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分秋色

 夜间列车 2022-09-23 发布于江西

天地万物,自有规律。日子总是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虽然连日干旱,久盼的秋雨未至,但秋分来到,秋已然过半。

“秋分”是一把剪刀,将秋日九十天精确地切为两半。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得以昼夜均分,寒暑自此中和。

自此后,阴气日盛而阳气渐衰,秋虫开始营造自己的洞穴,渐渐钻向大地深处,它们的鸣声苍凉起来。阳光温煦,秋风温柔,走在爽朗的林荫道上,脚踏一地温度正好的树影。天高云阔,丹桂香,蟹脚痒,菊花黄。这是人间难得的好日子,诗人说:“我言秋日胜春朝。”秋的薄凉与春的微寒,一个是成熟的淡定,一个是生长的疼痛,感觉很不一样。

这是丰收的日子,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人们赋予秋天太多的想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里,收获让人欣喜,丰收让人心安,秋分寄托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大地的感恩。

当然,这个日子也带有一些神秘气息。平分,是一道分水岭,寓意着极致,书写着完美,但完美到极致总是难以守常的,这与“盈则缺”差不多是一个道理。

秋分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岁月将滑向萧索衰败,中间的“正好”,就成了令人感到忧郁的完美。秋分仅此一日,实在太过短暂,让人不时感到失去的惶恐不安。

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由缺到满是缓慢的,但一到满便开始走向缺,平分秋色其实只是一瞬间,看不见的细小缓慢的盈亏消长在每一个瞬间。热烈与寒凉、萧条与繁荣、贫瘠与丰实、干瘪与饱满,所有的对立,都会发生转化,此消彼长,动态平衡。

如此,就可以对“平分秋色”微笑了,便可以对许多“不公”释然了,对许多“不幸”淡然了。世上虽无永恒的、绝对的平分秋色,但一定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那么一切都是可以期待的。没有任何一把剪刀,可以将所有的“状态”一切为二。消失的雷会重新出现在春天的天幕上,落下的树叶也会重新在枝干上蓬勃,洞穴里的虫子会在潮润的土地上钻出来,再次鸣唱于夏秋之间。

所以,平分的秋色,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天地万物的盈亏消长,应该是“不应有恨”。只要你等待、努力,一定会有不断的美好带给你,而它对应的“不美好”则化作了经历、化作回忆,化作滋养人生的岁月馈赠。

智慧的先民们用二十四节气镌刻时光,稻穗飘香,果实满仓,秋分的美,有深度,有温度,有风度。和煦的暖阳,安详的大地,似历经沧桑的智者,她褪去春的脆弱和夏的冲动,显得含蓄深沉,从容淡定——万物至此,免不了要停顿一下,或补充一下养分,或检视一下得失,修身养德,去赴冬的深隐与严厉。

在平分秋色的季节,说着它的闲话,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