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疆时空」玉时阶 | 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及其分布

 思明居士 2022-09-23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玉时阶

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瑶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7项。自1980年起多次到中国、越南、泰国、老挝、美国的瑶族地区调查,出版瑶学研究著作20本,在国内外发表瑶学研究论文70篇。

摘 要:越南是除中国之外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国家,据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越南有瑶族620538人。世界各国的瑶族都是从中国迁徙去的,而且大部分瑶族是从中国进入越南后才迁徙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但瑶族什么时候从中国进入越南,中国与越南的正史及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中越两国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文章从瑶族信歌、祖图等民间文献切入,展开探讨,认为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是明代初年。同时,历史上瑶族迁入越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明代初年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不断有瑶族迁入越南。由于瑶族各支系进入越南的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在越南,不同的历史时期,瑶族的分布有所不同。

关键词:瑶族;越南;民族迁徙;瑶族信歌;祖图

瑶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跨境民族。据我国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瑶族2637421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等省(区)的130多个县市(自治县)境内。此外,世界上还有近70万的瑶族居住在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这些瑶族都是从中国迁徙去的。

据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越南有瑶族620538人,是除中国外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国家。由于瑶族各支系进入越南的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在越南,不同的历史时期,瑶族的分布有所不同。

一、越南瑶族的分布、称谓

瑶族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世界民族。除中国外,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瑶族分布。

据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越南有瑶族620538人,主要分布在河江、老街、高平、北件、凉山、宣光、安沛、太原、富寿、永福、北江、广宁、莱州、山罗、和平、清化、义安、富安、嘉来、多乐、林同、平福、同奈等省,这些都是越、中、老边境的省份。其中人口分布如下表:

文章图片2

上表数据显示,越南瑶族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在越南的6个省市中,只有23个省市有瑶族居住,其中人口上万的省市有14个。据越南老街省文化旅游厅提供的数据,2008年,越南瑶族人口已近800000人,共分布在34个省市,其中瑶族人口较多的有:河江省约有110000人,老街省约100000人,宣光省约90000人,安沛省约80000人。在老街省,据1999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老街共有瑶族74220人,其人口分布如下表:

文章图片3

上表统计数据显示,在老街省,老街市的瑶族人口最少,瑶族大多居住在各县。据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调查,2008年,老街省约有100000瑶族,主要分布在老街省8个县市中的466个村寨,县市所在地很少有瑶族居住。

从越南瑶族的分布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不同的历史时期,瑶族的分布有所不同。1975年以前,瑶族主要分布在河江、老街、高平、北件、凉山、宣光、安沛、太原、富寿、永福、北江、广宁、莱州、山罗、和平、清化、义安17个北部省份,1975年越南全国统一后,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后,瑶族逐渐从北向南迁徙,移居到西部地区和东南部各省,分布于全国的34个省市中。

(2)瑶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越南北部地区是与中国接壤的地域,瑶族从中国进入越南后,首先居住在这些地区。据1999年越南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与中国广西、云南交界的北部地区,瑶族分布人口最多,在与中国接壤的6个省中,河江省有92542人,老街省有74220人,高平省有47218人,谅山省有24407人,广宁省有47714人,莱州省有39575人,这6个省共有瑶族人口325676人,占当时越南全国瑶族人口的52.48%强。

(3)瑶族大多分布在山区,少部分分布在平坝或河谷地区。越南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三,特别是与中、老接壤的北部、西北部地区,均为山区,加上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及瑶族刀耕火种游耕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所以,瑶族进入越南后大多分布在山区,“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如老街省沙巴县的瑶族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而广宁省的瑶族则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

越南的瑶族自称很多,据越南学者调查,越南瑶族的自称主要有“勉”“尤勉”“钱勉”“谷岗勉”“印勉”“标勉”“育门”“金门”等。毛宗武先生等人认为,瑶语中的“勉”“门”是同一个词的方音异读,都是“人”的意思,“尤”“育”相当于“瑶”的近音,“标”也是“瑶”的意思,“钱”“金”是“山”的意思,所以“勉”“尤勉”意为“瑶人”,“钱勉”“金门”“育门”意为“山人”,“标勉”意为“山瑶”。“谷岗勉”“印勉”中的“谷岗”“印”的意思不明。中国湖南江华、蓝山及广西罗城的瑶族也自称“谷岗尤”,其“谷岗”字义亦不可解,尚待研究。从自称来看,越南瑶族与中国瑶族的自称大致相同。

越南瑶族的他称较多,这些他称都是其他民族对瑶族的称呼,如大板瑶、小板瑶、钱瑶、角瑶、漆头瑶、山头瑶、娥皇瑶、窄裤瑶、白裤瑶、蓝靛瑶、青衣瑶、长袍瑶、红瑶、芦岗瑶、贺瑶、选瑶、平头瑶、三岛瑶、短裤瑶、挂钱瑶、绣瑶、桂林瑶等。这些他称的得来有的与经济生活有关,有的与宗教信仰有关,有的与服饰有关,有的与居住地有关。

关于越南瑶族的称谓,越南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越南民族学家阮克颂根据语言的特点,将越南瑶族分为勉语方言与标门方言,勉语方言包括大板瑶支系与小板瑶支系,大板瑶支系中主要有红瑶、窄裤瑶、青畔瑶,小板瑶支系主要有钱瑶。标门方言包括白裤瑶、蓝靛瑶。中国广西民族大学范宏贵教授则根据风俗习惯与服饰,将越南瑶族分为大板瑶、小板瑶、蓝靛瑶、白裤瑶4个支系。

大板瑶,因其女子出嫁时头上要戴用木板作支架的大帽,并用竹枝伸出前方形成两只角状,上罩红布或挑花头巾,故称大板瑶,又称角瑶。因其女子服饰多用红色丝线挑绣,故亦称红瑶。因其女子裤筒小而窄,又称窄裤瑶。因其妇女多用蜂蜡梳头,又称漆头瑶。他们中有的人自称祖先曾在中国广西桂林居住过,又称桂林瑶。有的曾在永安省三岛居住过,又称三岛瑶。在富寿省娥皇乡居住过的又叫娥皇瑶。在凉山的叫芦岗瑶,“芦岗”,瑶语意为后来的意思,即这部分瑶族是后来才从中国迁徙来的。主要分布在河江、老街、宣光、高平、安沛、富寿、和平、山罗、永福、清化、北件、太原、广宁、北江等省。

小板瑶,因其妇女头戴小木片,外罩头巾,故名。又因其衣领后面钉有7枚或9枚铜钱,又称钱瑶或挂钱瑶。主要分布在和平、富寿、山罗、宣光、河江、高平、北件等省。

蓝靛瑶,因其男女均穿蓝靛染制的衣服而得名。因其服饰等不同,又有青衣瑶、长袍瑶、选瑶、平头瑶、山子瑶之他称。主要分布在老街、河江、宣光、北件、安沛、莱州、广宁、北江等省。

白裤瑶,因其女子出嫁时必须穿白裤而得名,在安沛、老街等省又称贺瑶。主要分布在安沛、老街、宣光等省。

2008—2010年,我们先后3次到越南老街省调查,据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调查统计,分布在老街的瑶族主要有红瑶、蓝靛瑶、白裤瑶等3个支系。

红瑶主要聚居在巴沙县的同生乡、斌彦乡、左脑乡、版耖乡、蒙洪乡、南鹏乡、A卢乡、A姆松乡、尹桑乡、南岔乡、郑祥乡,沙巴县的板框乡、大坪乡、中疏乡、左湾乡、青金乡、版冯乡、板胡乡、青富乡、南钢乡、溪头乡、史颁乡,保胜县的春交乡、家富乡、富润乡、曾龙镇,宝安县的金山乡、宝何乡的狼泵村、上河乡的谷业村、鞍山乡的梅村,北河县的楼试耐乡、南帝乡,文磐县的郎洋乡、沈阳乡、南塔乡、南建乡、新尚乡、明良乡、南样乡、寅塘乡、山水乡、新安乡,勐康县的南流乡,老街的左斐乡。

蓝靛瑶主要聚居在宝安县的龙福乡、隆庆乡、春上乡、春和乡、新阳乡、义都乡、上河乡、新进乡、明新乡、鞍山乡、宝何乡、甘坤乡、电关乡、金山乡,保胜县的板阀乡、板锦乡、持光乡、春光乡、丰年乡、丰海镇,巴沙县的谷米乡、板瓜乡、光金乡,北河县的南庆乡、谷漓乡、谷楼乡、板盖乡、左谷亿乡、南禄乡、宝涯乡,勐康县的板楼乡、板莲乡、南流乡、松钟街乡、龙扣恁乡。

白裤瑶主要聚居在保胜县的山河乡、山海乡的郎中村、街路乡的溪滩村、彩年乡的溪嵋村,保安县的甘坤乡,文磐县的新安乡。

二、瑶族从中国迁入越南的时间

越南瑶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从我国南方迁徙到越南居住的。虽然中国与越南的正史及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国内外瑶族保留的祖图、家谱、信歌、宗教经书等民间文献找到其迁徙的痕迹,得到证明。

瑶族何时迁入越南,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越南的陈国旺先生根据中国《宋史·本纪》的记载,认为瑶族在宋代已进入越南。但经范宏贵教授考证,陈先生的说法缺乏充分的证据,难以成立。越南学者闭曰等认为,瑶族是13世纪越南李朝时期迁入越南的。但因没有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而不受学术界大多数人的认同。近年来,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在安沛省文安县溪A乡溪甘村瑶族冯春氏家中搜集到一本《评皇券牒》,该券牒的落款日期为景定元年(1260)十一月一日,并认为“这是一份证明瑶人于13世纪前出现在越南的材料”。

但这本《评皇券牒》是否是宋景定元年的原件,还是后人转抄的,作者没有说;或是其先人得到册封时就立即带过去的,还是其后人迁徙时带过去的,都没有做过考证与交代,仅以该券牒抄写的落款日期为景定元年就认定瑶族当时就已到越南居住似乎过于草率,难以令人信服。所以说该结论也不足以成立。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一致认为,瑶族从中国进入越南的时间应是明代比较符合史实。但因缺乏史料,未能展开论证,是为缺憾。事实上,瑶族在明代进入越南,可以从瑶族保留的祖图、家谱、信歌等民间文献得到证实。

据范宏贵教授在广西荔浦县茶城乡盘瑶邓永乐家见其所藏的《邓姓族谱》记载:“昔祖来之既从安之,因前朝永乐年间,安南(今越南)外国鬼子大反时,省兵远调之不及,本省各宪速查瑶山。久聆瑶民果敢尽忠,邻省近省近府耕山,瑶民调之征剿,如省府州县各山坐山过山,瑶民必多广众。时值永乐四年(1406),吾太祖奉调,大宪给谕下札,委太太祖统带瑶丁会同营协兵征剿,而安南鬼子贼匪大敢死之多矣。各宪各营均称瑶民得力,实力勇敢,尽以兵银重赏。因此前在之山场窄小人众,安栖不下,访择各山分居,况又粮济不敷。”也就是说,荔浦盘瑶邓永乐的祖先在永乐年间曾被征为瑶丁,奉调进入越南。据老街省瑶族赵禅参家中所藏的《信歌》记载,明代瑶族进入越南后:

引入宣光地里住,大木枝生各自分。/上元庚戌辛亥岁,飞上大(太)原通化州。/住在白通了化府,连流飞上到高平。/高平府里注(住)过了,飞洛(落)凉山地里游。/去到京(凉)山文蘭(兰)地,辛亥连洛(着)戊戌年。/黎皇登殿平安住,京(凉)山地里万般良。

越南黎朝有前黎朝和后黎朝之分,前黎朝为980—1009年,后黎朝为1428—1788年。该信歌没有说是前黎朝,或者是后黎朝。如前所述,前黎朝统治时期相当于我国的宋代,似不可能。而后黎朝的建朝时间为1428年,此前的庚戌、辛亥岁应为1370—1371年。紧连下来的首个辛亥年为1431年,而后黎朝统治的首个戊戌年则为1478年。也就是说,这部分可能是14世纪进入越南,即中国的明代初年,故该《信歌》说是“上元庚戌辛亥岁”。据老街省老街市同选乡黑村瑶族邓氏敦(女,2011年时72岁)丈夫生前所藏的《信歌》记载,明万历年间,广西大藤峡一带的瑶民再次起义:

乙卯之后起造反,大滕(藤)县里为中心。/为反压迫各民族,汉童(僮)苗族一战线。/惊动广东罗旁县,湖南府内齐合应。/湖南广东广西省,矛向明朝齐反抗。/甲申明朝末世了,瑶人散离四路行。/一路贵州南部山,二路六(云)南南方安,三路越南跤(交)趾地,坐在越南北方山。

明朝末年的甲申年为1644年,也就是说这部分瑶族是16世纪中期的明朝末年离开广西大藤峡向越南迁徙的。

笔者1989年与姚舜安教授等人在泰国瑶族地区调查时,在难府波县巴岗乡巴岗村看到瑶族邓法情家中保留的祖图记载说,其祖先邓禄五娘葬在东京道,管上伦州猛门峒;邓张妹家先葬在东京道,管上妹顺州峒;邓氏二娘葬在东京道,管上猛清奠边府宁边州;盘氏一娘葬在东京道,管上猛清奠边府宁边州。该村瑶族邓法明家中保留的祖图也记载说,其祖先张妹葬在东京道,管上妹顺州岭;邓六五郎、盘氏一娘葬在东京道,管入伦州峒;邓田一郎葬在东京道,管上猛门伦州峒;赵氏六娘葬在东京道,管上猛妹顺峒;赵氏六娘葬在东京道,管上猛门伦州峒;邓愿五郎葬在东京道,管上猛妹顺峒;邓氏一娘葬在东京道,管上猛门伦州峒。历史上,越南瑶族民间有把后黎朝统治时期的河内称为东京之习俗。由此看来,这部分瑶族应是明代在越南居住过。

瑶族究竟是什么时候进入越南的,中、越两国的正史、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但如从保留在中、越、泰等国瑶族民间的信歌、祖图等来看,其最早应是在明代初年进入越南。这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比较确凿的、具体可信的材料。从历史上瑶族的分布来看,宋代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及两广北部山区,明代两广始成为瑶族聚居的中心,而迁徙到越南的瑶族最初都是从中国边境过去的,这也只有明代才开始具备这个条件。

历史上,瑶族迁入越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明代初年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不断有瑶族迁入越南。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近几年在越南宣光、河江、安沛、老街省搜集到了17份瑶族家谱,其情况如下:

文章图片4

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厅长陈友山认为,越南瑶族结婚较早,以20年为一代人较为合适。他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根据其调查数据看,最长的是20代,即400年,也就是说他们大约在1600年左右到越南居住,即中国的明代万历年间;最晚的是4代,即80年,也就是说他们大约在1920年左右到越南居住,即中国的民国年间;一般多在10代左右,即200年,也就是说他们大约在1800年左右到越南居住,即中国的清代嘉庆年间。中国境内的民族学调查情况也大致相同。

据广西泗城府凌云县山子瑶写给思恩府瑶族的“查亲访故古根歌”载:凌云县山子瑶祖先“众在道光壬辰岁(1832),共亲分散不相逢……半上云南开化府,半上广南地里安,半落广东潮州府,半住海南四处山,半上红泥红水住,上到交趾住两年”。该信写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也就是说这部分瑶族是清代道光年间到越南的,后来又回中国居住。据凌云县瑶族李文斌家所藏“一本交趾批笔”载,该支瑶族“辛亥年中越国转……壬子岁春为天旱……癸丑年秋回上天……开化交趾隔江水,共人过岸右边山……生意不同泗城府,土堒交趾话不同……光中退朝京城管,不闻何处有妖乱”。

光中即越南西山朝的阮文惠时期(1788—1792),此前的癸丑年为1733年,壬子年为1732年,辛亥年为1731年,而这支瑶族有“辛亥年中越国转”的记载,说明他们在清代的1731年到了越南。存于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的“漂遥过海歌”载:“清朝又乱不安生,要找好地安居州。一分走上贵州地,二路云南各落居。三路游往交趾国,各路安生各路修……我祖交趾游几代,进入大潮(朝)住河口。”所谓大朝,是瑶族民间对中国的一种称呼,这部分瑶族在清朝到越南住了几代人后,又迁徙回到云南河口居住。该县蓝靛瑶收藏的“普舌迁徙信歌”载:“道光元年天地动……秋尾交接十月内,接到交趾瑶人信……搬迁行到交趾国。移步人物十月天,初九离粤出家门。牵引妻儿出国外,别了广西山水林。越过江河州县府,又过隘门入小朝。”

道光壬午年为1822年,小朝是瑶族对越南的称呼。这支瑶族在清代道光壬午年去到越南,后来因各种原因又转回中国云南河口居住。据广西民族大学的张有隽、邓文通先生调查,广西十万大山山子瑶中的盘、黄、邓等姓瑶族,就有不少人迁徙到越南。其时间大多在明清时期。广西十万大山平那村的邓姓瑶族,其祖先从广东搬到越南,再从越南回广西,最后迁到上思定居,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了。宁明县米埋村山子瑶邓正贵老人(97岁)说,其先民大约在1840年时从宁明迁到越南广宁省平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才迁回中国,在米埋定居。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越边境的瑶族一直都有人处于这种跨境迁徙的状态。

三、迁徙路线

从流传于瑶族民间的祖图、信歌、族谱及口传历史来看,明清时期瑶族向越南迁徙的路线主要有3条:

1.从湖南、福建向广东、广西、越南迁徙

据广西十万大山的瑶族族谱记载,其先民原居七贤峒,后到福建,大约在600年前到广东南雄府,再到肇庆府罗旁山,约在400年前进入广西博白县,沿玉林、贵港迁徙,约在200多年前进入十万大山,部分瑶族则由此跨越国境进入越南。

据笔者在泰国难府难乡村瑶族冯进周家看到其家珍藏的《祖图》,其家族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西平乐府——广西湖(梧)州府——广西泗城府——越南奠边府猛天州——泰国清莱府、南府。

笔者在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看到该厅收藏的瑶族《婚姻唱词》载,其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东韶州府罗昌县——广西——云南——交趾。

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南溪农场瑶族赵才福珍藏的《祖图》记载,其祖先赵安一郎于清代乾隆壬戌年(1742)生于广西,赵金四郎于清代乾隆乙丑年(1765)生于交趾,赵坛二郎于清代嘉庆元年(1796)生于交趾,赵周一郎于清代道光三年(1823)生于云南金平。也就是说,赵才福的家人是清代乾隆年间从广西进入越南,清代道光年间又转回到中国云南。

2.从广西进入云南,再到越南

广西恭城盘、黄、李、邓、廖、翟、唐等七姓瑶族传说,其先民从南京、江西省太和县迁到湖南道州千家洞居住后,因被官军所逼,从湖南永明进入广西,于明武宗年间(1506—1521)到恭城。后来,居住在恭城的部分瑶族在清末又经平乐、象州、柳州、来宾、迁江、田州、百色、云南等地进入越南。

据笔者在泰国难府难敖村瑶族邓金贵家看到其家珍藏的《祖图》,其家族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西柳州府——广西平乐府——广西桂林府——广西柳州府——广西泗城府——云南开化府——越南归化府——老挝——泰国。

难府巴岗村邓发情家珍藏的《祖图》记载其家族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东——广西平乐府恭城县——广西平乐府永宁州——广西柳州府罗城县——广西柳州府融县——云南开化府文山县——云南临安府建水县——越南东京道管上伦州——越南东京道管上妹顺州——越南东京道管上猛清奠边府宁边州——暹罗猛童府——暹罗难府。

难府难乡难村冯进周家珍藏的《祖图》记载其家族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西平乐府——广西道湖州府(疑为梧州)——广西道泗城府西林县——越南黎京道奠边府——越南黎京道兴化省——越南黎京道猛天州——暹罗(泰国)清莱府。

难府难乡拉抱鸡村黄金升家珍藏的《祖图》记载其家族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东道韶州府乐昌县——广西道平乐府昭平县——广西道藤县——贵州道都匀府荔波县——云南临安府建水县——安南大赵国黎京道归化府——暹罗猛□府。

邓法明家珍藏的《祖图》记载其家族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东道——广西道平乐府——广西道柳州府融县——广西道罗城县——云南道开化府文山县——云南道临安府建水县——越南东京道管上猛妹顺州岭——越南东京道管上猛门伦州峒——暹罗猛童府——暹罗难府。

盘承俊家珍藏的《祖图》记载其家族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西道泗城府——云南道广南府——越南黎京道平安府。

泰国帕夭府邓富华家珍藏的《祖图》记载其家族迁徙路线如下:

中国广西柳州府罗城县、融县——广西柳州府融县——广西泗城府——云南开化府文山县——越南东京道安西府——越南猛新府——暹罗。

原住中国广西恭城东乡的盘瑶,迁到越南洪水洞、万言冲一带居住后,写给广西金秀长洞乡桂田村高兰寨瑶族黄元林的《交趾歌》载,其迁徙去越南的路线是:

中国恭城——广西平乐府——广西象州——广西柳州——广西来宾——广西迁江——广西田州——广西百色——云南开化府——云南河口红水河——越南。

原住中国广西恭城瑶族冯朝易迁徙到越南后,写信回来动员亲族迁去越南,并将其去越南时所走过的路线列于其下:

中国广西平乐府——广西荔浦县——广西象州县——广西鹿寨县——广西来宾县——广西忻城县——广西宾阳县——广西上林县——广西武鸣县——广西平果县——广西田东县——广西田阳县——广西百色县——云南富宁县——云南广南县——云南文山县——云南马关县——云南河口县——越南猛摆。

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塞勒姆的瑶族邓明福家中珍藏的《祖宗簿记》也说,其先民先后葬于中国广西桂林、昭平、恭城、湖南江华、广东连州、云南开化府文山、勐腊、越南等地。后来才去美国的。

3.由广东沿海进入越南

据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调查,越南安沛省镇安县越强乡同梅村窄裤瑶赵才同家中珍藏的《邓氏行》一书记载,该支系瑶族是从广东坐船进入越南广宁省,下船登陆,进入太原省,后来才到安沛居住。老街省文盘县的红瑶邓贵会家族也是从广东坐船进入越南广宁省,逆河而上进入到老街省文盘县居住的。据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调查,瑶族迁徙到越南的路线很多,路线很复杂,有的从陆路来;有的既走陆路,也走水路;只有窄裤瑶与部分是越海逆河而上,进入越南。

瑶族进入越南的路线虽有3条,但以第一、第二条为主,也就是说主要从广西、云南的陆路进入越南,这和瑶族当时的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历史上,瑶族是个刀耕火种的山地民族,“吃过一山,又过一山”。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在他们先民的眼中,国界或边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正如由老挝逃难到泰国后又移民美国的瑶族大卫·特·李说,他们的先民在二三个世纪以来不断地从中国迁到东南亚的高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当时在不知不觉中跨越了中国的国界,分别进入老挝和越南。瑶族学者黄钰先生也认为,瑶族作为一个山地民族,抛开中越两国广阔毗连地带而寻水路迁徙,从民族习俗与经济条件来看都属不可能的,瑶族进入越南的路线,只有极少数是从水路进入越南,绝大多数是以陆路为主。

结语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瑶族究竟是什么时候从中国进入越南,中国与越南的正史及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中越两国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其迁徙路线、分布地区也不太清晰。本文通过在中越两国瑶族地区的田野调查,从流传于瑶族民间的祖图、信歌、族谱及口传历史切入研究,认为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最早应是明代初年。我们认为,这是比较合符客观实际的。同时,历史上瑶族迁入越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明代初年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不断有瑶族迁入越南。瑶族进入越南后,最初主要分布在与中国接壤的北部地区,后来才逐渐从北向南迁徙,移居到西部地区和东南部各省,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致谢:在越南调查过程中,得到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沙巴县大坪乡政府、保胜县政府等单位,以及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厅长陈友山博士、工作人员杨俊义、阮氏明秀、范妙香、阮小虹,撒祥村瑶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广西民族大学王柏中教授、胡牧君教授、滕成达副教授、盘美花讲师参加了本课题调查,谨致谢意。

【注】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期。为方便手机阅读,注释及参考文献从略。


责编:李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