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藩王选讲(拾玖)-靖江王朱守谦

 省愚杂谈 2022-09-23 发布于四川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9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9分钟)

整个明朝藩王列表里,这一支系,最为特殊,因为,他们都并不是朱元璋的直系子孙。
也是这一支,级别仅是郡王,王府却按照亲王待遇修建。
至今,广西师范大学还保留着他们家王府的痕迹。
前不久,省愚在作某一篇文章的时候,在评论区收到了如下邀约:

是真没想到,还遇到了明朝皇族后裔。
好的,安排。
今日我们就讲述,明朝靖江王朱守谦的故事。
  • ·太祖长兄曰兴隆,留侄文正督军中


如果直截了当地讲朱守谦,会显得毫无头绪,必须先讲讲他的祖父与父亲。
众所周知,朱元璋本名朱重八,他其实还有几个哥哥。其父亲原名朱五四,1281年生人,一生与妻子陈氏育有四子:
长子,朱重四,1307年生人;
次子,朱重六,生年不详;
三子,朱重七,生年不详;
四子,朱重八,即朱元璋,1328年生人。
看这个数字排序,估摸着,可能中间还有个朱重五,前面有没有一二三也不知道了。
后来,朱元璋投军郭子兴之前,不能再用这样的数字称谓了,所以朱元璋为自己,与三位哥哥都改了名,分别叫,朱兴隆,朱兴盛,朱兴祖,他自己朱兴宗。挺不错的,“隆盛祖宗”。
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一辈子可真是没享受到好日子。
1344年,淮北大旱,老朱家也发生了巨变,朱元璋的父母与大哥三人,在那一年相继去世。没有活路,活不下去,这也给时年16岁的朱元璋内心中奠定了搅动乾坤的信念。当时老朱家可以说了家破人亡,父母大哥去世,当时二哥、三哥也早夭,倒是有大嫂王氏与大侄子,但为了活命,大嫂带着大侄子逃荒而去,朱重八也只能走上被后世名垂青史的人生轨迹,和尚、乞丐样样都试过,只为了活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嫂王氏听说亡夫幼弟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并且攻下了滁州,随即带着儿子前去投靠。这个小子,即是朱元璋的大侄子,后来被命名为朱文正,1336年生人,仅比朱元璋小8岁,与朱元璋的好兄弟徐达是连襟。聪明勇猛的朱文正,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1363年,35岁的朱元璋成为吴王,封朱文正为大都督,大侄子一跃成为军中领袖,27岁的年纪,风华正茂。或许有那么一刻,朱元璋看着这位大侄子的一番斗志,会悄悄告知他父亲与大哥,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这老朱家的嫡长孙是个好样的。
  • ·洪都之战攻友谅,太祖亲征摧锋芒

公元1363年4月,元末时期陈汉政权的统治者陈友谅率军60万,攻打朱元璋的势力范围洪都府,即是今江西省南昌市。朱元璋派朱文正为洪都大都督,抗击来犯的陈军。

当时两方的军力悬殊,陈友谅军队大约是60万人,而朱文正手里只有4万兵力。

战争打响前,守城方朱文正对洪都城池进行了大规模加固,亦对城门格局进行了调整,并将临江侧城墙撤至距江三十步,这一奇招致使陈友谅的大战船无法直接攻击到城池。战争打响后,双方死伤惨烈。最终,凭借着朱文正卓越的军事指挥与灵活的策略运用,同时也依靠邓愈、赵德胜等名将的辅佐,洪都守军顽强地抵御住了陈友谅的进攻。后朱元璋率领援军赶来,陈友谅撤退,共持续了八十五天的洪都保卫战宣告结束。

陈友谅只能退回鄱阳湖,陈朱两方的战略定位也由此战发生了转变。

  • ·私交士诚心生异,软禁至死留独子

这一场洪都之战,朱文正立下首功。然而在朱元璋还京后,却只是大大赏赐了常遇春和廖永忠等将领,却没有封赏朱文正。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呢?

历史书往往只会记录事实,不会进行评价。很显然,这一场使朱文正一战封神的战役,却让朱文正不得不走下神坛。省愚站在当代思维角度下的分析来判断,显然,朱元璋这是要让朱文正低调,毕竟在1363年的当时,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朱樉、朱㭎、朱棣也逐渐长大。作为侄子的朱文正,即便没有得到封赏,也应该低调行事。

靖江王朱守谦与其父祖三代人的画像

但是,朱文正怒了,大发雷霆让他失去了理智,史载“失常度”,更是任由手下部将随意掳掠民众妻女,造成极坏影响。甚至有一些野史记载,朱文正“私通张士诚”,显然,这会让朱元璋不高兴,这种行为显露,其有“异心”。

所以后来,朱元璋亲自来见大侄子,朱文正仓促出迎,史载,朱元璋诘问朱文正多次“尔意欲何为?”,当然这是史书的记载,很可能朱元璋当时说的是“臭皮蛋小子,想做什么?”

最终,朱文正被押解回京,原本要下狱,结果马皇后多次求情,朱文正并未被下狱,只是被软禁在今安徽省桐城市。1365年,朱文正在囚禁中去世,年仅29岁。

然而庆幸的是,朱文正这一脉并未断绝,其过世那年,留下一位4岁的儿子,论辈分,这4岁的小子,就算是朱元璋的侄孙。按照明代的习惯,这种关系,往往称之为从孙,注意了啊,从孙不是重孙。自己的兄弟的孙子,称之为从孙。

  • ·养育宫中唤铁柱,受封就藩赴靖江

朱文正去世时,4岁的独子已经懂事,便实在留下了记忆,面对眼前这位叔祖父,小孩子露出的胆怯在全然写在那恐慌的眼神与表情里。朱元璋抚摸着这孩子的头说:“你不用恐惧,你的父亲不受教,让我担忧,我不会因你父亲的过错而废了你。”

自此,朱文正留下的独生子便被养育在宫中,并且取了小名叫“铁柱”。

后来,朱元璋给所有的儿子取名,其儿子辈皆为单名,五行属木,五行所谓“木生火”,所以便给从孙辈的铁柱取名为“朱炜”。

1370年,朱元璋称帝的第三年,分封诸子的朱元璋也没有忘记这位从孙。当年的5月2日,朱元璋将其次子至第十子分别封为亲王的同时,也将从孙朱炜封为郡王靖江王,自此正式为其改名为“朱守谦”,封国设在今广西桂林市,当时称靖江府。

靖江王朱守谦的蜡像

洪武九年,是为1376年,15岁的朱守谦得以就藩靖江府。在靖江府曾有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妥懽贴睦尔有一座行宫在此,朱元璋派人将此宫殿重建,建成靖江王府。虽说是郡王,但是靖江王府也是按照亲王府的建制进行修建。当时有一位年长的儒者,名为赵埙,被朱元璋任命为靖江王府长史,辅佐年幼的朱守谦。

  • ·民怨四起废庶人,凤阳七载复爵位

到了靖江之后,自幼接受教育,懂得诗书的朱守谦却好结交小人,导致靖江当地社会风气,一时不佳,当地民众有怨言。

朱元璋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大哥留下的这根独苗。1380年,朱元璋召朱守谦返还京师,对其进行戒谕。

受戒期间的朱守谦,心中不满,又懂诗书,随即作诗表达心中的不满与抱怨,朱元璋随即发怒,19岁的朱守谦被废为庶人。

废为庶人的宗室,全部被朱元璋放去老家凤阳的高墙内居住反省。朱守谦因为自己在藩国内散漫风格和所作的一首诗,给自己换来了7年的高墙经历。

1387年,26岁的朱守谦被释放,59岁的朱元璋决定再给这孩子一次机会,将其重新复封为靖江王。

  • ·换守云南不乐意,召回禁卒葬钟山

被复封为靖江王后,朱元璋将朱守谦迁往云南镇守。去往云南之前,朱元璋敕书守谦一篇长文,要其学好,其中有句话“尔所居,非奉朕命,必欲称及尔心,则人劳灾兴,有不可逃。”

云南如今可是相当美丽的风景区,可惜在当时,估计很多人不愿意去,比如后来的岷王朱楩和汉王朱高煦。

朱守谦去了云南之后,憋屈7年的不满一时间爆发,再一次走上了暴横的老路。不久后,朱元璋再次将朱守谦召回京师,再次让他去凤阳反省,反省结束后,朱守谦就被彻底禁锢在京师。

洪武二十五年,是为1392年,31岁的朱守谦在南京宫中的幽禁中去世,死后葬在南京紫金山。也是因为并没有在云南逗留较长的时间,他所留下的九个儿子及其后代都留在了广西生活。

后续靖江王又发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下一辑继续讲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