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街 · 解放路 | 刘有馀堂pk杨寿丰药号 药匠技艺代代相传

 人文武汉 2022-09-23 发布于湖北

本人潘健,1970年出生,50余年来一直居住在武汉市武昌的老城区,幼年时我家住在候补街65号,当时那里还是清末民初年代遗留下来的木质结构老房子,是个居有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

武昌解放路刘有余药堂

我家隔壁住着两位药厂的药剂师夫妇,当时这位邻居均已年近6旬,祖籍都是浙江诸暨。男的名叫方葛民,是原武汉二药厂(即武汉久安药业)的主管药,女的名叫周亚任,是原武汉三药厂(即马应龙药业)的主管药师。老夫妻俩当时都属于国家顶尖的药学人才。多年后,我在工作中认识了武汉市医药管理局商业处周纪瑞处长才得知,周原是武汉二药厂领导,他对我邻居老夫妇非常熟悉,据其介绍,方老夫妇是当时国家为了在武汉创办两家大型国营药厂而专门从杭州民生药厂抽调来的技术骨干。周亚任药师还是原杭州民生药厂创始人——著名的周师洛药师的女儿。

我自幼便与这两位老人家很投缘,深受两位老人医药知识的熏陶,特别对他们教我的中草药知识非常感兴趣,还常随二老一起去蛇山、磨山、植物园等地方去挖草药玩。两老不仅教会我认识了几十种中草药,还让我懂得了许多中草药的药理知识。他们还对我讲述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籍中的许多相关内容。因此我自小就有一定中药基础。

杨寿丰药号

杨秉三手书药方

1982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偶然结识了武昌后补街8号的一位独居老爷爷,老爷爷当时年近七旬,名叫易俊峰,以在家门前“小人书”摊为生。我经常去他书摊看小人书,见我小小年龄居然能够认识他家院子里全部栽种的植物,并还知道那些植物的药用价值时感到十分惊讶,易爹爹遂陆续地告诉我了一些关于他的往事,他告诉我说他曾是民国时期老中药铺里的匠,并介绍说他曾工作的中药铺子名“杨寿丰”(注:1926年出版的《汉口商业一览》汉口也有“杨寿丰”中药店,在后城马路总商会侧),是当时一家远近闻名的大型药铺。该药铺既抓中药也看病,老板杨秉三、杨小川均是当时武汉名家。

“杨寿丰”药铺除炮制中药饮片外,还配备了制作各种膏、丹、丸、散、糕、汤、露、饮中成药、保养品加工作坊,当时杨寿丰药号生意非常兴隆,雇用各类人员多达几十人……易爹爹讲述的药铺细节非常多,主要是说他在杨寿丰药号干了很多年,历经了学徒到出师。

杨寿丰药号祖传有很多医术和中药炮制、制剂技术,他就是在那里学会了许多医病方法和加工各种中药、成药的技法。据易爹爹说后来杨寿丰药号内主管一次无意间的气话闯了祸,得罪了当时武昌首富--震寰纱厂刘姓老板的母亲,从此改变了命运。

震寰与刘有余堂的业务往来一直延续到解放初

易爹爹说杨寿丰药号平日因生意好顾客多,买药的人几乎天天都要排队等待。一天震寰纱厂刘姓老板的母亲生病了,遣人去杨寿丰药号抓药,刘家人性急,不住的抱怨店里人手脚太慢并还要插队占先,本着“童叟无欺”、“先来后到”的道理,杨寿丰药号内管事没有惯着刘家人,并与之发生口角,杨寿丰药号内主管一时情急,错说了一句:“你们刘家有的是钱,嫌慢就自己去开家药铺……”。

这是这句气头话刘家人不依了,直接回报刘老板母亲,本就财大气粗的刘家上下听言后当时都气得够呛,真就赌气很快在“杨寿丰药号”对面开了家“刘有堂药号,专门与“杨寿丰药号”作对,不论药店的规模及聘请的行家里手,再是中各类药材的品质价格等,处处盖过杨寿丰药号。受震寰纱厂刘姓老板“大资本”介入影响“杨寿丰药号”生意逐渐衰败。

其间易爹爹也被刘姓老板新开设的“刘有堂药号”出高薪挖走,改投“刘有堂药号工作。据易爹爹说他当时利用在“杨寿丰药号”学得的技艺替“刘有堂药号”作过诸多中成药和药食同源性滋补糕点等,“刘有堂药号舍得花钱请高人,当时人才济济,加上药材道地,生意一直蒸蒸日上!

日本人侵略武汉时期“刘有药堂”因战乱停业,又经店内人举荐,易爹爹到震寰纱厂务工,后又跟随纱厂逃难到了四川省广元市投奔隶属的“大华纱厂”工作。“八年抗战”胜利后,易俊峰老人重回到武汉生活。由于他在四川期间曾加入过国民党,同时胞弟随蒋纬国的坦克部队一起去了台湾,后又被定为“右派”,遭到当时社会的冷遇,他一直没有稳定性工作和收入,他家人怕受连累而选择与之分居,故易俊峰老人晚年独居并靠出租“小人书”为生。

由于兴趣相投,我与易俊峰老人便有了一段“忘年之交”成为老人家里多年的常客,期间易俊峰老人讲授和传授我很多中药炮制和制剂的传统经验,中药炮制技术如“抽心麦冬”、“烤制竹沥”、“晒制柿霜”、“胆制南星”等,还手把手教我在他家学做当时早已经失传的老药铺药糕――如“八仙糕”、“燕耳百岁糕”、“九仙王道糕”、“橘红糕”、“阳春白雪糕”、“肥儿糕”、“梨膏糖”、龟鹿二仙膏”及独门拌制的眼药“杨氏光明散”(配杨氏涂药毛呢)、牙药“桔井续命散”、化毒“武侯行军散”,止血“金疮散”诸多手艺。

此外,易俊峰老人还和旧时刘有药号的药工师兄弟及徒们多有交集如彭银亭、张德安、熊秀清等。1985年9月的一天,刘有师弟张德安师傅(当时住候补街10号)特来告知他,刘有馀药堂(武昌区药材公司)又对外招收学徒工,当时张德安师傅刘有馀药堂(武昌区药材公司退休老药工之一。

易俊峰老人得知此信息后很是欣喜,马上告知并送我去报名参加考试,我去了刘有馀药堂(武昌区药材公司)了解得知,此次招学徒工是因为店内十几位老药工均年事已高,各种中药手艺需要薪火传承,故既从职工子弟内招同时也面向社会通过考试选拔方式录用10名,有幸我顺利刘有馀药堂(武昌区药材公司录取为学徒之一,可能有易俊峰老人托人关照的因素。

我进入刘有馀药堂(武昌区药材公司)后,直接被安排进炮制组,跟随老药工朱本忠师傅当刀房学徒,朱本忠师傅当时50来岁,属于的国家级老药工,由于师傅炮制技术超群,特别切药刀功精湛,时称武汉头刀,曾两次被湖北省卫生局推荐去北京参加全国性中药炮制比赛并获奖,多次被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在人民大会堂集体合影留念。

我在学徒期间对朱本忠师傅非常崇拜,并虚心好学,朱师傅也很乐意教导我。他首先教我学习磨刀,当时刘有馀堂老药铺磨刀还有个一米来高专门的台架,架面中间有个白铜水盆,左右一粗一细的各固定一套磨刀条石。

朱师傅教我学习对各种中药的认、洗、润、挑、刨、捡、捏、切等手法艺。学习炮制中药期间,朱师傅还我认识汉口“陈太乙药店”的中药鉴别大师周克超老药工武汉胜利名老中医门诊部的他舅舅彭银亭老药工,在刘有馀堂学徒期间我还从师过的老药工还有王传松、董复生、郭金梅、张德安、吴秀文、周友重、朱光武、周显山、王开树、崔兴荣、彭明星、苏贤珍等。

老药工皇甫太平

胡俊军(半仙)、潘健(潘药匠),我俩是师兄弟――均是十五岁(1985年)入汉派老药铺门里(刘有余药堂)学徒。从师易俊峰、朱本忠、周克超、皇甫太平、郭金梅、董复生、张德安、苏贤珍、彭明星、王传松、王开书、吴秀文、熊秀清等国家级老药工,我们与老药工们学习过中药材的古老炮制工艺――如纯手工浸、润、切、炒、炮、炙、蒸、煮、淬、煅、燀、刨、镑、筛、簸、碾、磨、纸煨、水飞、制霜等及门市小料制剂膏丹丸散糕汤露饮等。

当年老药工们对制药的性状、形态、程度、火候、辅料、时间、手法、细节等等工艺非常讲究,当年恩师们的传授及教诲至今实不敢忘怀,部分笔记尤存。

――我俩善治(老)药!

潘健为武汉市一医院中药博士演示手工泛丸技艺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清同治黄鹤楼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