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老了,不要以“为你好”帮子女做这些事,以免晚景凄凉

 华贵禅心 2022-09-24 发布于河北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他们把自己的泪和血都融入到了子女们的身上,父母竭尽了一生心力都是为了子女的日子过得更好。

然而,有些父母终其一生都不懂得什么叫“放手”,不明白真正的“为你好”该如何做。有人曾说,父母与子女间的得体退出和有界限感的相处,才是最好的模样。

人老了,想要晚年过得舒心,就要真正地学会与子女相处,不要总以自己认为的“为你好”而去帮子女做这些事,看似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实则是父母内心还是没有放下子女,让他们自主地去享受生活。

有些老人觉得自己退休后,出钱出力地帮助子女,不仅没有得到子女的孝心,反而让自己与子女间越来越远,甚至还会被子女嫌弃。聪明的老人,在帮扶子女的时候,都明白要适度,得体的退出,适当的距离,才是彼此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人老了,不要过多地去参与到孩子的家庭和生活中。生活里,有些老人一直没有明白一个道理,父母爱子女可以无条件地付出,而子女爱父母则是有条件的付出。

有时候,子女为了自己的小家会狠心舍去父母的需求,所以,我们老人要学会“居安思危”,老了学会些“自私”,学会些“薄情”,在帮扶子女的时候,多为自己的晚年“未雨绸缪”些。

王尔德曾说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深以为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人老了,活得有尊严,有底气,大多数跟有没有钱关系很大。人老了,想要晚景舒心,就要多为自己想想,不要以“为你好”去管子女这些事情,既让自己陷入为难的困境,还容易让自己的晚景凄凉。

卖了养老房帮扶子女换大房

老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

人老了,千万不要因为帮扶子女换大房子卖了自己的老窝。因为人心叵测,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老了居住在自己的老窝里,比那里都舒畅。

68岁的苏阿姨一个人居住了多年,外地独生儿子想换套大房子,就跟她商量着能不能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贴补自己。

苏阿姨觉得自己一个人,早晚要跟随儿子一起居住养老,如今儿子有需要,自己的这点财产早晚都是儿子,何不趁着儿子如今需要,就卖了帮扶一下

苏阿姨欢喜地卖了老房子,带着自己所有的存款去了外地儿子家养老。谁知,自己不是去养老,而是“再就业上岗”,成了儿子家“带薪免费保姆”。

苏阿姨每天早晨起来去早市上买菜买水果,还要回来给两个孙辈人做早餐,先送大的坐校车上学,再送小的去幼儿园,然后回来收拾家务卫生,洗衣擦桌子。

等苏阿姨忙碌完了这些,自己弄点午餐,吃完了还要再准备一下晚上的饭菜。四点左右先去幼儿园接小的,再一起在社区里等着大的放学。

看着大的写作业,带着小的玩玩具,还要听着厨房里的炉子上的粥是不是熬好了。先打发了两个小孩子的吃饭,还要为儿子儿媳准备晚饭。等一切都收拾好了,苏阿姨早就累得直不起腰了。

有时跟儿子抱怨几句,还要受着儿媳的白眼,有时说多了,儿子就劝说苏阿姨要不回老家吧,在几个姨家住一段时间再回来,或者在老家租套房子居住,等晚年了再回来,那样孙辈人长大了,也就不累了。

苏阿姨非常后悔自己卖了老房子,也后悔自己为了儿子日子过得舒服些,把自己的养老钱也都贴补完了,现在自己手里只有3万块钱和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

苏阿姨实在待不下去了就给妹妹打电话,刚好妹妹家有套小房子空着,她回去可以收拾一下居住。但苏阿姨觉得自己这是咋了,活了一辈子,连套房都没了,如今还要“寄人篱下”的居住在妹妹家的房子里,真是失败。

通过苏阿姨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年人,人老了,不论子女如何“画大饼”,我们自己心中要有数,留住自己的养老房和养老钱,才能有安逸舒心的晚年生活,否则“寄人篱下”的日子,就如浮萍一般,在哪里都是不安的。

越俎代庖管教孙辈人的教育

老话说“隔代亲”,就是老人见到了孙辈人,会格外的疼爱,宠溺。其实,对于孙辈人的教育,还是谁的孩子谁管,我们做老人的不要越俎代庖地去管教孙辈人,原因有二:

首先,老人的认知和思维跟年轻人不一样,不要再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管教孙辈人,一来孙辈人不服,二来会让子女觉得老人越界了。教得好是老人的功劳,教得不好,就成了横隔在老人与子女间的鸿沟,会影响老人与儿孙间的感情。

其次是,老人管孙辈人,大多数以宠溺和放养为主,真正下得去手打,说服得少。老人见不得孙辈人受一点苦,总是给予最好的要求,满足孙辈人当下的欲望,岂不知是害了孙辈人。

所以说,人老了,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不要用“为你好”的形式去越俎代庖地管教孙辈人的教育,更不要当着孙辈人的面,跟子女因教育的事情吵架,闹脾气。

别把自己的养老钱交给子女打理

常有人说:“人老了,若是把积蓄都给子女,结局大都会很惨。”话虽扎心,却不无道理。毫无保留地付出,便是斩断了自己所有的退路。

72岁的张大爷觉得就这么一个孩子,自己的一切早晚都是儿子的,不如趁着自己还明白,就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交给了儿子打理,若自己有需要了就让儿子去办。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张大爷的儿子拿到这么一大笔钱后,觉得放在银行太吃亏了,听从别人的怂恿买了高额理财。

最初的时候,得到几笔分红,大家都很开心,还一起大吃一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张大爷突发疾病住院,需要一笔大额资金,可取不出来,只能四处借钱,耽误了张大爷最佳手术时间。

人老了,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存款以及多少告诉儿女,因为人性里的贪婪会让老人与子女间的相处变了味道。老人手里有些积蓄,自己花起来方便,也不必为找子女要钱看脸色,还能够促进子女自力更生,不会产生啃老行为。

不要插手子女的婚姻琐碎,安心过好晚年的生活

婚姻的温暖是冷暖自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有时候,你以为的并非是你以为的。

所以,人老了就不要随意插手子女的婚姻琐碎,安心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尤其是有些老人,认为自己把孙辈人带在身边,就可以让子女们的婚姻生活更好,殊不知,更加容易让子女的婚姻走向分离。

65岁的赵阿姨觉得儿子很忙,儿媳也很累,就把孙子接到自己身边读书,让儿子儿媳过好二人世界,谁知,好心没有办成好事。

以前儿子儿媳再忙再累,有孩子牵着,周末的时候都要在一起度过。后来,赵阿姨把孩子接走了,儿子忙自己的事情,儿媳闲着无趣了,就去广场跳交谊舞,结果事与愿违,有了婚外情。

赵阿姨埋怨儿媳不知羞耻,埋怨儿子管不住媳妇,插手他们的婚姻,最终导致人家小两口离婚收场。离婚后,儿子有一段时间不搭理赵阿姨,觉得自己本来过得好好的,要不是赵阿姨把孩子接走,儿媳也没有那么多空余时间去跳舞,自己的婚姻也不会解散。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人老了,不要用自己以为的“为你好”插手子女的婚姻,尤其是面对子女婚姻里的各种琐碎杂事,每个人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不要用老人的理解和认知,去干涉子女的事情。

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但老人也要多学会自我反省,多加思考,老人的这份无私里是否也有自己的私心,是放不下子女,还是想掌控些什么?否则,老人的“为你好”就是自私自利地感动自己而已。

白岩松说过:“一个人年轻不怕苦,怕的是老年苦,怕的是老年凄凉。”想要晚年过得顺遂如意,除了孩子的孝心,更要倚仗自身的经营。

人老了,应该对自我多些关注,而不是把自己所有时间和精力,财力都放在子女身上,长大了子女,我们要学会放手,懂得与子女间的分寸界限感,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帮扶,不要滋养出啃老族,也不要让子女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

作者:华贵禅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