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山苏氏大宗总族谱》序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22-09-22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各姓氏的家乘谱牒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制度开始确立和不断强化,朝廷专设谱局编修《百家谱》,选用官员要从世族谱牒中寻找依据;民间婚姻嫁娶,也多注重门第高低。隋唐开科取士,门阀制度逐步解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末五代以降,在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旧门阀士族制度彻底崩溃,那些累世袭传的世家大族纷纷解体,子孙沦为平民,官修谱牒逐渐废止。宋朝建立后,为恢复经济和稳定社会秩序,倡导封建的伦理道德,私家修谱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新兴家族纷纷编修族谱,记录本族的血脉传衍,阐明和规范家族成员生存的纲纪人伦和价值定位。这样,族谱就与“国史”“方志”并列,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这次《芦山苏氏大宗总族谱》的纂修,正值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历史时期。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破旧立新,古为今用,是利国利民之举,可以说恰逢其时。

      据历史文献记载,苏姓源出己姓。相传古帝颛顼的后裔吴回,是帝喾之世祝融氏部族首领。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其长子名樊,赐姓己,居昆吾(今河南濮阳市境),称昆吾氏。昆吾氏的分支有苏、温、顾、董等部落。夏代,苏人在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境)建立了一个小国——苏国,族称有苏氏。苏国历夏至商朝一直存在,因地近商畿,常受商人欺辱,部分苏人北迁,先后徙居河北邺城及邢台等地。商末纣王率兵攻灭苏国,掠得有苏氏美女妲己而归。周武王灭商后,抚封有苏氏首领苏忿生,命为司寇,食邑于温(今河南温县)。苏忿生在温地重建苏国,又称温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苏国弱小,其地于公元前650年被杂居于中原的狄人侵占,国人四散,纷纷以苏为氏。

       先秦时期,苏人主要在洛阳和河内陆区活动,也有零星前往秦、楚等地者。西汉初,朝廷为了化解关东六国旧族势力,曾“徙天下豪杰以实关中”,中原苏姓大族多被迁往陕西杜陵。汉武帝时,杜陵人苏建出任代郡太守,因讨伐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封地在今咸阳西北。苏建的后裔分居于扶风平陵、武功、杜陵等地。此后,这支苏氏便以扶风和武功为中心向全国各地播迁。至东汉时,在河南中部、山西北部、山东中部、辽东、苏皖北部、湖北、广东、甘肃等地均有苏姓聚居。

      魏晋南北朝时,苏姓人继续由中西部向外地扩散,并逐渐形成赵郡、洛阳、武邑、蓝田、襄阳等郡姓望族。晋永嘉年间,为避战乱,北方士族大举南迁,苏姓有不少人徙居江南,如东晋名将苏峻(今山东莱州人)家族和襄阳苏氏,都是这一时期由北方南迁的。

由汉历魏晋至南北朝,苏氏族众迁徙无常,而定居武功的苏氏瓜瓞绵绵,繁荣昌盛,最有盛名。隋唐两代,苏姓出了六位宰相:苏威、苏良嗣、苏瓌、苏味道、苏颋、苏检,其中五位是京兆武功人。而苏味道虽属籍赵州栾城,但也出自武功衍派。到赵宋朝,有蜀派、眉派、闽派三大苏氏家族声名卓著。

蜀派(铜山)始祖苏传素,是唐睿宗时期宰相苏瓌之子苏颋的六世孙。苏传素之子苏振,任铜山令而留居,衍为蜀派。宋太平兴国五年,苏振四世孙苏易简中状元,后任参知政事(副相),蜀派以此闻名。苏瓌是蜀派与闽派的共同祖先。

      眉派(眉山)始祖为苏味道,其次子苏份定居眉州,衍为眉派。眉派以“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闻名于世。宋英宗治平三年,苏洵去世,苏颂在挽诗里说:“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这说明眉派和闽派,都是苏建的后裔。

       闽派(芦山)始祖苏益,是唐宰相苏瓌之子苏诜的六世孙,光州刺史苏奕的四世孙。唐光启元年(885年),苏益随王潮由光州固始入闽,官至泉州都统领军使。苏益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福建省、府、县志对苏益入闽之事也有记载。苏益入闽后定居于同安永丰乡葫芦山下,生四子:光谊、光谓、光诲、光曦,均有官秩。长子苏光谊,在德化一带衍脉。次子苏光谓,在莆田一带衍脉。三子苏光诲于后晋开运元年(944年)扩建芦山堂,奉养苏益至终老。由于芦山堂是闽派苏氏的发祥地,所以被族人公认为“芦山衍派总祠堂”。

      芦山堂自创建至今,几经兴替。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因粮祸冤案,芦山堂被毁,合族遭捕杀之灾,部分苏氏改姓为许、连、周。明正德八年(1513年),同安知县奏请拨银重建芦山堂,明世宗钦赐“苏氏大宗”。芦山苏氏经千余年的繁衍发展,人丁旺盛,不断迁徙,流转至苏、粤、桂、琼、赣、浙、滇、津、黔、渝、川、湘、皖、台湾等地,聚族而居,还有一些人远徙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虽然族众分散,但芦山堂旧址仍存,木本水源,信且有征。

      在北宋时期,苏益后人秉承“忠孝传家”“兴贤育才”的祖训治家,使家族兴旺,英才辈出。在科举方面,芦山苏氏科甲蝉联,是宋代第一个“五世登科”的家族,还被称为“十八进士第”,在历史上传为美谈。芦山苏氏还有过“一门四国公,父子双宰相”的辉煌。《宋史》为芦山三杰立传:苏绅是博学内相,擅长为国荐才,宋仁宗多所赞许。苏缄为民族英雄,得到宋神宗褒奖,御赐“怀忠”。苏颂是“北宋名相”“五朝元老”,为宋哲宗所敬重。在明代,苏浚是理学名宦,苏鸣岗是东南亚杰出的华侨领袖。在清代,苏廷玉居官公正廉明,苏峩是台湾第一位举人。在当代,有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开国将军苏静……这些苏氏英杰,不仅是当时名贤,也是后世的榜样。

其中苏颂,是芦山苏氏的典型人物。他博学多才,在天文、机械制造、药物学等许多方面的成就卓越。他主持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是人类科技史上的重大突破,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高度评价了苏颂在天文观测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原创性贡献。苏颂为官刚正清廉,道德文章举世共推,成为芦山苏氏家族千年不渝的文化宗旨,形成“苏颂家风”,曾被中纪委监察部誉为“优良文化基因”。

       芦山苏氏修谱,是从一世苏益开始的。苏益定居闽南之后,曾编修宗谱,并撰写《吾族渊源》作为序言。一百多年后,六世苏颂主持第二次修谱,列世系,序昭穆,立家训,所有芦山苏氏子孙,概录无遗。南宋时,苏玭主持第三次修谱,当时芦山苏氏族众散布各地,问讯难通,故五服之外者没能收录。此后有苏汉,于南宋开禧年间主持第四次修谱,明嘉靖年间苏澜主持第五次修谱,清康熙年间苏奇芳主持第六次修谱。他们虽都出自同安芦山正宗,但从族众分布的全域角度来看,实系闽地分谱。而其他衍派则多奉始迁祖别立谱系,同样难以呈现芦山苏氏千年间开枝散叶的整体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苏氏归宗认亲的意识增强,纷纷造访芦山堂寻根谒祖,人数逐年增加。纂修《芦山苏氏大宗总族谱》,理清芦山苏氏传衍迁徙的分支脉络,藉以巩固和发展家族文化自信,就成为海内外族人共同的宏愿。同安芦山堂苏颂研究会义不容辞,主动担当,出面主持《芦山苏氏大宗总族谱》编修工作,数历艰难,竟成厥功。

      《芦山苏氏大宗总族谱》计18册,2007年9月开始收集资料,2015年10月启动编修项目,2020年8月正式定稿。《总谱》借鉴中国古代谱、志体例,广泛征集资料,分门别类,按时序横排竖写,秉持科学严谨的著述精神,以国史、方志等史籍为依据,以碑刻、墓志为佐证,全面记述芦山苏氏的来源、繁衍世系、人口迁徙和古今族群分布等,是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族谱。在内容取舍方面,与时俱进,如男女平等、古今名贤、科技成就、优良家风等,则有机地融入。凡在《总谱》中增补、更改芦山苏氏人物和事迹,必经严谨考辨,不能确证则暂且存疑。对于有关芦山苏氏的学术新见,在考镜源流方面表现突出的,亦择善录入。

     《芦山苏氏大宗总族谱》的编修,仰仗中华民族兴盛的历史机遇,依靠族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热诚赞助,也得到了知识文化界的学术支持。该谱完稿,对于家族成员而言,是生命价值的一种归宿,也是凝聚族人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望芦山苏氏子孙通过阅读此谱,追忆先贤事迹,自我砥砺奋进,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有所贡献,那么这部宗谱的纂修就可以称得上“善莫大焉”。

袁义达,《中国姓氏大辞典》作者,中国科学院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专家,原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刘翔南,(原)《河南年鉴》副主编,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