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困境当下,生活本身便是治愈

 物道 2022-09-23 发布于广东

海报 封面图|物道 ©

物道君语:

过好具体而踏实的日子,眼前的困境,在某一天,总会不攻自破。

去年夏天因为疫情,蒋勋曾被困在台湾东部的乡间池上。那时他住在田边的独栋农舍里,三面都是稻田,庭院前就是一片平原和起伏的群峰,视野极好,日子也难得地安静悠闲。

他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方便,而是常常搬把藤椅,在屋檐下看庭院的树影和鸟雀,读张岱的《夜航船》,喝台湾鹿野的新茶……在恍惚中,一不小心就会朦胧睡去,不知今夕何夕。

图|物道 ©

是啊,就像他说,人生一世,大概总有时被困。特别是在这样的时期,大到战争、天灾、疫情,小到职场不顺、情感坎坷、人事纠缠,皆有可能是“困”。

谁也不喜欢被困,可是很奇怪,“困”字的卦象却是亨通。说的是,在困境中,只要调整好状态,也可以找到通达开阔的自处之道。

面对无能为力的各种困境,我们除了活在当下,或许还可以有属于自己的“解困之道”。

图|物道 ©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流行的段子,感慨的是从2019年之后,人们能够自由出行的范围逐渐收窄——

2019年,想要环游世界;

2020年,想要出省;

2021年,想要出市;

2022年,想要出门。

对于这种地理上的困境,我们都感同身受,也在不断思考:当世界越来越小,枯燥重复的生活里面,还能找到美吗?

有的人囿于室内,却能透过一扇窗口,悄悄打量外面的世界。

图|物道 ©

北京网友涂涂的窗前,正好对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杨树,被迫居家后,这扇窗户成了家人的最爱。

有一天,他们发现枝头有只奇怪的鸟。于是便和孩子们很认真地记特征、拍照、查阅北京常见野鸟图鉴,最后得知它的名字,就是灰椋鸟。

从此,他们每天都更加留心,在窗前这棵树上发现了更多惊喜:时刻闹不停的麻雀、中午来午休的乌鸫、偶尔停歇的灰喜鹊、企图在窗台的花盆中找食的珠颈斑鸠……

图|物道 ©

而对于80多岁的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来说,2020年春天时,他被疫情困在法国诺曼底地区,也并不是件愉快的事。好在他还能出门去看见春天,并用Ipad画出那些平凡又珍贵的风景。

他喜欢观察身边的树木,并记录下它们的时间流动感。所以在他的画里,樱桃树是先开花的,3月的时候,他的花园仅有这一棵花树;等到樱桃的叶子慢慢出现,接下来,他就画出了一树梨花、一树苹果花……

图|物道 ©

如果不是生活空间变小了,我们平时不见得对季节的观察有多么仔细,对一棵树的树叶、花朵、树上的鸟儿有多么了解。但是在精神的聚焦之下,别人习以为常的风景,自己却更加容易看见。

就像有人说的,“生命的质量不是在于你活了多久,而是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精彩瞬间。”

确实,人生的精彩也不在于你的世界有多大,能够去的地方有多远,而是有没有用心体察、感受那些在身边流动的日常风景。

图|物道 ©

但是很多时候,把我们困住的东西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很难挣脱的。就像如今疫情之下,那种低迷情绪的蔓延,像一个π,“没有多么极致的痛,但却没完没了。”

“越是在动荡的年代,越要爱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或许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对抗许多困惑不安的时刻。

图|《小森林》夏秋篇

日本电影《小森林》中,主角市子因为不适应城市生活,加上受到感情的打击,从东京返回了老家。

那是日本东北的乡村,空无一人的老宅被绿森森的山野包围着,特别是夏天来时,到处又湿又闷。

可是市子克服着内心的苦闷,没有选择潦草度日,而是每天都为自己精心制作一道道美食。

图1 2|《小森林》夏秋篇

特别是她做的一道酸米酒(冰酒酿),让人印象深刻。做法其实很简单,只是有些费功夫。只见她把酒曲放进粥里,早晨醒来,便得到一锅甜甜的米酒。再加入一些酵母搅拌,半天之后,微小的气泡冒出,代表着可以食用了。可是她却细心地用纱布过滤,最终把干净的酸米酒倒入密封瓶中,冰镇了起来。

而后,她从田间劳作回来,顶着一身的大汗淋漓,把冰箱里的酸米酒取出来,倒了满满一杯。看着那乳白色的冰凉液体,被她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再发出满足的一声“嗝……”那种日子,别提有多畅快踏实了。

图1 2|《小森林》夏秋篇

或许,这也是许多人在疫情后爱上进厨房的原因。找到生活的实感,才能对抗困境,把我们从一时的坏情绪、低落状态里面解救出来。

这种实感,可能是为自己、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可能是做一个“刘畊宏女孩”,每天抽出时间运动挥汗;也可能是买一束花回来,把家里装点得更加清香。

关注生活的一菜一蔬、一花一草,这些简单却踏实的小事,会拥有一种治愈般的魔力,让人可以相信自己,也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一点点。

图|《小森林》夏秋篇

想到后来却觉得,人生其实永远都有难题,就像西西弗斯的石头,不断推倒又重来。

但是也像这句话说的,“癖好是一种安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你喜爱的、一生可以坚持的东西。

记得看过上海的一份“隔离生存指南”,前面列了许多食物、生活用品,最后一条是,“记得带上你最爱的东西,一本书,或者画具等。”

图|物道 ©

譬如对于木心来说,他最爱的东西,确实就是——书、书、书!

他在二十多岁时,原本是一名美术教师。可是为了解决人生意义的困境,他辞职了,以养病的名义,去莫干山读书。

陪伴他的,除了夏日青翠欲滴的竹林、冬来空明澄澈的白雪,就是那些堆满案头的书籍:莎士比亚、福楼拜及尼采的书。

图1 2|清凉地儿-了琹 ©

他就这样长住莫干山,清晨早起读书,夜晚燃烛写作。6年之后,他下山了,却带着满满的收获:10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来本厚厚的文学手稿。

一个富家子弟仿佛苦行僧般,远离红尘,潜心苦读,却不觉得日子有多么孤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热爱的书籍,为内心带来的力量足够充盈,也足够抵挡一切艰辛。

图|清凉地儿-了琹 ©

这样的喜好,也可以很小、很日常,只要能够慰藉自己的心灵便好。

就像苏东坡喜欢的石头“仇池石”,只是两块普通的小石头,却被他养在装满水的铜盆里,时时把玩。

当他遭遇一路贬谪的苦楚时,都把石头带在身边,陪伴左右,帮助他建立内心的一片世外桃源,使他从未被打倒。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面对那些未知的困境,不必忧惧,也无须恐慌。只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癖好,无论何时何地,总能让人变得踏实、沉静下来。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在如今的日子里,好消息确实不如坏消息多。但是没关系,我们也可以屏蔽一些负面信息,把精力收回自己眼前的空间、具体而踏实的细节,做爱做的事,看爱看的书。

其实,日子,总会一天天过下去的。眼前好像怎么也过不去的“困境”,也可能在某一天,就不攻自破了。

就像作家李娟说的,“是的,一切总会过去。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就让海桑的这首诗,陪伴我们看见更多微小而美丽的希望吧!

“不如让每天发生些小事情

比如男孩打架,蔷薇花开了

比如三岁的女儿跌在地上,自己爬起来

我心中有一百个美好的愿望,都是苦的

我热爱它们,胜过自己短暂的一生。”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参考资料:

蒋勋,《远离繁华,去感受山川的温度》

林曦的小世界,《大卫·霍克尼|去画,去看,也是去生活》

城市家City+,《艰难时刻,还有人愿意用面包换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