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你懂得重疾险

 张小妞历险记 2022-09-23 发布于广东


大家好,我是张小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个中年女人,34岁,很早就离了婚,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总是咳嗽。起初她以为是感冒,没放在心上。
后来越来越严重,她终于决定去医院看一看。
 
医生说肺部有阴影,可能不太妙,要做病理检查。
那一瞬间,她感觉天旋地转。
两个孩子淘气的身影,在她脑中反反复复奔跑、跳跃。
 
她发现自己最害怕的不是死,而是这两个孩子以后怎么办?
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她只能拼命压抑住巨大的悲伤。
 
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出来了,她最最害怕的事儿还是出现了。
医生在她的肺部,发现了癌细胞。
 
幸而,只是初期,还没有扩散。切除单侧肺,应该还行得通。
 
医生花了很多时间来准备和完成这台手术。
手术很成功。
 
幸而发现得早,费用也不算特别高。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似乎为她留了一扇窗。
 
她很快就出院了。
 
医生感到自己和她都足够幸运,他又挽救了一条生命,
而她又能继续陪伴她的孩子了。
 
临走时,他嘱咐她,要好好休养。
只要撑过最关键的前5年,后面就可以基本正常地生活了。
 
没想到,仅仅两年后,她再次造访。
 
这次的她,呼吸急促、脸色苍白,比第一次见到的情况差很多,
医生只看了一眼,便知道她时日无多。
 
她说,她刚刚下班,急匆匆赶过来的。
 
医生心里咯噔了一下,又气又惋惜,
一个做了手术的肺癌病人,不是应该在家里好好养病吗?
他当初的嘱咐当真成了耳旁风?
 
她说,
她也没有办法。
起初她也没敢去工作。
可是只在家里呆了半年,生活的压力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一家三口每月的房租、衣食住行,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
 
 
没有了收入的她,即使再节衣缩食,家里少量的积蓄,仍然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哗哗地流了出去……
 
说到底,她没有资格停下来。
 
回到工作岗位的她,每天都在拖着病躯工作。
只是她没想到,病情会恶化得这么快。
 
两个月后,她离开了……
留下两个孩子,独自面对这个孤独的世界。
 
他们以后要吃多少苦楚、要面临怎样的艰难,几乎不敢想象了。
学业大抵也是要中断了吧。
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教育,
纵然有亲戚照拂,能得到的照顾亦是寥寥罢了。自生自灭、全靠运气……
 
 
我在想,如果不是因为钱的压力,
 
她当初能够好好在家休养,撑过5年的话,是不是她能陪两个孩子很久很久呢?
 
即使她只活五年,也好过短短的两年啊。
 
最坏最坏,哪怕她也只活了两年,但是她可以在生命的尽头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陪他们度过这730天的每一分、每一秒,走过生命最后的时光,做完她最后想做的事情。
 
可惜没有如果……
她在冰冷的车间里,痛苦地、无奈地,走完了她生命最后的时光。
 
孩子们也永远地失去了她。
 
 
医生想起了另一位心脏病病人,
他七年内发病五到六次,医生给他换了心脏。
这之后他活了多久呢?23年。
之前这位病人每次来医院,医生都听不到他有什么抱怨。
可是后来,每次来都会听见他念叨钱。
他患了心脏病,没办法恢复工作,
而他的消费却在增加,他需要轮椅、家里也需要安装辅助设施、还需要一直服药。
他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工作以至于骄傲和尊严。
 
这些故事让医生感触良多。
 
纵然有妙手回春,可以延长和挽救他们的生理生命,但却不能挽救他们的经济生命……
 

后来,这个医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重疾险。
是的,第一份重疾险是一位医生发明的,并不是保险公司。
他就是南非医生巴纳德。
 
2006年,他来到上海,在演讲中他说,
大家都需要保险,不光因为人人都会死,还因为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

是的,我们绝不允许治疗很成功,康复很失败。

为什么要买重疾险?

或许是为了,让我们遭受重疾打击后,活得更体面一点点;

或许是为了,让我们有时间休养、快速恢复,不必着急复工、早早迎来油尽灯枯的那一天;

或许是为了,让我们不必因为生存压力,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仍然无法陪伴在至亲的身边……

人生从起点到终点,中间还有很多的如果,这就是风险。

有人说,到了那一步就卖房卖车,但是我想,我们买房买车是为了享受,不是用来贱卖的对吗?


如果说寿险,是对家人的爱。
那重疾险,就是对自己的爱。

爱自己,安心修复,给重新站起来积蓄能量。

爱自己,即便不得已要走,也能放开羁绊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从容说再见……


 End



作者:张小妞,爱保险、爱摄影、爱阅读、爱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