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怎么治猴痘?探讨温病辨证及用方用药

 伊春吉星高照 2022-09-22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01

猴痘入侵

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发现了一例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起猴痘。短时间内,新闻报道满屏而来。我们问止中医和大医小课群里也有不少人在讨论这个案例,也有几位同学私信问我们医生:莫非又要来传染病了?中医能治吗?


在回答“中医能治猴痘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猴痘病毒。


02

猴痘不是新病毒

猴痘这个病毒,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发现的病毒。早在1958年的时候,人们就首次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发现了这个病毒,也因为如此把其命名为猴痘。

而最早有人类感染的报告是早在1970年,发现在非洲刚果一名九岁男孩的身上。从此在非洲,尤其是中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地方,都有个案报告。

猴痘属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它的近亲有非常知名的天花病毒。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了:“中医能治天花吗?”这还真是一段非常值得研究且非常辉煌的斗争历史,简单而言,最早的种痘技术就是由我国先人发明的。关于中医抗疫(当然也包括对战天花)的历史,我们做了一期视频——《中医千年抗疫史》,其中历数了从东汉末年至晚清民国,从斑疹伤寒、大头瘟、天花到鼠疫的悲惨疫情史,以及在对抗疫情的历史过程里,中医有哪些发展与建树,点击即可观看: 



是随着1980年起天花正式被宣布完全消灭,并全球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后,猴痘就成为那个病毒家族里面最严重而且存在的病毒。这个病毒之所以为世人所热议,主要是从2018年9月至今,在英国、以色列、美国、新加坡等各国,陆续有自非洲境外移入的病例报告,这使得这一个病毒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其中,美国凭借其躺平的防疫策略,在成为新冠大国之后,再次成功成为猴痘大国,美国疾控中心在2022年9月20日的数据显示,全美猴痘确诊病例已超2.4万例。


03

猴痘的传播方式

那么这个病毒的传染方式是什么呢?

它会通过有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或损伤的皮肤、黏膜而传染给人,此外,食用受感染的动物肉类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传播因子,而这些动物包括猴子这类灵长类动物及啮齿目的动物如松鼠。

所以说,猴猴那么可爱,千万不能吃猴猴。松鼠那么可爱,也不要吃松鼠。

另一个传播的途径是人和人的接触,通常要接触到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损伤的皮肤、或与被其污染的物品直接接触而感染,至于飞沫传播则必须要长时间面对面的接触下才有可能。总之,密切接触是最危险的传播因子,所以密切的人与人的接触是最可怕的传播途径。

图片
04

辨证论治治猴痘

猴痘的潜伏期是15到21天,临床的症状和天花相似,但其病情较轻。其症状包括像感冒一般的发烧、畏寒、出汗、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而发烧一到三天后就开始出现皮肤的病症,自脸部蔓延至身体其他部分,而四肢比躯干的表现会更为严重。

这里就要注意重点了,人体所体现的症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输入信息来源。从公开信息统计,猴痘患者的典型症状有:

猴痘典型症状

发烧、畏寒、出汗、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皮肤痘疹


回到“中医能治猴痘吗”这个问题,答案是:能。不仅能,还很擅长。

无独有偶,在国家官方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亦明确推荐了中医为治疗手段,且思路与我们问止中医亦十分一致。

猴痘的症状持续大概是二到三周,致死率低于10%,所以大部分的个案可在几周内就康复,而致死的病例多是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其中多通过重症及并发症的激发而造成死亡。

图片

目前西医的治疗方式多使用抗天花病毒的药物,并开始研究新药,但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猴痘出现的症状是接近于温病和痘疹的范围,而在临床治疗上,这类的问题我们通常会通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营透热、养阴凉血的药物来治疗,这也就是在温病学里面探讨的治疗原则。

中医治猴痘治则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营透热、养阴凉血

我们通过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可以非常清楚地掌握猴痘这一个疾病的发展过程。卫气营血辨证是针对“外感热邪”的发展而设计的,其治疗原则是“固护阴液”,主要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阶段。

图片

卫气营血辨证

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其中的卫分证和气分证就很像猴痘初期的类感冒症状,但到了营分证和血分证的时候,就开始有猴痘的外在表现,会出现明显的痘疹。

所以它的病程发展是非常符合温病学的条理。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阶段来用方。

  • 在卫分证的时候我们会用辛凉解表药,例如:桑菊饮、银翘散等。

  • 到了气分证的阶段我们会开始用清热泻火通下的方剂,如:麻杏甘石汤、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等。

  • 而营分证的时候我们会用清营透热、清心开窍的方剂,如:清营汤、安宫牛黄丸等。

  • 到了血分证时我们会用养阴凉血的方式来治疗,如:犀角地黄汤、加减玉女煎、化斑汤等。

初期没有痘疹

  • 卫分证 | 辛凉解表:桑菊饮、银翘散等

  • 气分证 | 清热泻火通下:麻杏甘石汤、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等

开始有痘疹

  • 营分证 | 清营透热、清心开窍:清营汤、安宫牛黄丸等

  • 血分证 | 养阴凉血:犀角地黄汤、加减玉女煎、化斑汤等

图片

方剂举隅

图片


银翘散

组成与条文: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浓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清扬法。今人亦间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一不见效,随改弦易辙,转去转远,即不更张,缓缓延至数日后,必成中下焦证矣。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此外,用于治疗小儿麻疹的升麻葛根汤以及《金匮要略》中治疗阳毒的升麻鳖甲汤也多有应用的时机。

桑菊饮

组成与条文: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恐病轻药重,故另立轻剂方。

因为升麻具有清热解毒、治疗麻疹初发不透等功效,对于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也有中度抗菌作用,而在临床上重用升麻也可取代犀角的作用。


图片

图片

以上这一连串的方剂和调理,可令这个致死率略高而不可掉以轻心的病症,能够有效地通过中医的古老智慧而控制住。


05

预防:铁屏风散


中医面对不同的传染病,其预防策略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自身的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疫情这三年,问止中医的预防措施一直都是独创配方的——铁屏风散。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预约问止医师开具。

图片

✔ 用方:桂枝汤 玉屏风散

✔ 别名:林大栋医师给起了个好记的外号“铁屏风散”,像铁一般坚硬的屏风

✔ 来源:张仲景 朱丹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