋友。”闲暇无事嚼槟榔,疲倦无神嚼槟榔,招人待客嚼槟榔,婚嫁喜宴嚼槟榔......反正见到湘潭人就可以闻到他们满口的槟榔味! 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把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中国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致癌物清单”中槟榔果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口腔科专家医生呼吁出台政策遏制槟榔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方案》中将咀嚼槟榔与吸烟并列为两大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强调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粘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颁布槟榔禁令。一些国家把槟榔列为毒品进行管制,譬如土耳其。1994年厦门市政府颁布禁止在厦门市辖区内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1997年台湾把每年12月3日定为“槟榔防治日”进行宣传其危害,号召民众勿要嚼食槟榔;2022年9月全国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文要求当地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此前“不应再按食品对槟榔进行监管”的要求,立即下架食品中槟榔及槟榔制品。要求“槟榔去食品化管理”,立即冲上热搜。 近代药理研究认为,槟榔碱具有毒副作用:①一次嚼食大量槟榔会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如心律不齐、哮喘、急性胃肠道不适等症状;②长期嚼食槟榔会导致上瘾,形成依赖性;③槟榔碱可以使DNA分子单链断裂、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增高、基因突变,从而引起癌变;④食用槟榔对口腔黏膜细胞、人颊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生殖功能均可造成损害。 食用槟榔和药用槟榔两者取用部位不同,药用槟榔是指来源于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食用槟榔多为取用槟榔果实的果皮,加入辅料加工所得。咀嚼槟榔和药用槟榔存在着本质的区别:①咀嚼槟榔所用为幼果,药用槟榔为成熟的果仁;②咀嚼槟榔用石灰水浸泡,再添加碱性、刺激性很强的香精、香料等,这些辅料有致癌物质;药用槟榔则须经过炮制、加工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饮片标准;③咀嚼槟榔可造成口腔黏膜的化学性刺激、机械性损伤,导致粘膜下纤维化、白斑、苔藓病变;药用槟榔为汤剂或中成药制剂口服通过肠道吸收,不会长时间刺激口腔粘膜;④咀嚼槟榔没有限时,属于大量、无限制的使用;药用槟榔一般为每天3~10克,驱虫用30~60克,短期服用;⑤咀嚼槟榔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特定嗜食习惯的人群;药用槟榔有特定的适应证候,适宜于有使用槟榔指征的患者。 中医认为:槟榔,始载于李当之《李氏药录》,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为“四大南药”(即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之首,功能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除瘴,常用于驱杀绦虫、蛔虫、姜片虫,治疗虫积腹痛,脘腹胀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脚气水肿,疟疾,痰癖,癥瘕积聚,除瘴气(故有别名“洗瘴丹”),外治青光眼,嚼食兴奋提神,醉酒服食槟榔可以解宿醉。《日华子本草》载其“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随息居饮食谱》谓其“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槟榔的炮制主要分为生槟榔、炒槟榔和焦槟榔三种,具体区别如下表: 传统的方剂中,频频使用槟榔,譬如芍药汤、木香顺气丸、槟榔丸、槟榔散、复元丹、清心化痰膏、国公酒、妇女紫金丹、木瓜槟榔丸、除湿丹、驱虫糖等;近现代常用的五十多种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片、木香槟榔丸、四正丸、十香定痛丸、五香丸、五积丸、蠲哮片、哮喘丸、开胃山楂丸、九气拈痛丸、槟榔十三味丸、化虫丸、舒肝和胃口服液/丸、胃苏泡腾片、至宝锭、越鞠保和丸、复明片、开胸顺气胶囊、清胃保安丸、六郁丸、木香顺气丸、一捻金、一把抓、广东神曲、消食健脾片、小儿消积止咳颗粒、小儿止嗽金丹、小儿化食丸、小儿消食片、婴儿平、烂积丸、调气丸、使君子丸、肥儿丸、木香理气丸、二十八味槟榔丸、七味槟榔散、开郁舒肝丸、香连止泻片、舒泰丸、老蔻丸、金嗓利咽胶囊、小儿康冲剂、利膈丸等皆含有槟榔成分,在胃病、肝病妇科病都有应用,其中尤以消化系统疾患多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除消积杀虫外,槟榔还有提神醒脑、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抗炎抑菌、降血糖、抗真菌和病毒、抗老化等多种功效和药理作用。 在临床上,中医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处方运用槟榔及大腹皮的情况屡见不鲜,譬如在各地新冠的防治方药中,医者使用达原饮等方中槟榔和大腹皮(大腹毛)。我个人在临床上凡见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虫积腹痛、腹腔肿瘤、下肢浮肿者常选用槟榔或大腹皮。 在今天,大家在探讨槟榔致癌之弊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凡食材药材进食务必要重视摄食剂量和频次,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定量摄食。任何食材和药材摄食不当都会产生害处,我们更应该重视调整日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刻意的限制某一食材和药材,因为有太多的传统中药材和传统烹饪都随着时间和法规政策淡出生活,到底是彻底杜绝为宜,还是适当存续为宜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不应该一棒子否定某一食材和药材,应该理智地对待现实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迫切需要的时候,却难以寻找,那个时候我们再后悔也就晚了! 故曰:口腔癌,责之于人还是责之于槟榔?值得我们思考呀,切不可一概归咎于外物,切不可以因为法令而疏于思考,人生贵在学习、思考尔后明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