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动物篇(狨)

 汉字历史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金丝猴   

   动物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狨”róng,形声字,从犭从戎。此字目前只见楷体,戎,甲、皮毛;犭,小型动物。古人对金丝猴的特指,其皮毛常被用来制作鞍褥、坐毯。

从春秋时期的《诗经》至今,古文献中将金丝猴称为“狖”、“蜼”、“果然”、“猱”、“獑猢”、“宗彝”、“金线狨”、“丝狨”、“狨子”、“金绵狨”、“倒鼻猴”、“狮子鼻”、“长尾子”等不同名称。黔金丝猴又称为“白肩猴”、“白肩仰鼻猴”(背部两肩之间有一椭圆白色斑块)、“牛尾猴”。当地人根据滇金丝猴的毛色又称其为“花猴”、“青猴”、“雪猴”,行动迅速而称“飞猴”。还有少数民族对滇金丝猴的不同称谓,例如:藏语称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族语称为“摆药”。



古文释义



《广韵》如融切《集韵》《韵会》而融切《正韵》而中切,𠀤音戎。

《广韵》细布。亦作绒。

◎按别本广韵云:狨,猛也。绒,细布。分二义。正韵云:禺属,毛可为布。当是因其毛可为布,故名细布为绒也。

又《集韵》兽名。禺属。其毛柔长可藉。

《本草》似猴而大,毛黄赤色,生广南山谷闲。皮作鞍褥。

《埤雅》狨盖猿狖之属。轻捷善缘木,大小类猿,长尾,尾作金色。今俗谓之金线,狨生川峡深山中,人以药矢射之,取其尾,为卧褥鞍被坐毯。狨甚爱其尾,中矢毒,卽自齧断其尾以掷之,恶其为深患也。狨,一名猱。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