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想的根本不一样

 二哥的生活感悟 2022-09-24 发布于四川

心之何如,又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和朋友聊天,说起近来的生活,问起为什么关于工作的感悟没有了,关于生活的思考变多了,思维也似乎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冯唐在这个直播分享中说离职,想来主要是工作没有了新意,缺乏新的刺激,从事类似工作时间越长,越洞悉其中的道理,到最后,一定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冯唐看得很明白,在自上而下授权式的体制下,所有体制内往上走的路径莫不是“核心”,围绕这个中心思想,一通百通。

冯唐华润医疗的离职,在洞悉相关道理后,是个一个性价比的考量。如果抱着以位置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成功哲学,付出什么才是唯一需要思考和践行的东西。

幸亏冯唐离开,否则可能折戟沉沙。

工作是人格化的东西,换一个核心,换一个天地。

就怕没有那个魄力付出一切,恰好又没有十分的运气。

职场中,每一个人都会到一个平台期,这个平台期可能是年龄,也可能是所处的位置,还有可能是个人自我价值的重新设定。

公司每年都有很多人辞职,各种岗位、各种年龄段、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但归结到一点,每个人最终需要过适合自己的人生。

年龄到了不惑,最完美的状态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但很多人大概还没有找到。如果再找不到,人生可能不太妙。

冯唐找到了,在不惑找到了更多自己以及可能性。

其实,人生很多东西,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个人努力的改变大概占比30%,甚至更少。出身门第、家族传承、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这些东西基本上已经决定了一个人的大致社会走向。

一个人永远也不能超越自己的见识,再成功也只能成功在的认知里。就如同,绝大多数人的梦想也不过是房子、车子、存款、子女、奢侈消费。关于精神,关于罗马哲学皇帝、关于康德、尼采、柏拉图……不知道也罢。

很多人无法理解马斯克为什么非要去火星,人间繁华已尽,不来点儿刺激的,会无聊。就如同大明王朝的万户,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当然也是殉葬者,殉葬于自己的理想。

在消费主义的社会里,人的欲望是无法穷尽,就如同单身狗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男神们会去买卖肉身,就如同普通工薪阶层无论如何也不会定个先赚它一个亿的小目标。

中国人都是哲学家,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哲学,当下盛行的是实用主义。



盛行实用主义不是坏事,证明社会还在进步。美利坚之所以能够在二战后引领世界,就是全社会都迷信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讲究有利益就可以合作,所以百业兴旺。

 当下白左横行的欧洲,注定衰弱;凡事讲究政治正确的美利坚,注定没落。

思考的多了,就会看淡很多东西,对于所谓的事业的执着,对于所谓金钱的执着,都会有变化。就是终于明白,吃不饱是常态,也永远吃不饱,就不勉强说,stay hungry,太虚伪。

所有外在条件能够影响个人状态的东西,都注定不会长久,也不必过分纠结。80年代,三转一响的条件才能结婚,现在想来笑掉大牙。

个人保持良好状态的唯一途径,是一直走在向目标靠近的路上,但这个目标是什么,每个人都可能不一样。如果坚信乌托邦、无限走近乌托邦,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诡异的是,一旦某个目标实现了,在短暂的快乐之后,新的烦恼很快就出现。然后,宿命般的,新的轮回开始。

叔本华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得不到就烦恼,得到了就无聊,生命的过程就是在烦恼与无聊之间不停地摇摆。

最近因为疫情,看了很多名著,读到最后都读出了《活着》的既视感,出生,成长,挣扎,认命,波折,再次认命,结束。

每个人都有遗憾,都有无法周全的愿望。当认识到这一点,已经是半个哲学家了。

从古至今,人类生活方式的底层逻辑一直都没有变过。所有小说,包括武侠玄幻,一切的一切都可能在历史上真实的发生过。

自己觉得很假的文字,在另外一些人心中,可能是每日经历的现实。有些话你听不懂不要紧,一定有另外的人能听懂。

所有的表达,都是个人主义的,都带着某些目的,所有的信息都可能有毒,甚至包括科学杂志。

所以,大家都有变化是正常的,有些习惯的改变也是正常的,我们都在经历着自己才懂的东西,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是的,自己开心最重要。祝你开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