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力电器进军预制菜,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神农岛 2022-09-23 发布于北京

导语:董明珠“跨界”预制菜,专家这样看。

万亿预制菜赛道,也吸引国内白色家电龙头企业之一的格力电器跨界入局。

近日,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珠海举行的一场预制菜智谋会上提出:格力电器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格力从一个年产不到2万台的空调小厂,成长为千亿家电巨头。近年来,董明珠试图用多元化找到格力电器的新突破口,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手机、芯片、数控机床等热门领域试水。折腾一大圈之后,成绩有,但与撑台面还相差甚远。2021年,格力整体毛利润456亿(其中411亿来自空调业务)。

预制菜对于格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赛道,在此之前格力电器尚未有涉足预制菜产业方面的布局。对格力电器来说,预制菜会是下一个手机、新能源汽车吗?神农岛特邀顾问、福来咨询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专家钟新亮认为,格力电器涉足预制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非那么盲目,原因有以下三点:

1
有技术,核心竞争力匹配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根据格力官方的说法,格力已覆盖活塞、转子、涡旋、螺杆、离心压缩机等品类,能够完全满足制冷设备需求,并拥有35项国际领先的技术。

格力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做制冷、空调压缩,相关技术能很好地用到预制产业。存储、运输是关系预制菜品质的重要环节,冷链装备配套能力将成为抢占预制菜产业机遇的关键点。

2
有积淀,深耕冷链多年

依托在空调压缩机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格力电器已在与餐饮密切相关的冷链领域深耕多年,已研制出全冷链系列产品,包括前端产地仓、中转物流中心、销售配送仓等冷冻储藏领域等等,是有一定业务基础的。

在更早的2015年6月,格力电器还曾涉足智能配送柜市场。彼时,格力电器宣布联手“乐栈517”推出基于物联网技术、支持“即食餐品”配送的智能设备“乐栈”智能配送柜,并推出国内首个智慧餐饮网上订餐平台,向商务人士、医院、学校等提供餐饮食品定制化服务。

在今年8月,格力电器展出了面向市场发布冷链新品——光伏直驱变频热氟融霜制冷机组,据介绍,该产品将光伏直驱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冷凝机组结合,具有运行稳定、降温快、节能省电、智能化霜、库温波动小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偏远山区、田间地头等太阳能丰富但市电不足的应用场合。这一成果的发布也代表着格力电器进一步加深冷链市场布局。

3
有平台,赋能产业生态

格力所在的珠海正在打造预制菜产业园,未来将形成以预制菜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涉及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配合,格力将在产业生态中发挥价值

在广东,珠海斗门预制菜产业园是国内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省级预制菜产业园,正量身定做预制菜通用厂房,构建“五区联动”发展格局,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目标是形成百亿级水产品“标准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链的重要平台。

据悉,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超1000亩,占地面积285亩,总投资近20亿元,建成水产品深加工厂房30万平方米,近21万吨冷库容量,将于今年内全面竣工投产。

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可以以产业园区为平台,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吸引企业集聚,构建预制菜装备的研发、生产、运营全产业链体系。

格力预制菜设备可与斗门区标准化厂房形成配套模式发展。支持打造白蕉海鲈、隆江猪脚等重点产业特色预制菜设备,进一步推动各种品类开发,力求将斗门预制菜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预制菜装备示范园区。

格力进军预制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表示,预制菜产业风起云涌,是厨房革命,也是农业革命。先知先觉的珠海与格力应起跑领跑,应结合自身秉赋优势,在预制菜产业链条中重点发力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仓储包装及“新厨房”等装备器械制造,建设预制菜装备器械制造集群高地,让珠海形成预制菜产业的更好风景。

珠海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还提到,依托格力电器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联合举办全国预制菜装备制造研讨会,推动龙头企业需求对接,引领装备转型升级提升,提升珠海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影响力。未来,还将由格力电器牵头,成立珠海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构建全产业链联合体。

格力进军预制菜,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1
井喷增长 赛道很火

预制菜具有加热即食的特点,迎合了“懒人经济”需求。受疫情影响,外出就餐受到限制,加速了中央厨房、餐饮工业化的发展,预制菜市场规模由缓慢增长变为加速式增长,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趋势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未来6到7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这块“大蛋糕”吸引众多企业前来瓜分,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在营状态的企业名称或其经营范围内包含预制菜的企业数量约为6.77万家

早在2017年,京东便开始组建专门的运营团队操盘预制菜品类。2022年上半年,京东平台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0%,未来三年京东还要打造20个销售亿级预制菜品牌,打造5个销售过五亿级预制菜品牌。而作为行业第二大猪企,有着千亿级体量的正邦集团最近也表示,要在三年内实现预制菜业务20亿元销售业绩的目标。

除了资本的大量涌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政策引导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格力所在的广东已将预制菜上升为省级重点发展产业,发布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十条措施。3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简称“预制菜十条”),力争五年内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2
巨头入局 立足很难

我们看到,进入预制菜领域的都不是等闲之辈,面临的竞争很激烈。所以企业不要随便跟随入场,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经济学家周其仁提醒企业,产业火不等于公司火。预制菜的大概念对了,不等于产品就对了。要借新概念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把核心技能延伸到这个新概念里头去。而不要认为有了预制菜这个概念,产业就可以自动发展。

千万要注意,在好时期企业就要把品质的壁垒竖起来。品类是公共的,依靠预制菜这个品类来保护企业靠不住,还是要靠你自己拥有好的产品。消费者看的是产品,不是产业。不能说因为是预制菜,所以就比外卖好,消费者就一定就会买。

3
 错位竞争 生态思维

犹太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在附近开了一家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就很繁华了。当中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时,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开第二个加油站,紧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导致大家都没得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错位竞争,要有生态思维。

预制菜产业竞争激烈,企业不一定非要亲自生产预制菜,围绕预制菜产业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方面。比如格力电器选择做装备,机智地避开了直接竞争,在幕后获得更多的市场优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做菜的,有做设备的,有做包装的,有做调味的,大家共同努力把预制菜产业生态搭建起来。从产品、品牌和产业优势的“点”到产业的“链”,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面”,直到繁荣和壮大整体区域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