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钱金川||苦难生活开出的花——观电影《隐入尘烟》有感(影评)

 望安山文学 2022-09-24 发布于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望安山文学”关注我们,谢谢!


苦难生活开出的花
——观电影《隐入尘烟》有感
文/钱金川(浙江)


贾平凹先生在《病相笔记》中说:“心上有个人,才能活下去,不然生活的意义就会越来越低,生活里需要情感的羁绊,恰是因为这些羁绊,才让我们心里有了念头,人一旦有了念头,生活就有奔头。”
马有铁他贫穷、老实、拮据,让人无视。不善于拒绝别人,虽然村里人经常嘲笑他,但他依旧会为了村民工资和土地,去为富豪无偿献血。身如蝼蚁,却从未抱怨过命运;被人欺凌,也从未放弃过善良。在曹贵英还没来到他生活中时,他一直寄居在村里被弃置的空屋中,只有一头瘦驴相随;对生活不抱任何希望。
曹贵英她从小挨打受气的瘸了一条腿,还有尿路疾病,时不时就会失禁,也无法生育。她常年睡在他哥嫂后院的窝棚里,哥嫂都巴不得早些把她弄出去。大概天底下只有那个光棍马有铁不会嫌弃她了!
相互救赎的结合,在他们两人的结婚证照片上便一目了然。是的,像他们这样的人,一个天生残疾小便失禁,一个老实巴交老鳏夫,两个边缘弱势人物就这样将命运捆绑在一起。没资格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摆布。本以为这样的两个人没有爱情,也很难会过得幸福,两个人都是寄人篱下,在一起也只是相依为命,但这样的两个人,竟然有最朴实无华的爱情。
影片《隐入尘烟》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气氛。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从相知到相守,虽凄苦但纯真质朴到日渐相濡以沫的故事。故事平凡得让人心敬。马有铁与曹贵英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的心路历程。从相守的整个过程中“不说一句苦,却苦到了天际;不说一句爱,却爱到了极致”。电影不止在记录,因为自始至终,它都贯穿着一份冷静,在冷静中对比人性。

 

孤独地走了前半生,在机缘巧合之下终于有个人作伴,逐渐成为彼此的依靠,生活刚要有点光亮看到希望,原本一直生活在黑暗里的两个人,成为了彼此的光和念头。所有的苦难,都会在爱中得到救赎。
曹贵英会在寒冷冬天的晚上,打着灯,抱着热水杯等他,会在他献血的时候担心他;马有铁会拿仅有的钱给她买衣服,村里有电视看的时候,会让她不干活去看电视。麦熟的时候,有铁还会把五个麦粒安在贵英的手上:“我给你种了个花,做了个记号。”
而妻子不幸溺水,马有铁失去了那份光,见过光的他备受打击,带走了他的念头和灵魂。无法再回到黑暗中的他,也在自己手上印了一个麦粒花,带着约定的麦粒花放弃生命,选择了陪伴妻子而去。
《隐入尘烟》观后不禁感慨,人这一辈子最痛苦的是,好日子来了,光却不见了。就如彼此手上苦难的生活开出的麦粒花一样,也一并隐入尘烟。
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比起文艺片则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一个社会的缩影和素描。
一起在暖色的灯光下,在纸箱鸡窝中穿洞照出斑驳星光下观小鸡破壳,看雏燕回巢;
一起吃着泥泞的小溪里抓上来的烤鱼,有铁把白嫩的鱼肉送到了贵英的嘴边;
小麦粒在手臂印拓下的温馨梅花,虽然比不了玫瑰,但却纯情深入骨髓;
一起劳作结束的时候,贵英永远都坐在驴车上,村里人笑有铁,说他巴不得把媳妇栓在裤腰带上。待他们的新房快建成之时,因为天气炎热就睡在房顶,怕贵英摔下就把媳妇栓在裤腰带上;
还有那只用草编织的驴,寄托着有铁对贵英所有的情感和爱意,有铁说等玉米卖了就给贵英买个大电视,带贵英去看病;
……
凄苦的日子里,心里头装着希望和最朴实的爱。
风雨里相互搀扶,田里共同协作,创造和守护着来自彼此的暖意。
两个人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每天努力干活,只想有一个自己的家。在人性使然的苦涩浪漫中,诠释他们特有的相濡以沫。
尘烟是怎样的呢?尘烟袅袅升起,天地间便有了一片苍茫。白茫一片,但却转瞬即逝……
起初,贵英对这段包办婚姻并不抱希望,但眼前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用行动给了她希望,点亮她生命中的那束光。更确切地说,贵英的这束光也同样点燃马有铁的生活希望。
马有铁是一个拥有极致大爱的男人。整个电影里没有过多语言,却胜过千言万语。他让我们知道,原来苦难里也有很涩的浪漫被裹挟在其中。
新婚第一晚,贵英小便失禁不敢吱声,但马有铁起床、生火、转过身子给足了她尊严与安全感。
对老婆,句句不提爱,却处处都是爱。贵英不能出力,但有铁仍愿意把她拴在裤腰带上,把她捧在手心里。
就是对着一窝小鸡和贵英说:它第一眼看到谁,就认准谁是妈妈。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被善待的男人,却善待着身边的一草一木。自己都没家可住了,还担心燕子没了窝,生不了崽。
辛苦从河里打了一桶水,还担心一起被捞上来的小蝌蚪死掉,于是挨个放生。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自己的善良,对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向往。
马有铁始终保持着原则和善良。他拒绝了白送的大衣,在针头扎进血管的时候,他首先提醒张永福要把乡亲们的钱给结了;
她说:早知道嫁给你那么幸福,拍照的时候我就该笑一笑!正因为马有铁的这份爱,才使得贵英那颗冰冷的心得到温暖。电影句句不提爱,却爱入骨髓。
一块一块拓好的土坯,但突如其来的暴雨使他们狼狈不堪,他们大哭,然后大笑。他们终于盖了三间房子,这次双喜字有了真正的住处。
“我再也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能够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自己的家。”淡淡的一句,却饱含浓情,其中有苦尽甘来的甜蜜,有如愿以偿的满足,也有相扶相持相互救赎的感激。在他们自己的家贵英由衷的一句话,想必也触动千万观众的心弦。让多少观众泪眼模糊......
一生最重,不过饱餐与被爱。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一生所爱,不过守护与陪伴。
如果《隐入尘烟》有味道,那一定是苦中带甜,甜中带涩的。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
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
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
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麦子就是有铁老四,借住别家被迫搬离一次又一次,被抽血一次又一次,被老三使唤一次又一次,被命运收割一次又一次……他都不能说个啥。而他也从未想过说啥,在他们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海枯石烂的承诺。只是和贵英为家日耕夜耘,甘苦与共。
来日方长,抵不过世事无常。生活不会因为你过得苦,就对你稍加仁慈;命运也不会等你准备充分,再降下厄运。办完贵英的后事之后,马有铁卖掉了家里的所有存粮,把这些钱还了之前欠下的账;他还了之前向村民借的鸡蛋,即便离开这个世界,他也不想欠别人。他放生了一直陪伴自己的驴,让它自己去寻找生的希望……他交代了所有能交代的事情,就是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的。
时间是无情的,贵英的猝然离世,带走了有铁对尘世的仅存的一丝眷恋,有铁拿着草编驴追她去了。
后来细思,或许这样的处理方式,才最契合影片“隐入尘烟”的主题。
生前不舍得吃,死后只能当贡品,多么的心酸,又多么的现实。他待一切如初恋,而一切待他如草芥。
房子被扒,多次被赶,鲜血被抽,多次被道德绑架,谁真正为他考虑过。
他笨拙地蹦起来用声音赶走燕子的样子,是那么的淳朴,又那么的辛酸。
时间是温情的,在一点一滴的流逝中,让他们得以窥见到人世间的温暖。
马有铁,多么平凡普通的人,却处处藏着强大的力量,这份力量让贵英安心,让观众流泪。
有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码归一码。”
苦难里的庄静与不屈。
影片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这部片子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仅限于苦难中的庄静自强或爱情的卑微与善良?
或许,不仅于此。
我想,我们得到的是一个榜样,一个活得明白和通透的榜样。
最可贵的,不是那些坚强与善良,而是贯穿影片始终的那一份冷静。要知道,不管是麦子,驴子,鸡,鱼,还是人。最后,我们都将隐入尘烟。
我想,总是能坦然地面对生活里的一些快乐,一些苦难,一些无奈;和一些身不由己。
从本片中可以看到对土地的深沉爱意及敬畏,对农村现实困境的关注和对世间生物的悲悯心。虽然村庄的凋敝没有影响到对土地的爱。
《隐入尘烟》是一部表现西北农民夫妇的互相守望生存状态的电影,与以往反映农村题材的浪漫化、乌托邦化有所不同。这部电影似乎与爱情的边能稍稍沾上——假如说有铁与贵英的感情,能算爱情的话。不要以为在农村拍电影就是农村戏,只要直抵人心真实地洞察人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引起共鸣。譬如反映城市底层《人世间》的电视剧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收视率就是如此。因为他们对苦难与善良有着深深的共情体味。
要想把影片这个“隐”字解释清楚,是不容易的,因为中国人最高的生存哲学,都集中在这个字上面。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都不能叫“隐”,因为他们高踞食物链顶端,离人间烟火太远,他们只是在养尊处优之余,寻找一种不寻常的日子。真正的隐,一定要满足三个条件:绝对的寻常,绝对的寂寥,绝对的充实。对平常百姓而言“隐”是奢侈,要隐就是在真正的尘烟里。
有铁和贵英,是隐入泥土中。
村庄已经凋敝,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的老人们的“隐”就是在闲时坐在一起晒太阳,在那里有一句没一句地“喧喧”里。
然而这对于有铁和贵英也都是一种奢望,没有人活得比他们更难。
于是这样的一个小家庭,只能拥有最小的生存空间。他们已经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村里的人没有什么交流。他们给牧羊人送去芋头,送去麦子,换来羊粪;卖粮时没有忘了还给受血者的衣服钱;甚至连老太太的十个鸡蛋,他也要还上。与外界,他们只有这点关系——已经很难叫关系,只能叫联系。
他们的生活,已经紧缩到只有两个人、一头驴,后来又多了几只鸡。
然而日子开始过得充实。
电影语言表达得再清晰不过:一棵树,一块地,一间小屋,春夏秋冬转换,简得不能再简,但是他们在犁地、在播种、在拓坯、在割麦、在扬场、在磨面,每一个场景转换,都是从容的充实。
如果没了指望,一切都只剩下活着,则人生没有任何意义。然而他们有指望。村里开始拆除空屋,不白拆,给钱,结婚的红喜字已经换了两个住处。有铁自己动手,村里人无所谓精神生活,那些坐在一起“喧喧”的老人们没有,收粮的老板也没有。人只是为了活着,甚至没人输血就得死掉。唯独有铁和贵英为了有自己房子开始饱满生活。
她给有铁编了一头草驴。这让有铁大为震惊:“还是草编的驴好,不吃草,也不叫人使唤”。
播种的时候,他说:“很多脚印印在地里了,过些天秋菜没有长,却长了很多脚印咋办咧?”
“脚长在地里面,就哪里都不能去了。”
“我们长了脚,又能跑到哪里去呢,还不是老老实实地拴在地上了,哪里也去不成。”
“啥不是土里长出来的?”
他从一个疯子嘴里听到一句话:“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说了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说了个啥?”这个疯子一定是个诗人,他们小时候都见过这个疯子,这让两个生命有了无法分开的理由。有铁在此借助这些话语,不就是表达他内心世界吗!
这种绝对的平常,比许多人的“不平常”,要不平常得多。
他们只是过普通日子,然而他们超越了浅薄的嬉笑与啼哭,开始有了高调的胸襟,也就有了“隐”的境界。然而,贵英死了,有铁的精神世界瞬间坍塌。双喜字换成了遗像,死人手上印了一个麦粒花。
一个人可以承受空寂,但不可以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充实,就像那饱满的麦粒。
他放开了那头驴,驴却不走。他大喊:“让你走你还不走,叫人使了大半辈子,还嫌没使够?真是个贱骨头!”随后,他和驴对望了一眼,隐入了沙丘之后。
《隐入尘烟》是一曲乡村文明的挽歌。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延续。人们只能维系片刻的欢愉与宁静,土坯房推倒了,燕子巢落在地上。
那头驴又出现了,晃着两个大耳朵,唯独不见有铁。
从此,隐无可隐,我们都一样。
有人一辈子
把生命跑成冰河上的瘦马
目光低垂,那些耐寒的眼神
都被冬天驯化
想起《隐入尘烟》里的那首歌
麦子被镰刀割去,麦子能说啥
驴子被人使唤了一辈子
驴子又能说啥……其实挣扎
从来就是一种希望的表达
生命只有挣扎过
才算活过
哪怕是无望的挣扎
谁都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你的草根还活在当下“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电影《隐入尘烟》是黄土地上的人们生存状态的现实写照。不要以为在农村拍电影就是农村戏,只要直抵人心真实地洞察人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引起共鸣。
电影鲜明地宣泄了对社会底层人们的怜悯与关怀,似乎也留存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遗憾。因为就算一颗麦子,也要学会长出锋芒!
《隐入尘烟》里小麦印成的花朵、孵小鸡时灯光交织的墙,形成了内心诗意的外化,在电影里,我们还能看到尘,看到烟,多手法交织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宽阔的维度,是中国观众所久违的银幕佳作。
苦难生活开出的花朵——电影《隐入尘烟》影评他们不美,甚至残缺。因为人间是抹去了脂粉,苍白和寒冷才是人间的底色。即使如此他们却有完美的爱情,如果不是死亡,我相信他们的地久天长。简单的电影可以深谈见微知著。《隐入尘烟》并非宣染苦难,而是于苦难中探寻爱与善良的微光。农药太苦,马有铁吃口鸡蛋压压。
金钱就是一切的价值观支配下,被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压得喘不过气的中青年人,他们吃什么压压?我们在为自己的土坯房努力着,我们在为自己的麦子奋斗着,我们不也就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老四和贵英吗!
不要等到崩溃时再去抚慰,他们也需要像燕子、像蝌蚪、像麦苗一样得到善待。
生命的终点是虚无,但是在生命的旅途当中,拥有爱情,彼此陪伴总是幸运的。幸福的样子,是在午后的麦场有铁在贵英手背上用麦粒儿印出花儿的模样。他说给她留下记号,即使她走丢了他也能找到她。他们的心里一定也有花儿在绽放。
真正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刻意堆砌的悲情,而是苦难的生活。可能只是雨槽瓶瓶哨声响,夜归路的那盏烛光,开水凉了一趟又一趟,麦子烙印在手上。
什么叫悲剧?当一砖一瓦堆叠起来的美好在顷刻间分崩离析时,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他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华丽而夺目的悲,也不似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凄凉却又令人遐想的悲,这部剧就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缓缓讲述的故事一样,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乱七八糟的剧情,没有反转人生的俗套,有的只是平凡的两人一步一步向着“美好的未来”隐入尘烟的故事。
为何叫隐入尘烟?马有铁在贵英手上种了一朵花,说这样你就丢不了了,这朵花不单是老四对贵英一生的承诺,还是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之花,可当这朵花随着贵英隐入尘烟时,也埋葬了老四的所有,最终他选择了和贵英一起走。镜头最后为什么给到麦子?因为他说过,人有人的命,麦子也有麦子的命,这不只是在安慰贵英,也是他们人生的写照。
当推土机碾过他们的那所土坯房时,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他们,才真正隐入尘烟。他们的死就像尘烟一样,并未激起多大的响动,这不正像是我们吗?
苦难从来不动人,动人的是这种从苦难缝隙里露出的微茫希望,因为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和多么脆弱。
这样一部电影总是让人难以释怀的,我需要很长时间来缓和。马有铁出现的最后一幕,他手里有一颗麦穗,如果你拿着这颗麦穗,那他就是一颗麦穗,如果麦穗掉到地上,便是一片麦田。
他说:他不能死,有时候不是你想死就能死。借给有铁10个鸡蛋却没想过他还,不管是觉得他还不上还是觉得不用还,太真实。最后有铁还10个鸡蛋后,回头的那一幕……后来房子有了鸡长大了麦子熟了,人却走了……贵英走了,有铁第一次吃鸡蛋,是为了压住农药的味道……
我本可以忍受孤独过完一生,可是你来了,我再也忍受不了内心荒芜。
苦难从来不值得被歌颂,值得被歌颂的是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却没有放弃的人。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这就是真实的农村,它们不该隐入尘烟。
因为见过光就再也无法习惯黑暗,他们是彼此的光。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
看到最后房子被铲车推了,真的瞬间戳心,他们两个盖这个房子那么的辛苦,铲车轻轻一推就没了…
《隐入尘烟》没有任何的卖惨行为,更不是在歌颂苦难,之所以观众会喜欢它,认可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真实,真实到让人感同身受。“是什么力量让一些人失去反抗,也忘却了挣扎?”
“只是别人屋后的炊烟都不是自己家的牽挂”。
麦子也有它的命数,夏天被人割掉,其实说的是人,割韭菜。一个人一种活法。
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哪怕是无望的挣扎”。
电影《隐入尘烟》,在不堪忍受苦难的绝望中终结。“相遇不一定有结局,但一定是命中注定”。或许挣扎才是对未来希望的表达。片尾麦草的旋转摇曳,象征时间流转,一切终将逝去。但时间不会不留痕迹地消失。万物生息,无穷诗意迸发。芸芸众生中,并非只有名人伟人才能创造生命的意义!最终隐入尘烟的无数个平凡的我们,都亦是如此。于是包括老四这颗麦子在内的世间万物,也都终将隐入尘烟。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钱金川,来自羲皇故里----天水,现工作浙江温州。从事电气制造,撰写技术论文多篇。工作之余,舞文弄墨偶写情怀,作品散见报刊杂志网络,聊以自慰。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