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养画眉,文人养绣眼,太太小姐养鹦鹉,公子养百灵。”上自宫廷内苑,下涉文人雅士、平头百姓,中国人自古就有养鸟的雅好,清朝京城有句俗语:“贝勒爷手中三件宝,核桃、扳指、笼中鸟!” ![]() ![]() 养鸟离不开鸟食罐,漂亮的鸟食罐能为鸟笼增色,这也是养鸟人炫耀的资本。一般鸟笼中最少配有两个罐,一个盛食,一个盛水,为了固定在鸟笼上一般鸟食罐都带环形孔隙。鸟食罐的制作材质除了珐琅、紫砂、竹、木等外,一般以洗濯方便的瓷质为多;釉色有青花、粉彩、墨彩、单色釉等,装饰图案则有山水、花卉、鸟虫、人物等。别看鸟食罐小,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集制瓷工艺、绘画技艺、审美观于一体,既具有实用性,又有收藏价值。 ![]() 鸟食罐在目前最早的瓷器发现于东汉时期,瓷器鸟食罐兴盛于宋代,明清时期鸟食罐达到了鼎盛,清代养鸟成为八旗子弟的标配。瓷器鸟食罐造型有很多种,很难有固定的形制,但是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鸟食罐的形状有:罐状形、方形、鼓腰型、鸡心型、钵型、瓜形、瓶型、水盂型和横向竹节型双罐。 ![]() 鸟食罐的产生历史悠久,品类齐全,囊括了各个时期、山水人物、瑞兽花鸟,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食罐,背后却映照着我国绵长的养鸟历史、浓缩了无限的文化内涵、凝聚了先人的高超手艺和智慧,体现了人们对鸟儿“爱屋及乌”的喜爱和人文关怀,实在是让后人惊叹! 估价 600,000 — 800,000港币 成交价:150万 港币 来源:傅东京出光美术馆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编号703 ![]() ▼南宋 官窑双口鸟食罐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 ![]() ![]() ▼南宋 景德镇湖田窑青白釉鸟食罐 ![]() ▼元 青瓷鸟食罐 ![]() ▼元 湖田窑菊瓣纹鸟食罐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 ▼南宋 龙泉窑青釉鸟食罐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 ▼南宋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鸟食罐 ![]() ▼元 龙泉窑莲瓣鸟食罐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 ▼唐 三彩鸟食罐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 ![]() ![]() ▼明宣德 青花瑞果纹投壶式鸟食罐 ![]() ![]() ▼明宣德 青花鸟食罐 ![]() ▼明宣德 青花鸟食罐 ![]() ![]() ▼清康熙 青花缠枝寿纹鸟食罐 ![]() ▼清雍正 青花寿字纹鸟食罐 ![]() ▼清乾隆 鸟食罐 ![]() 总而言之,鸟食罐是我国瓷器发展中的一个门类,不同时期的烧制技术和时代风尚在鸟食罐器物上都有反映,这既是瓷质鸟食罐本身的演变史,也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小小缩影。无论是闲来无事提笼架鸟闲谈于茶馆酒肆,还是独自陶醉于院里的鸟鸣,但凡有雅好之人都源于他们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和寄情于花香鸟鸣的闲散悠然。 ![]() 据史书记载,南宋人爱养白鸽、鹦鹉等鸟类,文献中有“东南之俗,以养鹁鸽为乐,群数十百,望之如锦”的记载。不光如此,宋代的几代皇帝都嗜好养鸟,文艺爱好者宋徽宗赵佶自不必说!而且因为宋徽宗自身画到绝顶,兼之大力提倡,人才辈出,所以花鸟画创作在宋代是一个繁荣昌盛的黄金期。张大千曾说:花鸟画最好的是宋代!因此无论是临摹学习,还是把玩欣赏,宋代花鸟都是不二之选,怎一个“美”字了得! ▼宋 佚名 红蓼水禽图 局部 ![]() 宋徽宗画鸟,用生漆点睛,看来像活的一样,这就是传神妙笔,鸟的脚爪也要特别留意,不但站树枝要有势有力,脚上的纹和爪,都足以表现画的精神,必要一丝不苟地画出。宋人对于物理、物情、物态,观察的都极为细微。 ▼宋徽宗赵佶 桃鸠图绢本 ![]() ![]() ![]() ![]() ▼宋徽宗赵佶 梅花绣眼图页绢本 ![]() ![]() ▼宋徽宗赵佶 竹禽图绢本 ![]() ▼宋徽宗赵佶 腊梅山禽图轴 ![]() ▼宋徽宗赵佶 花鸟图册绢本 ![]() ▼宋徽宗赵佶 戴胜图绢本 ![]() ![]() ▼宋 佚名 榴枝黄鸟图 ![]() ![]() ![]() ![]() ▼宋 佚名 桃枝栖雀图 ![]() ▼宋 佚名 霜篠寒雏图 ![]() ▼南宋 佚名 霜柏山鸟图 ![]() ▼宋 佚名 瓦雀栖枝图 ![]() ▼宋 佚名 梅雀图 ![]() ▼宋 佚名 桃花山鸟图 ![]() ▼宋 佚名 桑果山鸟图 ![]() ▼宋 佚名 枇杷山鸟图 ![]() ▼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 ![]() ▼宋 佚名 笼雀图 ![]() ▼宋 佚名 驯禽俯啄图 ![]() ▼宋 佚名 鸣春图 ![]() ![]() 宋代花鸟崇尚诗意、情趣,自然离不开意象的描写,最重要的是画家情感的移入。情景交融,物我两化,说的就是画的境界,当然反应的也是宋代文人的生活境界,简约、质朴、自然,又富于精致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宋代,绝对是人类精神隐居的恒久之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