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发现了一例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起猴痘。短时间内,新闻报道满屏而来。我们问止中医和大医小课群里也有不少人在讨论这个案例,也有几位同学私信问我们医生:莫非又要来传染病了?中医能治吗?
猴痘属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它的近亲有非常知名的天花病毒。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了:“中医能治天花吗?”这还真是一段非常值得研究且非常辉煌的斗争历史,简单而言,最早的种痘技术就是由我国先人发明的。关于中医抗疫(当然也包括对战天花)的历史,我们做了一期视频——《中医千年抗疫史》,其中历数了从东汉末年至晚清民国,从斑疹伤寒、大头瘟、天花到鼠疫的悲惨疫情史,以及在对抗疫情的历史过程里,中医有哪些发展与建树,点击即可观看:
猴痘典型症状
发烧、畏寒、出汗、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皮肤痘疹
中医治猴痘治则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营透热、养阴凉血
卫气营血辨证
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初期没有痘疹
卫分证 | 辛凉解表:桑菊饮、银翘散等
气分证 | 清热泻火通下:麻杏甘石汤、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等
开始有痘疹
营分证 | 清营透热、清心开窍:清营汤、安宫牛黄丸等
血分证 | 养阴凉血:犀角地黄汤、加减玉女煎、化斑汤等
方剂举隅
银翘散
组成与条文: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浓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清扬法。今人亦间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一不见效,随改弦易辙,转去转远,即不更张,缓缓延至数日后,必成中下焦证矣。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桑菊饮
组成与条文: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恐病轻药重,故另立轻剂方。
因为升麻具有清热解毒、治疗麻疹初发不透等功效,对于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也有中度抗菌作用,而在临床上重用升麻也可取代犀角的作用。
预防:铁屏风散
✔ 用方:桂枝汤 玉屏风散
✔ 别名:林大栋医师给起了个好记的外号“铁屏风散”,像铁一般坚硬的屏风
✔ 来源:张仲景 朱丹溪
来自: 伊春吉星高照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疱疹类疾病,中医怎么治疗?
疱疹类疾病,中医怎么治疗?没办法,我们只能参考水痘,参考“天疱疮”来看看,这种疱疹类疾病的治则治法。如果金老师编教材,我们会列...
中医图书书目
《中医内科幼儿科医案辑要》《中外六淫治法全书伤寒论恒解》《四象医学临证医案》《伤寒心法》《伤寒医案》《伤寒门医案》《伤寒杂证全书》《伤寒证治准绳》《伤寒家秘心法》《伤寒论类证便览》《伤寒...
国医大师郭生白的统方:不管是风寒、风热感冒、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症、温病感冒,还是手足口病……...
国医大师郭生白的统方:不管是风寒、风热感冒、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症、温病感冒,还是手足口病……...已故国医大师郭生白的统方...
带状疱疹竟然是因为出水痘?
带状疱疹竟然是因为出水痘?看来是件大事,不过古人所说的痘疹包括麻疹、天花、水痘,有致命危险,所以凤姐才会很紧张。比如宋代有个叫...
红楼医话:因自限巧姐留余庆
”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中有一章《论痘疹受病之由》,把痘疹的病因归于“胎毒”,这是中医正宗的理论,“夫小儿在胎之时,乃母五脏之液所养成形也,其母不知禁戒,纵情浓味,好啖辛酸,或食毒物,...
定伤寒之实,驳温病之虚
定伤寒之实,驳温病之虚 伤寒温热之辨,历来久矣。孰不知,温病盗伤寒之实,定己之名,大己之威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臧云彩 温病别于寒之说,不始于叶、吴,前乎叶、吴伤者多家,...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总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回顾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医学教育方面,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现代中...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八条)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八条)【卷一 第八条】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之葛根汤证 - 中医爱好者交流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医专业讨论|经方传真...
我姑仿狭义伤寒,广义伤寒之例,当日仲圣所谓温病乃狭义温病,今人所谓温病乃广义温病。彼之意若曰:"假使逢太阳温病之葛根汤症,医者误认为太阳伤寒之麻黄汤证,径予麻黄汤以发其汗,则汗虽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