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一定要抱着才肯睡,是缺乏安全感吗?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小测试

宝宝总是“放下就哭,落地就醒”,这是为什么?

A.宝宝缺乏安全感

B.父母或者照料者经常抱着宝宝入睡,孩子养成了习惯

为什么宝宝需要抱着才肯睡?

当宝宝呱呱坠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时,他就像屋子里的明灯,带给了我们希望和美好。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除了幸福之外还有一点点紧张和无措。

在宝宝出生的前两个月里,他们很多的时间都处在睡眠的状态。哄宝宝睡觉成了困扰父母首当其冲的问题。

抱着宝宝,好不容易把他哄睡着了,可正想把宝宝放下,只要一碰床,宝宝就睁眼开启号啕大哭的抗议模式。

看着宝宝惶恐不安、缺乏安全感的样子,我们只得把他重新抱起来,宝宝这才停止了哭泣。“放下就哭,落地就醒”可谓许多新生儿的现状。

我们排除宝宝生理上的不舒服(比如说尿不湿满了、饿了、想吃奶)等等问题后,会发现这时候宝宝还需要你抱着安抚。

如果我们看到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怀胎十月,出生后经历的巨大环境变化,就不难理解宝宝为什么总是想要被抱着。

宝宝没有了原来熟悉的羊水和胎盘的包围,感受不到被“拥挤”包围的触感,也感受不到妈妈熟悉的味道和心跳声,一切都是如此的陌生惶恐。

哭着“求抱抱”,其实是宝宝在寻找孕期时安全感的“参照点”。(声音、味道、触觉)当父母一抱起孩子,熟悉的“参照点”又回来了,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舒适、安全。[1]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提出人类的八个阶段发展理论,其中婴儿期(0-1.5岁)的孩子其发展核心任务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也就是说:新生儿宝宝不仅是吃饱睡好就行,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感是非常关键的任务。

爸爸妈妈及时的回应宝宝的哭泣,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让他感觉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可以被信任的。

这种信任感的生成在宝宝人格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世界有信任感的孩子,才能开始自我的认知,并与周围的人、事、物产生积极链接。

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的确都应该积极回应宝宝的情绪和需求,但是如果每次宝宝都只能被抱着入睡,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宝宝缺少练习自主入睡的经验,缺少在新环境里自我调适的能力锻炼。

有些宝宝甚至在早期就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入睡的习惯,比如说必须要抱着才肯睡、必须要吮着奶头才能睡、必须要在小车里被晃着睡等等。

抱睡≠建立安全感,抱睡的隐患需注意

目前并没有任何研究可以直接证明抱睡可以建立宝宝的安全感,而抱睡、搂着新生儿一起睡觉引发婴儿猝死综合征死亡事故的报道却屡见不鲜。

抱着宝宝入睡,久而久之会使宝宝养成“不抱不睡”的习惯。

抱着睡时宝宝睡得不深,容易惊醒,同时也会影响宝宝和父母的睡眠质量。宝宝在大人怀里时身体无法舒展,尤其是四肢的活动受限,也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如果我们可以帮助宝宝在早期就建立起健康的睡眠习惯,也就是间接在帮助他们发展出正确与新环境互动、学习自我独立入睡的能力。

作为父母确实应该在宝宝哭泣的时候积极的回应他们的情绪,但是回应宝宝的方式有许多种,除了抱睡,孩子应该也要有适当的经验在床上学习自我入睡。

建构内在的安全感,宝宝自我入睡的SRL法则

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照料人、熟悉的声音甚至熟悉的味道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稳定的感觉,这种可预知的状态会给孩子带来内在的自我安全感,帮助宝宝信任和适应环境,学习安稳的自我入睡。

那么怎么样帮助孩子安稳的入睡?我总结为SRL法则,包括了三个步骤:

步骤1,关注宝宝的“睡眠信号”(SleepSignal)

当宝宝有困意时,会发出自己的睡眠信号,如:揉眼睛、抓头发、不停啃手吃手、手乱挥舞、抓脸、双眼无神、尖叫等等。

如果没有关注到宝宝的睡眠信号,等孩子玩到筋疲力尽再哄睡,那么宝宝容易伴随着哭闹和情绪,自主入睡难度会飙升。

因此当我们观察到宝宝出现了睡眠信号时,就带去房间,拉上窗帘,调暗灯光,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熟悉的睡眠环境。

抓住好的入睡时机,是帮助宝宝安稳入睡的先决条件。

步骤2:建立起睡眠和床的“意识关联”(SleepRelevance)

孩子有了睡眠信号,我们就可以把宝宝放在床上。让孩子逐渐发展出“困了-想睡觉-在床上”这样的睡眠关联。

我们在宝宝清醒的时候,陪着睡在孩子的旁边,靠着孩子轻轻拍拍他。尤其是妈妈,靠着宝宝时,熟悉的心跳声、呼吸声、以及妈妈熟悉的味道,都会帮助宝宝找到孕期时的参照点,让宝宝感觉放松,加快进入睡眠模式。

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的时候就将他放在床上,而不是等完全睡着了再放。

这个道理我和我们成人的睡眠模式相同。想象你自己在床上睡着了,睁眼一看是在另外一个地方,不是刚才入睡的环境,是不是会突然吓一跳醒来?

在宝宝入睡之前,提前熟悉睡眠环境。就算中途宝宝醒了,熟悉的环境也会为“接觉”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步骤3:哄睡强度由强到弱,阶梯式过渡(SleepLadder)

我们需要相信宝宝,相信他们可以发展出自我入睡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新环境。

如果总爱抱着孩子哄,慢慢宝宝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后期想要去调整就很难。

如果你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奶睡、车睡、抱睡的习惯,根据哄睡干预的强度我们可以采取逐步调整的策略。

通过这样从阶梯1到阶梯5的过渡递进,我们哄睡强度由强到弱,而宝宝自主入睡能力会逐渐由弱到变得越来越强。

你会神奇地发现,孩子在床上眨巴一会眼睛,自己就能安稳入睡了!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逐渐发展出适应的能力,他可以安抚自己在新环境中平静并且放松下来。

他会发展出一种信任:这个世界是安全美好的,我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爸爸妈妈会陪伴着我,回应我的需求。

从他们对待我哄睡的态度来看,我真的是一个值得被爱的宝宝,我也可以做到自己入睡。

由此,正确的哄睡态度,可以让孩子从外在的信任逐渐产生对自我的信任。

参考资料:

[1]UnderstandingtheHumanBeing,SilvanaQuattrocchiMontanaro,1990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