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孙权劝学
2022-09-24 | 阅:  转:  |  分享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的含义。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
特点。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
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与准备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2.准备:课件。教学步骤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曾有这样一个故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吗?对,他就是司马光,司马光不仅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史
学家,在他的著名书籍《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
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
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仗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老师先把课文朗读一遍,请大家听清字音,明确停顿)(同学们想不想向老
师一样将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呀?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把这遍文章的字音读准了,停顿读清了,文意读明白了,再加上反复诵读,同学们就一定
会比老师背诵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下面就让我们从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生自由读文。2.生试读(其它同学认真听,并在读音的停顿方面给予评价),生评议,师随机纠正。三)自读
课文,疏通文意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先自已独立思考,边读边译。后交小组讨论,最后提交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四)演读课文,感知内容1.演读课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评说人物形象特点。
(板书:对话善劝肯学敬才)(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要真正要将古文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文章的语气、语
调,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语气,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孙权与吕蒙对话两句话,结合
标点和人物身份,讨论一下孙权的这三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言为心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这一番既严厉又包含关怀的
苦口婆心的劝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试着按照前面的方法,对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也揣测一下,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呢?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五)赛读课文,探究质疑1.赛读,尝试背诵2、与《伤
仲永》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的目的在于能给后人一些启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对于我们做人做事都是
很有启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写过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叫《伤仲永》,同是写学习,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大胆地议议,
说说。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选做)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3.以《方仲永巧遇吕子明》为题,写一篇想
象作文。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