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武将军碑》的发现与艺术价值

 秋气不惊堂内燕 2022-09-23 发布于甘肃

《广武将军碑》的发现与艺术价值

刘永锋\2017年8月

编者:丁酉暑期,长安城酷暑难耐,相约艺海学堂同仁曲阜、泰安之游,拜谒夫子、游学访碑。同往者蒲城李君问曰:汝故乡白水《广武将军碑》原始粗犷、疏朗交浑,堪称“绝品”矣。余告之曰,碑之发现,众说纷纭,然吾先祖重九先生兹有记载,当属定论矣。李君嘱余以记之。以作茶余之谈资。

成文之事,兼具各家所言,夺爱之词,望方家一笑了之。

《广武将军碑》,又称《广武将军□产碑》、《张产碑》等。刻于前秦苻坚建元四年(公元368年),碑四面刻字,碑阳刻碑文 ,碑阴及两侧刻部将姓名,隶书,额隶书五字。碑的阳面漫漶,碑阴及两侧题名清晰。《平津读碑记》云:“碑已残泐。前叙其先世,次叙其政绩,末有官名疆界,似是纪功立界之碑。”现置西安碑林。

        此碑发现于陕西省白水县。白水县在三国时,魏并衙县为粟邑县,隶属冯翊郡。晋时,惠帝复建衙县,不久并为粟邑县,属冯翊郡(即同州府,自晋始,以同州府为冯翊郡)。白水历代为军事重地,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古为国之边陲,北接延榆,南通关中,地势险要,塞厄甚多,难攻易守,历代兵事不断。著名的秦国与晋国的彭衙之战即发生在这里。西晋元康年间,西戎叛晋,索靖等大将军屯兵粟邑,在此平息叛乱。在白水县之西北六十里有秦山,本名马兰山,北通鄜延,东接黄龙山。在碑石出土的地方彭衙之西,有一道山梁,南北走向,笔直高耸,极似一界碑。古人以山为界石,将山称为“界石山”并建祠奉祀,也是有可能的。白水地貌复杂、山林繁密,沟深而崎岖的地理,与《广武将军碑》野逸豪迈、天真不羁的书风甚相吻合。

从先秦时起,到秦汉、魏晋南本朝、隋唐,白水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区域。白水县近年出土之西魏《荔非造像》即是羌人内迁的一支。五胡十六国时,前秦苻氏王朝为氐族人所建,该族自殷商至南北朝时期分布在陕西、甘肃等省,从事游牧生产,至魏晋时大量接受汉族生产技术和文化,说汉话、穿汉服、从汉姓。前秦为苻坚所建,都长安,从皇始元年(公元351年)开始至崇延初年(公元394年)共传六帝,历时44年。苻秦碑版存世者,仅《邓艾》与《广武将军》二碑。《邓艾碑》在陕西蒲城,字多漫漶磨灭,不可辩视,唯《广武将军》尚可读,此世极珍视之因也。

       在西晋,是个禁立碑石的时代,除少数私立的小型墓碑,正式树立的碑表几乎见不到。碑禁到东晋有所松懈.但人们思想尚未从西晋的禁碑风气中解脱出来,因而这一时期碑刻数量仍然有限。在文化发达的江南见不到一块象様的碑表,反之在遥远的边疆地带倒出了一些著名的碑刻。《广武将军碑》就属于风格奇特的一块。

此碑使用白水洛河一带绿砂岩刻制而成,砂岩虽属岩石类,但质地松软,为层状,易剥蚀,易为外力所损坏。在漫长的1600多年里,剥蚀严重。1972年国家担心损毁,收回碑林保存。一位参与当年搬迁文物的专家(名字笔者没有记住)在回忆文章里写到,“在学校一间破房子里,卧于地上的国宝与煤渣堆在一起,看着让人心痛不已。”自1972年入藏西安碑林后已经成为不能传拓,成为国宝最好的归宿。

一、基本情况

《广武将军碑》碑阳有界格线,17行,行31字。碑阴分上下二列,上列15行,每行6至9字不等。碑阴正文在下列,皆为题名,18行,行界32格,间有一格二字者,最多一行存29字。碑两侧文字亦为题名,一侧文字较多,高约170厘米,一侧文字较少,高约130厘米。碑侧宽均为14厘米。文字较多那一侧,列8行,行42字;文字较少那一侧8列,一、二列各3行,三列1行,四列2行,五至八列各3行,行44字。

额书“立界山石祠”一行5字,因石上有泐损,致使第二字笔画不甚清楚,故有人释为“界”,有人释为“此”,但可以据碑阳第十四行“西至石水东齐定阳,南北七百,东西二百”等可推断,此碑能是广武将军主持定界以后所立的碑石。

此碑刻于前秦苻坚建元四年(公元368年),即东晋废帝太和三年,此时正值国内群雄并起,战乱不断。碑阳首行的“建元四年”干支本为“戊辰”,而误刻为“丙辰”,个中原因也颇为耐人寻味。

二、碑的发现

此碑在清乾隆年间武亿的《授堂金石跋》中曾有著录,此前似乎没有人论及过。在清初时曾一度佚遗不知所踪,许多人想寻此碑也遍访不着。

清毕沅《关中金石记》称在宜君县,谓其出土复湮去;端方曾说此碑在宜君署科房,某年已毁于火;由于著录均谓石在宜君,清光绪初年,吴大澂督学关中,访求碑于宜君郊外,无丝毫踪迹。于右任亦想在宜君县寻得,民国七年(1918年),于“上承孙中山先生之委托,下承陕西革命人士之力邀”,从上海返陕主持靖国军革命,从河南洛阳北渡黄河,绕道山西,再渡黄河入陕北境内之宜川、洛川、延川、延安、宜君等地,最后到达三原。在千里跋涉,途经宜君时,还在宜君费尽周折四处搜寻《广武将军碑》的下落,始终未果。

惟有清末吴士鉴《九钟精舍金石跋》云:“此碑不在宜君而在白水。”

此碑多次复出,又多次散佚。民国年间碑的发现,有以下几种说法:

1、党晴梵在民国26年编写《华云杂记》里的记载。

民国七年(1918年),西安碑帖商谢秀峰赴澄城欲拓《晖福寺碑》,当时澄城驻军营长赵子建,以保全古迹的名义不让捶拓。赵子建白水人,家靠近史官村,他回村时,谢秀峰随而求之,仍不得,终日无聊,便就近去史官村瞻仰仓圣庙。

到庙里后,才发现人们到处搜求不见的《广武将军碑》,赫然在也。他心中大喜,连忙背过人偷拓了几十份,带回西安,加工染成旧纸色,拿到北平,先拿出一二份,皆以千金脱手,后来买家出价越来越高,谢秀峰满载而归。驻守高陵一军人李春堂到白水出公差回来,将一份《广武将军碑》赠于右任,于右任遂作了《广武将军复出土歌》。      

党晴梵又言,其藏有民国七年拓片一份,为靖国军第五路司令高峰五所赠也。加上此碑石理粗,易碎,不宜常事捶拓。所以民国十年以前拓本,较今多七字。

党晴梵(1885-1966)名沄,字晴梵,号待庐、陕西合阳人。上海中国公学毕业,中国民主同盟会成员,创办合阳中学。

2、刘重九在民国二十年代《白水县续志-金石稿》里有记载多处。

雷芾臣,字召卿,澄城人,少时中秀才,入廪,肄业于三原宏道书院。博洽经史,能文能诗善书,富收藏。民国七年,赵子建慕名聘之,设学馆“存古学校”于白水仓颉庙,洛川、白水、澄城远近就学者众。民国九年,偶遇寒崇寺,见一碑卧地,石理粗而古,拓之乃考,为久佚之《广武将军碑》。遂告之于赵子建,赵乃移于纵目小学。

适于右任巡视高陵,见到了时任靖国军第三路军参谋的李春堂,李三原鲁桥人,早年与于同留学日本,为同事好友,李春堂将他从赵子建处得到的《广武将军碑》拓本送,于作《广武将军复出土歌》。

发现地寒崇寺,又称玉华宫,在南彭衙村的西北方向。据1754年《白水县志-梁志》所载:建于前秦建元四年。有砖塔七级,高12.3米,八角密檐式砖砌结构,内有石刻18罗汉像。北边不远是夫蒙城,西边离沟壑很近,从地形上当属立界之地。

刘重九(1908-1978)名增鼎,字重九。民国期间任教师,历十年之功编篡《白水县续志》。以书法见长,一时碑刻牌匾莫不出其手。解放后任白水文化馆副馆长。刘与赵子建家人熟识,赵曾赠端砚一方。赵故后,赵家人屡请刘为其做墓志铭,未诺。其治学严谨,此说当为最实际。

3、还有一种发现的说法:碑在清代乾隆年间时发现,在嘉庆年间修仓颉庙时,被好事者将此碑原石,藏埋于仓颉庙前影壁之中。直至民国九年(1920年),有陕西人雷召卿在重修仓颉庙,拆除庙前影壁时,才再次被发现。(吉林文史社2000年出版《广武将军碑》,作者韩倩1999年7月)

4、白水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民初,寒崇寺西面的土墙因年代久远,突然倒了几斗墙。和尚为了寺里安全,在打墙的过程中发现了《广武将军碑》,他们并不懂此碑的价值,就把碑石放在了进入大门后西边的佛像傍边。民国九年赵之建翻修山门时,发现了此碑。就将此碑移到了纵目小学,保护甚周。初发现适王祥生来白,赵拓赠一份,王转赠李春堂,李复赠于右任。于乃作歌赠李春堂。

      《广武将军碑》重新被发现,于右任得到李春堂所赠拓片,误以为李发现,遂作600言长诗《广武将军碑复出土歌---九年七月赠李君春堂》,以表达他的喜悦心情。该诗收集在民国十九年(1933年)他的诗集《右任诗存笺》里。 宇内苻秦碑,《邓艾》与《广武》。《邓碑》在蒲城,完如新出土。《广武将军》不复见,著录谓在宜君县。碑版规模启六朝,寰宇声价迈二爨。僧毁《化度》鬼犹哭,雷轰《荐福》神应眷。七年跃马出山城,披荆斩棘搜求遍。老吏痛陈久无踪,前朝敝邑有悬案。斋学使驻征轺,雷霆万钧征邦宪。小民足茧山谷中,顽石无言留后患。又云上郡石理粗,日销月烁或漫漶。不然父老畏差徭,或埋或弃或掊断。自从改革兴兵戎,如毛群盗满关中。天荒地老文物烬,存者难保搜无功。我闻吏语增悲哽,仗剑归来结习屏。李君忽出碑一通,部大、酋大字完整。(部大、酋大为碑中特有官职之称)惊询名物何处来,为道新出白水境。出土复堙百余年,金石学者望为穿。昔人误记后人觅,掘遍宜君郭外田。余曾在宜君掘之。我与李君别离久,持赠真如获琼玖。中夜绕屋起彷徨,疑似之际频搔首。世事新潮复旧潮,知君身世恨难消。何堪回首添新泪,不尽伤心唱大招。指于鹤九君死事。凄其朋友余僧子,寂寞家山是鲁桥。吾闻至人在天下,入水不濡火不化。亦犹至宝藏山阿,千年出土光腾射,偶作无益遣有涯,休抛心力矜插架。松谭阁郭胤伯阁名子吊郭髯,敦物山人赵崡思赵大。士礼居中宋一廛,拜经楼上元十驾。陶斋、簠斋新散遗,天一、结一近论价。云烟过眼有何常,,出入半生我乃罢。老见异物复眼明,现身说法君休讶。歌成为君更放歌,关中金石近如何。石马失群超海去,(昭陵六马中之旋毛、飒霜紫被盗卖入美国博物馆)宝鼎出现为盗讹。(王飞虎得巨鼎后不知去所)。《慕容》文重庾开府,(咸阳复出土之《慕容恩碑》文是庾信撰,载在集中)。道家像贵《姚伯多》。(道家造象,海内出土者并此而二也),增以《广武》真三绝,夫蒙族人文化堪研磨。戎幕闻凄日色黄,西北秋老剑生霜。年荒时难人憔悴,岂徒掩卷悲流亡。珍藏哭笑楼中物,一一担挑换米粮。

于右任得李春堂所赠拓本,还写另外一首《纪广武将军碑诗》

广武碑何处,彭衙认鲜痕。地当仓圣庙,石在史官村。

部大官难考,夫蒙城尚存。军中偏有暇,稽古送黄昏。

时隔四年,即民国十三年(1924年),雷召卿写信给在上海寓居的于右任,说明自己发现《广武将军碑》的经过。于右任看后,又写了两首《赠雷召卿君》诗:

访得广武将军碑者为雷召卿,余作歌赠李君春堂,因其先持以赠余也。十一年春,春堂殉国,十三年春,召卿由澄来函海上,详述始末,因为诗赠之,。

其一

金石遗闻自足珍。彭衙名物重苻秦。

回思旧事增惆怅,错咏披荆访古人。

其二

李春堂死冤难论,广武碑移感更多。

夜半摩挲忽下泪,关门风雨近如何?

世事沧桑,百年前之事,当事人皆过世,雷召卿曾致于右任信函说明之事已无法找到,发现者谓谁实难确认,为金石学留下一

碑石发现之后三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康有为来西安讲学,时任省长刘镇华委派曾参与公车上书的康门弟子、省考古委员长张鹏一接待陪同。康氏在张家看到此碑文,挥毫题跋文曰:

此碑近新出土,以此为古雅第一。《关中金石志》名为“广武将军”则非也,乃广武将军曾孙产尔。惟碑为符秦建元四年,去王右军《兰亭》仅十二年,故字多隶体。实开灵庙碑之先河,茂且过之,应与好大王碑并驱争先。此拓有碑额,碑阴尤为完美。碑阴字似流沙坠简,古逸至质,吾拟名此碑曰“秦建元四年产碑”。此碑在陕亦为关中楷隶冠。扶万弟珍藏此而修金石时易此名也。癸亥冬天游化人康有为。

康有为的跋语,亦有失误。康氏写“苻”为“符”,为失误之一。苻姓由蒲姓更改而来,氐酋蒲洪之孙坚生时背带赤文“艸付臣又土王咸阳”谶文,蒲姓遂改姓“苻”,以图王业。此中虽带有迷信之说,不足为信,但苻姓却是史书明记的,写为“符”是明显的失误。另外,康氏以碑为“建元四年”刊石而定其名,亦有疏漏。碑文首句“维大秦建元四年”,似很明确,但第二句“岁在丙辰”,却明显出了矛盾,即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不符。建元是天王苻坚即位后所改的继“永兴”“甘露”之后的第三个年号,建元四年,依干支纪年,应岁在戊辰,即公元368年。并非丙辰,即公元356年。两者正好相差一轮十二年。误在何处?刊石立碑,工序诸多,加之如此重要的碑石,出现书写刊刻错误似不可能。我们只有从碑主及其所处历史环境中找究原因了。

三、历代关注

此碑明代拓本甚稀,价值亦特别昂贵。明拓本之旧藏者有姚华藏王瓘旧藏一本。李文田藏吴荣光一本,上有张埙印。葛成修秘藏商丘宋氏一份。朱文钧藏明拓无跋无印一本。以上皆明拓本。至清,毕秋帆《关中金石记》始着录,其后钱大昕《潜研堂金石跋》、方若《校碑随笔》、近人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均有考述,声名大起。    王壮弘先生《增补校碑随笔》载,乾隆前拓本四行声特”“字耳部中笔画完好,十行孟巳下有部可见。

于《爨宝子碑》见古隶之结局,于《张产碑》(即《广武将军碑》)见今隶之开宗。姚华跋。

道光二十又六年五月,仁和袭袗获观于湘舟先生赐研堂,是日并得观《夏承碑》,俱爱不释手,因志于此。

是碑在陕西宜君县,大视学关中,亲至宜君访之,不获。又遣拓工遍赴各乡探讨之,父老无知之者,盖百余年来,无人过问金石著录,又不详其乡土,然则是拓乃希世之宝矣。光绪丁丑三月获观于两垒轩,吴大澂手记。

海内有谓仅顾湘州、李眉生、英兰坡所藏三本。杨守敬藏有阴侧,与缪艺风所藏正碑,合印之称为“双璧”。

此碑相传久己失去,故杨惺吾收藏一本,价至五百金。今在甘翰臣处,然与此本相校,此尚多十六字洵可珍也。兰史同年于辛未十月二十日出观于净土兰若,叹美久之。子大程颂万题记。   己巳腊月十三日小寒第二集,兰史先生招集静观室褚礼堂,谒喧石,张悤玉,谭龢盦,郭尚齐,郭起庭同观并题记。钤印:郭尚齐。 苻秦石刻己见著録者至少,此碑外,惟建元三年郑能进邓艾庙碑,碑在陕西蒲城县,毡拓尚著于世,陆祁孙曾据建元三年丁卯为此碑,岁在戊辰以证丙辰之误,诚有见也。兰史先生所藏宗元记。钤印:大至。

广武将军碑自毕秋帆尚书傅拓后,道咸间久无新本。十年前每份售至数百金,自于右任君督陕为某军队于原地邻县觅出。墨本遂多。此淡墨本犹是乾嘉拓,故多十余字。性介山石祠一额未并拓入。未免美犹有憾耳。庚午五月为兰史词丈题记,适庐弟邹寿祺。钤印:邹安适庐。 广武将军碑旧拓希如星凤。自重行出土后,墨本稍多,予亦藏,有一本与之对勘伯仲之间,且均淡拓可宝也。乌程周庆云因观并记。钤印:农身庐主人湖帆。

广武将军碑在当时最为难得,清季贵筑姚华有一本,一时耸动,有印本行世,与此本正相伯仲,皆同时毡蜡也。前十余年忽有新本出,厂肆家家购之,于是哄然以为此碑复得,耳食者遂之不顾。昔日之饼金悬购,今且废簏弃置矣。世态炎凉,竟而波及石墨。嗟乎!韩陵对语,彼何人哉?吾不禁为此石深发一喟。此本予亦得之潍县陈氏。甲戌(1934年)十月,甄父。

此碑为符秦建元四年刻,近年所见北石多峻迈,近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摩崖及刘贤墓志以至好大王,均朴拙而饶天趣为可贵。丙寅国庆八一媪游寿

三、艺术价值

碑阳正文书刻有方形界格,字体应属隶书,但已带有明显的楷意。此碑笔画细长均匀,结字平直宽博,同《三老忌日碑》、《好大王碑》相近。然而行笔恣肆,气象朴茂,时呈逸宕之势,无雷同刻板之气,在古代碑刻中称得上一朵奇葩。于右任曾将《姚伯多造像记》与《广武将军碑》、《慕容恩碑》一起推崇为“秦中三绝碑”。

其书风初看上去,真是粗枝大叶,不拘小节,结体肆多变,点划不求工致,一股淳古之风。如细细品味,便会发现,此碑之妙更在于粗疏中能含蕴,草率中见精巧。就拿结字来说,每个字都想摆脱界格的限制,恣肆奇古。静动,长短,欹正,左右挪让、局部夸张,极尽变化。碑阴碑侧书刻愈发荒率。尤其是碑侧,没有了界格的限制,把緃行横列都抛到一边,其放浪形骸之外的天趣勃发之情,跃然于石、纸之上,给人以强烈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结字的大小、长短一任自然,不作任何修饰。与整体书风保持一致,充满了孩童般的天眞情趣。善于造险,但险不觉怪,违而臻理,信手刻划,于无法处求法,使之通篇充溢了一种诙谐的情调。这一切都导源于书写者真实性情的坦露。

         同字以不同的结构出现。而这一切,又统一于一个基调之中。

三、碑文附后

碑陽:

維大秦建元四年歲在丙辰十月一日廣武將軍擊(下泐五字)/使持節冠軍將軍益州刺史上黨公之元孫三代侍中右(下泐四字)/卿建忠將軍撫夷護軍扶風太守遷壽匡侯之胤子諱產字君(下泐二字)君秉德淵玄高韻絕流文柔武烈令向孔修(下泐一字)拱闡微(下泐一字)聲特挺(下泐一字)/匡毗懿主忠訓殊異宰政欽才顯授池陽令稱揚德(下泐六字)/和戎翟綏懷(下泐二字)即授征西大將軍左司馬翊教殊方西(下泐四字)/茂著乃業室(下泐一字)蕭張(下泐二字)於今也君臨此城漸再○(田糸糸)紀(下泐五字)/順序稼(下泐九字)而(下泐三字)惠和導(下泐七字)/(泐十七字)職於當(下泐一字)乘癸(下泐三字)/君當列封(下泐四字)司馬即(下泐二字)廣武司馬孟臣(下泐七字)節將軍董(下泐一字)建(下泐二字)軍楊(下泐一字)建(下泐二字)軍(下泐十一字)/(泐一字)郎建武將軍王(下泐一字)鷹楊將軍(下泐十字)董槃(下泐二字)/躬臨南界與馮翊護軍茍輔參分所(下泐一字)刊石(下泐四字)山為(下泐三字)/方西至洛水東齊定陽南北七百東西二百(下泐九字)/(泐一字)水統户三萬領吏千人將三鲁赫赫皇秦誕鐘應靈臨有萬邦威暢八(下泐一字)九域攸同(下泐六字)/明徽音流訓朞年有成政修民足(下泐一字)道(下泐二字)刊石(下泐七字)

右側:

部大(下泐一字)廣平部大王崇(下泐四字)下議韓友生下議楊(下泐一字)部大李山(下泐一字)部大王安張(下泐一字)/部大司馬(下泐一字)部大(下泐二字)(下泐四字)石(下泐一字)下議董(下泐二字)部大李任奴部大李賢(下泐一字)張洛(下泐一字)部大(下泐三字)部大(下泐二字)(下泐四字)部大楊(下泐一字)春下議秦(下泐二字) 部大張(下泐一字)郎部大張(下泐二字)王成(下泐一字)

碑陰:

法曹京兆解盾/左尉始平胡性/(泐一字)監始平駱岐/蕇督馮翊相訓/參軍南安王准/參軍扶風歷静/參軍京兆陳暢/司馬京兆孟臣/司馬京兆石安即默歆/建威司馬略陽杜基/參軍天水蘇哉/將軍馮翊王買/將軍馮翊胡鈞/將軍馮翊維叙/揚威將軍酋大白安

立節將軍(下泐廿八字)/建節將軍揚(下泐十七字)軍(下泐二字)將軍秦國(下泐二字)秦/廣威將軍楊參部(下泐十五字)部大王卯多里(下泐二字)蜀(下泐一字)/建威將軍韓雙部(下泐十三字)帛初部大樊白奴里(下泐四字)建威將軍董平奴都統(下泐十二字)帛大谷部大董白(下泐四字)/廣威將軍楊杨山多建威將軍楊胞(下泐八字)稠儿部大楊小方(下泐四字)/建威將軍梁帝傒酋大王何酋(下泐六字)孙良酋大王臈部大張(下泐五字)/錄事董廣寺門李浮行事秦黄(下泐六字)雷蹉署立義將軍夫蒙(下泐五字)/錄事楊頭寺門楊醜錄事井琕曹(下泐四字)曹夫蒙頭宁遠將軍夫蒙(下泐五字)/行事董遠户曹王(下泐一字)錄事秦平租曹(下泐二字)户曹夫蒙彭娥部大楊赤平(下泐五字)/行事白禽兵曹董(下泐一字)主簿秦國賦曹(下泐二字)宜錄事夫蒙護部大王先多秦(下泐四字)/主簿司成穆贼曹楊沙主簿秦梨金曹王江錄事夫蒙大毛部大介黑平胡(下泐三字)/主簿白國贼曹梁(下泐一字)主簿郭陵兵曹秦烏行事夫蒙傷大部大秦廣地部(下泐二字)金漢/功曹楊蒙金曹王周主簿胡逸户曹霍千主簿夫蒙大祁部大韩東世(下泐四字)秦/功曹董(下泐一字)行事王滑功曹秦漢書佐秦翟功曹夫蒙進部大秦道成介(下泐五字)/參事楊安書佐徐双參事秦属書佐諱索(下泐五字)兵曹夫蒙犁部(下泐五字)/參事楊生書佐梁胡參事韓崇寺門介胡參(下泐四字)租曹夫蒙大傷將(下泐四字)

左側:

酋大夫蒙(下泐二字)酋大夫蒙丘供酋大夫蒙弥暢酋大夫蒙(下泐一字)娥/(泐一字)梁秦羽將軍張(下泐一字)成大人白平君 酋大夫蒙木犁 酋大夫蒙博娥 酋大隽蒙(下泐二字) 酋大夫蒙阿(下泐一字)酋大夫蒙阿(下泐一字)酋大夫蒙阿(下泐一字)酋大夫拔蜀/酋大夫蒙(下泐一字)卑酋大雷(下泐二字)軍樊夫(下泐一字) 酋大同蹄夫遮娥酋大夫蒙(下泐一字)丘 酋大夫蒙大(下泐一字) 酋大隽蒙帝畅酋大夫蒙(下泐一字)娥酋大夫錯述酋大同蹄弱譴/酋大雷上官酋大雷丘耳酋大(下泐四字) 楊威將軍(下泐四字)將軍同蹄(下泐一字)地將軍夫蒙(下泐二字)將軍夫蒙述暢將軍

结语

白水之地,古为国之边陲,军事要塞,十六国开始的战乱,南北民族迁徙交融,白水地貌复杂、山林繁密,沟深崎岖,它所处地域、环境决定了它与文化发达的江南不可能一样。苻秦建元四年(368年)建立的《广武将军碑》,与(353年)王羲之《兰亭序》相差十三年,同属一个时代,南北辉映。“广武将军”在少有外来干扰中不自觉地与当时的庙堂书风与士人书写拉开了距离,也成就了他突出的个性。一点一划间没有文人写手的矜持腔调,流露出自然纯真、活泼强悍的性格,以大拙大巧的字形神化而出,诞生了野逸豪迈、天真不羁的“广武将军”书风。

随后,楷法盛行,至唐,达到极致,其渊源应在“广武将军”中矣。

学堂简介

西安艺海学堂始创于始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专门致力于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倡导以经典教育为核心,弘扬国学经典,推广书画、茶艺、古琴、射礼、围棋、篆刻、汉服礼仪等传统文化课程,长期推广非遗体验、组织文化研学。

学堂中式书房风格、砖木雕刻、书香墨韵,环境雅致,汉服课堂,独一无二。近20位一流国学、艺术家作为特邀顾问,16位学者型明师执教。曾举办师生书画展14次,举办短期国学推广冬夏令营活动十三期,出版师生书画作品集8部,编印书画教材7部、国学教材1部、复制古籍1部。组织公益性活动数百场,组织发起“乡村读经计划”农村支教活动,举办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多期。致力于推动少儿国学、艺术教育发展,是古都西安深厚文化背景下学习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

二十一年来,至少有3000多个家庭的孩子在艺海学堂相聚和成长,在社会各界和家长中树立了满意的口碑。多次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受到众多国学、艺术家前辈的鼓励支持。已经构建了独具魅力的“艺海学堂品牌”。

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