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景德镇瓷

 景德镇瓷器 2022-09-23 发布于江西



人生百味,莫过烟火,餐桌上的美味常常让人想起家的温馨,即使一粥一饭,也觉得清浅幸福。

除了香气扑鼻的美食,盛放美食的食器也是幸福来源之一。各式的造型和画面,既养眼又开胃,算得上幸福生活的必备。

尤其是对于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士而言,既美观又环保是选择食器的基本标准。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多数网上销售的景德镇餐具并不是真正的景德镇陶瓷。

为什么餐具不是景德镇产?

这个命题说来话长,景德镇是有着“世界瓷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理说,生产日用陶瓷餐具并非难事。实际上,在建国后的近50年间,景德镇各大国营瓷厂生产的餐具无论是质量、品种还是数量都可用蔚为大观来形容,人民瓷厂的青花梧桐、红旗瓷厂的釉中彩、光明瓷厂的青花玲珑等等,大量生产,远销国内外。但因为上世纪90年代一场“劫难”,(说劫难一点都不为过),几乎在一夜间,几乎所有人都像在做梦一般,十大瓷厂接到通知:全部解体。窑炉里的窑温还是滚烫,库房里的大批瓷器正在装货待发,销售人员还接下一笔大订单……一切正在运转的日常,全部戛然而止,令人猝不及防。

从此,近10万瓷业工人失去了引以为豪的铁饭碗,景德镇也失去了日用陶瓷市场的大壁江山。那时的景德镇像一只正规的大部队,被拆分得七零八落,掌握了技术和资源,不甘就此失业的人开始小范围集合,私人作坊遍地开花。

没有了国有瓷厂大规模生产的支撑,景德镇各类制瓷人才流失严重。为了生存,他们离乡背井,南下北上,来到其他产瓷区,成为当地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唯一一所陶瓷专业类大学的硅酸盐专业人才,也因为景德镇没有承载就业的平台,而纷纷把所学专业知识和实现自我的理想寄予了更远的远方。

有人才的聚合就有产业的振兴。十大瓷厂解体后的十余年后,我们看到,潮州、德化、唐山等地日用陶瓷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景德镇人更是愤然而又遗憾地获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先后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福建德化和广东潮州。

是十大瓷厂解体的劫难,将日用陶瓷的市场地位拱手相让,景德镇只能在艺术陶瓷、手工陶瓷和创意陶瓷等方面深挖潜力,大胆作为,也算是保住了“世界瓷都”的颜面和荣光。

没有产业规模化优势的产品是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的,在网络电商的虚拟经济里,比拼的就是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性价比,景德镇餐具的市场份额极其微小也就可以理解啦!

景德镇餐具从何而来?

 商人都是精明的,电商也一样,贴上“景德镇”标签的瓷器,明显增加了销售噱头,提升了瓷品的价值。不明真相的客户冲着“景德镇”这三个字,再加上摄影场景的烘托,P图软件的美图,优惠促销的诱惑,点击下单毫不含糊。

 这些标有景德镇产的餐具来源,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唐山和德化。那里的餐具生产规模大,品种全,批量采购价格很低。精于计算投入产出比的商人们以批发采购的模式大批量采购白瓷,通过贴花纸再进烤花炉的形式,把白瓷加工成各色图案的陶瓷餐具成品,然后流向市场。有的自行贴花,自行销售,有的委托其他经销商销售,有的则被电商拿到网络端销售。这一类的瓷器,往往在底部贴上各自品牌LOGO,或者贴上“景德镇彩”字样。“彩”字实则表明,是在景德镇完成的加彩工序,在口头上或者网络电商这类缺乏专业监管的领域,既沾了“景德镇”的光,又逃脱了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罪名”。

陶瓷生产的关键在前端——成瓷工序,景德镇本土从事餐具成瓷生产的企业少之又少,没有规模产量,品种相对单一。由于加彩工序是在成瓷上低温烧成,因而破损率极低,所以绝大多数景德镇餐具企业都是从事后端贴花加彩工序。据业内人士透露,通常一套其他产瓷区生产,景德镇加彩的餐具,瓷胎成本约占销售金额的30%,后续加工成本约占20—30%,综合毛利润达到40—50%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