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图 《两山郊野公园及北坞公园游学通知》 一、集合时间:2022年09月23 日(周五)上午11点 二、集合地点:西郊线颐和园西门站站外 三、游走线路:由杨昕领队 四、学习内容: 1、了解这这一地区的历史、地理 2、观赏京西稻成熟的景象 3、休闲散步,拍照玉泉山美景 游学时间大约2.5小时。安排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赵红2022/09/21 序 上午,大家乘坐西郊线前往集合地点 有轨火车 火车站候车 舒服的站台 宽敞的车厢 一、了解这里的历史和地理 在北京的玉泉山脚下,紧邻颐和园,有一处依山傍水,可近眺西山风光的绝佳所在。它就是两山郊野公园和北坞公园。 明代时,此处有南中北三个停泊、修理船只的地方,其中,中坞居中,北坞在中坞西侧。 据说,永乐十三年,这一带发生大水灾,朝廷派船队来此救灾,长达两年之久。当时船只集中停泊在三个四面高而挡风的地方,分别叫北坞、中坞和南坞。 如今这里建成了公园 金河从公园流过 ![]() 二、观赏京西稻田 京西稻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地肥水美的海淀,三国曹魏时期开始建渠种稻,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至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开通通惠河后,充足的水源很好地保障了水稻的生长,两岸农民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 公元1692年,康熙帝南巡后,将带回来的稻种在玉泉山试种,这是京西水稻种植的开始。 一天,康熙在巡视稻田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它“高出众稻之上”,而且颗粒已经成熟。这使康熙喜出望外,把它作为种子加以收藏。到第二年试种,果然又于六月早熟。史载,这种早熟的新稻米色微红,气香味腴。因为产在宫内,又是康熙皇帝亲自发现和培育出来的,所以称为“御稻米”。 乾隆皇帝也很重视京西稻。下江南时带回水稻品种“紫金箍”,种在二龙闸到长春河堤一带,生产出的稻米专供宫廷御用,成为御用稻米供应基地。至乾隆后期,京西稻的种植已达到一两万亩。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130多年的经营,完成了京西稻的形成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为京西稻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 ![]() ![]() ![]() ![]() ![]() ![]() ![]() ![]() ![]() ![]() ![]() ![]() ![]() ![]() ![]() ![]() 三、玉泉塔影 早在辽代,玉泉山就曾是帝王的避暑行宫,以金章宗在山南坡玉泉附近修建的“芙蓉殿”为最早,也称“玉泉行宫”。 13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成昭化寺。 到了明朝,玉泉山的寺院和园林建设也随之兴盛起来。 到了康熙年间,开始大规模修建玉泉山行宫,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建成,命名为“澄心园”,十年后更名为“静明园”。 目前,玉泉山是军事禁地。 ![]() ![]() ![]() 拍照留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