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sun918 2022-09-24 发布于北京

本文由《中国电化教育》授权发布

作者:毛雁冰 李心羽 赵露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深度而广泛的融合。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线教学成为常态化的模式,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推动着在线教育的转型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促进教育变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在线教育对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不足,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质量缺乏监管、教学方式及内容改变、教学理念落后等影响在线教育质量的诸多问题。该文在分析在线教育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侧重探讨了如何提升在线教育质量,更好的面对和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及要求。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在线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混合教学

1

引言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通过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数字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动并实现了教育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作为数字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态,在线教育经历了在线教育资源的电子化、在线教育课程的开发、在线教育平台的建立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等多个发展阶段及模式。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普及,迭代升级的在线教育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数字化教育的变革。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强调“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高质量的在线教育应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服务数字经济建设的作用和功能。本文侧重分析在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教育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探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推动我国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

2

文献综述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线教育的方式、内容及影响力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对于在线教育发展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规律、教与学的复杂规律、在线教育产业定位和作用、以及教学新结构与新模式等 [1]。与以往的远程教育相比,在线教育资源的覆盖率较高,更能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2]。在线教育的发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对于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使得课堂教学更为精准、全面以及真实[3]。然而在线教育在步入稳定期后面临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同时在线教育市场与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师资供应失衡、教育收费不公开以及市场监管困难等问题[4],为推动教育教学结构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需要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推进技术教育化,同时需要政府的监管以及社会的监督[5]。与此同时,伴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可以引用虚拟现实技术,重塑在线学习资源结构、在线教学组织模式以及系统平台构架为未来在线教育提供技术支撑,进而重塑在线教育[6]。在线教育的开展不是暂时应对全球疫情的权宜之计,而是时代的需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7]。

近年来,在线教育对世界各地的高校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线教育的发展可以满足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并且可以减少物理基础设施以及降低成本。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全国各地高校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平台进行在线教育,在线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的运营带来了破坏性的创新价值[8]。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呈现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意识日益增强、由“单向流动”向“双方互动”以及由“单线合作”向“多校合作”的模式转变的特征[9]。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起点虽然比较高,并且与世界在线教育发展节奏保持一致,但是依旧存在了许多的不足,包括在线课程缺乏全球视野,课程内容以及质量国际吸引力不足等问题。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包括大学内的跨国或区域间的相关活动,而是借助国际化手段将国际相关要素全面整合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方式之中,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10]。

3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质量问题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理念、新方式、新发展和新挑战。在线教育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递出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强调自主学习,教师成为了学生的辅佐官,强调课堂协同协作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升级,大多数在线教育产品都在研发手机端和平板端应用软件[11],衍生了人机协同的教学与学习新方式,催生数字教育产品和产业的发展。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在线教育提供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新发展,逐渐从“补偿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打破了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之间的边界,推动了全民教育,有利于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由于在线教育的全面普及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其发展质量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间存在数字教育鸿沟、基础设施供给不匹配、质量监管体系制定不健全、学生和老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位以及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能达标等多个方面,尚不能满足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

数字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主要方面,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全面的变革,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日渐提高。在线教育一方面可以发挥推动教育转型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在线教育催生了与教育相关的数字化产品、服务乃至教育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在与传统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融合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教学工具及教材、师资数字化素养、数字化专门人才等多方面目前还处于建设过程中,导致在线教育还不能通过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带动数字化教育产品及产业发展,来有效的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 

(二)新的“教育鸿沟”与经济均衡发展构成双向因果

受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限制,各地区数字化建设情况参差不齐,相对落后地区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无法充分获得在线教育带来的红利,主要表现为缺乏优质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实际在线教育应用普及程度不高,从而扩大了“数字教育鸿沟”,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性[12]。反过来,在线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不利于培育高质量人才,从而阻碍向市场提供优质人力资本,进一步加速区域间、产业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数字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教育数字化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短板

传统基础教育设施总是倾向于对校内计算机和电子白板等数字化教辅硬件工具的补给,而忽视了在线教育软件和平台的建设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从而限制了在线教育的全面普及。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线教育发展瓶颈得以显现。疫情的爆发急速的增加了人们对于在线教育的需求,导致现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难以与之充分匹配,教育数字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的短板凸显,表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储备不足,忽视了对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以及教育服务人员的储备[13]。

(四)在线教育监管机制空白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有关监督管理仍处于初始阶段,监管流程不清晰,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不到位,相互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完善,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在线教育市场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增长,但监管机制却存在隐忧。一方面,不同于线下教育机构开通相关权限需要取得有关资质,具备较高的准入门槛,在线教育的机构资质、教师资格等信息都难辨真伪,游走于监管空白,容易出现课程质量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另一方面,平台作为储存用户数据和个人隐私的容器,一旦缺乏完备的安全保护措施,就很容易发生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降低用户对在线教育平台的信赖度和认可度。

(五)教与学的模式变化造成重塑师生角色及情感交互障碍

在线教育不等于直播教育,在线教育并非只是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延续和补偿,并不等于以直播的形式重现传统课堂,这样既不能体现在线教育的精髓,也无法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对于学生而言,上课不再是有教师的现场监督,不再有同窗好友的共同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在线共享教学资源,实现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生这一角色所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对于老师而言,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不再受用,会放大其原有的缺点,如无法实时监督学生,无法准确获悉学生进度等。在在线教育课堂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更多地应该是一个课堂的协助者。除此以外,教师可能还面临着数字化教育技术掌握不到位,在线教育教学经验匮乏等问题[14]。与线下教育不同,人机对话剥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情感交互,淡化了人文关怀,以至于削弱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

(六)在线教学资源缺乏个性化和多样化

现阶段许多教师缺乏设计和发展在线教学内容的经验,教学内容更加关注资源的系统性,追求“大而全”,忽视“专而精”,过分专注课本内容本身,没有依托平台优势展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这种大而全的资源规划会导致优质资源稀缺,教学资源建设重复,从而不便于施教者准确使用教育资源,学习者也无法有效关注教学内容。此外,在线教育的受众不应该仅仅围绕是在校师生,凭借其线上学习、平台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特点,为仅能利用零碎时间提升自身工作技能的人群拓宽学习渠道。现有的在线教育资源内容在这一领域仍然欠缺,不利于向社会输送更多能够服务数字经济时代的技能型人才。最后,在线教育内容是以技术为载体进行传播,而学生各自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存在差异性,这就导致在线教学内容可能无法及时传递给每个学生。

4

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举措和建议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在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数字教育鸿沟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重硬件,轻软件”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困难,在我国经济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时期,推动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更有效的服务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此,对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思考如下:

(一)统筹经济增长与教育数字化发展,提高在线教育质量能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有效地解决了非在校学习的难题。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进入了常态化防疫的新阶段,教育部门号召并统筹安排“停课不停学”,大量课程由线下转成线上,对在线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从中长期来看,在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加大对在线教育的持续投入十分必要,通过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加速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逐步解决在线教育基础设施资源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为此,应抓住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有利时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做好在线教育的顶层设计,促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观念的改变,鼓励在线教育的发展;消除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在线教育的认可度、渗透度和普及度。借力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带动相关数字化教育产品和产业的发展,形成围绕在线教育的新型的产业集群,提高数字教育消费的能级,全面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善现有的远程教学网络环境,提升上网速度和降低上网费用,加快提升移动网络扩容和稳定性。通过提升在线教育质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规模,满足数字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与在线教育的协调高效发展。

(二)推动校企合作,打造在线教育学习生态系统

构建和优化在线教育的生态系统,是提高在线教育质量的关键。在线教育的生态系统中包含着数字终端、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网络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参与的主体可以包括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企业、学校、师生。完善的在线教育学习生态系统通过四个参与主体的协同合作,将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创新发展。从要素方面来看,现有在线教育资源存在着缺口,学习必备的数字终端设备的供给不足,网络拥堵,学习的物理空间狭小、嘈杂,教材的单一落后,教学方法僵化及交互体验差等现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在线教育的质量。从在线教育参与的主体来看,高校与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既要凭借企业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克服在线教育相关设备和软件的研发不足的问题;又要使企业参与教学教育的全过程,共同面对和解决在教育课程设计、设备终端研发和资源类型拓展等教学环节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技术性能,做到有的放矢,强化技术支撑,发挥资源优势,克服在线教育中可能遇到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瓶颈,推进高校教育和企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因此,要真正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应着眼于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发挥四大主体的作用,尤其是企业和高校的深度合作;优化学习终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网络四项基本要素,鼓励师生接受新变化,引导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在线教育新模式的平滑过渡,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在线教育质量和规模。

(三)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资源融合创新,提高共建共享机制效率

数字教育资源是实现我国教学模式创新、个性化服务供给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优质共享可以推动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为了实现在线教育资源的基础建设以及优质资源的共享,已经建立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等公共在线教育资源。即使我国已经增加了相应的教育资源以及平台,但也存在着教育资源建设重复、资源不平衡以及新型的教育资源建设薄弱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我们应将以往简单的把数字技术应用到资源建设之中转变为将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相融合,从而开发出具有新形态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优质共享。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教育资源的创新,同时探索数字技术发展,解决阻碍数字技术发展的难题,保障数字技术的创新与教育资源创新的融合发展,从而形成开放、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四)更新在线教育理念,创新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数字化教育转型发展阶段,教育的模式逐渐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涉及到理念更新、流程再造、角色转变、内容迭代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在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方式,这就要求无论是教育的管理部门还是教学承担部门以及参与教学的主体,都应该转变理念,调整和适应角色的变化。教师需要改变或重组学校教学流程,促进混合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将学生作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中心,打造一个以交互学习为主的环境,让更多的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这种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的学习优势,开展在线教育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不再是记忆和储存,而是分享和交流,学习和模仿,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数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教育知识的传播,改进现有的教育知识,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学习网络,同时课程内容与目标也需跟随数字化建设进行同步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不断开发数字化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实用性、系统性、跨学科、情境性、体验性、趣味性等特点[15],增强在线教学的交互性。

(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构建人机结合监管体系

疫情的爆发使得在线教育规模空前扩大,网络上大量用户信息泄露严重,盗版猖行,这些负面影响会阻碍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在线教育监管体系的构建能够解决信息泄露以及盗版问题,从而保障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应构建在线教育资源保护和监管的长效机制,规范并严格执行在线教育监管机制,强化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填补在线教育管理的灰色地带。首先,政府建立和依托在线教育服务一体化的平台,建立相应的在线教育资源、在线教育课程以及其他教育类软件,强化使用该平台的参与者进行实名认证,同时政府可以出台有关保护参与者数据隐私的规范,从而保障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更加有效的监管。其次,充分发挥现代化数字技术对于在线教育监管的作用,实施人机结合的动态监管体系,推动在线教育监管的创新,实现监管效率最大化,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网络监管之中,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意见收集平台、提供问题举报以及维权申诉的途径,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防篡改的特性来促进在线教育资源的流通以及产权保护。最后,处理好加强在线教育监管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保护好在线教育资源开发者的合法利益。

(六)加强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在线教育高质量的重要保障。疫情发生以来,高校的在线教学已开展一段时间,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应针对在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进一步探索构建一个具有全面性和指导意义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重点关注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审核,开展更加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应注重学业评价的多元化,基于在线教育平台中对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增加学业评价的主体,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间的互评。不断丰富在线教育的评估形式,利用课程的测评、可视化软件和人脸微表情识别等技术多维度地描绘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反馈、知识掌握程度等,将教学和学习行为数字化,精确地归集老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形成更客观的教学评价,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

5

结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数字化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面对“双循环”“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等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在线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加速和转型的阶段,但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教育鸿沟的扩大、网络教育管理与监督空白、重塑师生角色存在障碍、在线教学的内容质量难以达到要求和教与学分离等多方面的短板和问题。因此,为提高在线教育的教育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数字经济的转型发展,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对在线教育的监管,重新定位师生在在线教育中的角色,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以保证在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丽,徐亚倩.“互联网+教育”研究的十大学术新命题[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1):5-12.

[2] 张男星,孙继红等.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推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1):48-55.

[3] 毛军权.在线教学的未来发展:动向、反思与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20,(8):27-32.

[4] 王娟,郑浩等.智能时代的在线教育治理:内涵、困境与突破[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7):54-60.

[5] 董萍,郭梓焱.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突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2):61-67.

[6] 刘革平,王星.虚拟现实重塑在线教育:学习资源、教学组织与系统平台[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87-96.

[7] 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4):13-20.

[8] 王辞晓,杨钋等.高校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应用现状及转型机遇[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8):5-14.

[9] 侯淑霞,韩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8):46-51.

[10] 伍宸,宋永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21,42(3):126-134.

[11] 邢西深,李军.“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1,(5):57-62.

[12] 李恒.在线教育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1):62-70.

[13] 张伟.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2):43-49.

[14] 杨天啸,雷静.在线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20,41(8):30-35.

[15] 胡钦太.促进在线教育健康良性发展的多维审视[J].教育研究,2020,41(8):26-30.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A88005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毛雁冰: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比较教育。

李心羽: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

赵露: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本期编辑 | 菖蒲

转载自:《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9期 38-42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