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出生充满神秘与浪漫

 益之道 2022-09-24 发布于湖北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地在鲁国昌平乡的陬 (zōu ,本义是山的角落)邑(今山东曲阜)。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司马迁用“野合”二字,这个说法十分怪异,引发了几千年的争论,也让孔子的出生平添了一种神秘与浪漫的味道。

      那么这种“野合”是不是贬义的呢?是不是与道德不相符合呢?这就需要考查当时的风俗习惯了。

      其实夏商以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民间一直有一种男女郊外“野合”的自然婚配的风尚。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这里的“中春”就是仲春。“令会男女”则表明这是官方的命令,而不是私下男女相会。而且不遵守命令还得受罚。这也说明,当时的周王朝,不仅重视物质生产,而且将鼓励人的生育也纳入到政府的法令之中。当时官方大力推行“春祭”,在春天举行祭天、祭祖活动,春祭之时,官方将农业生产与人的生殖活动结合起来,以保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因此,每年仲春时节的“男女野合”不仅合礼,而且合法,也是民间流行的相亲仪式与男女结合的风俗。

      不仅如此,当时的春祭“野合”不仅通行于未婚男女,也适于已婚男子。有所谓“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也就是说有条件的男子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纳妾。

      从以上风俗可见,叔梁纥与颜徵在两人,在公元前550年春祭时节,受“令会男女”的官方要求,一个17岁的情窦初开的少女,与一个虽然有71岁(一说66岁)但是孔武有力,身材高大且英名远播的男子“野合”也不是不可能的。相反这里洋溢着青春少女的浪漫情愫。

      而且从孔子出生时间来看,春祭应该是每年一月左右,当时周历为一月至二月;而孔子出生于九月末,当时周历为十月。刚好十月怀胎,也大致符合正常的生育生理时间。

      那么,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徵在是怎么认识的呢,为什么他们年龄相差这么大还能够结合呢?

     《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先娶的是鲁国姓施的平民女子,她一连给他生了九个女儿。按照当时的规矩,女孩子是不能继承祖业的。叔梁纥因战功获得陬邑大夫的职位,虽然官不大,但是属于大夫之列,加上叔梁纥还是贵族之后,祖上曾是商王及宋国国君。因此,没有合格的继承人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后来,叔梁纥又娶了一个妾,可是妾竟然生了一个腿有残疾的男孩,取名“孟皮”。皮,就是古时的“跛”字,也就是说妾给他生了一个瘸子。而在鲁国,因为是周公的后代,实行的是周朝的礼仪,而周礼在祭神祭祖活动中,不仅女人,就是身有残疾的人也不准进祭祀之庙,所以这个“孟皮”的继承人身份就存在问题了。

      于是,叔梁纥找到当时住在尼山之麓的颜氏家里去求婚。颜氏家里有三个女儿,最小的是颜徵在。据说颜氏的这三个女儿与叔梁纥自己的女儿还有往来。颜父面对叔梁纥的求婚倒没有什么意见,他将三个女儿都叫来,而且做思想工作说:“陬邑大夫叔梁纥的父亲和爷爷虽然只是一士,但他的祖上却是圣明国君的后裔。而且叔梁纥本人又身材高大,武力绝伦,我是很中意的。虽然年龄有点大,性子有些急躁,这些都不是问题。”接着他就问他的三个女儿,谁愿意嫁给叔梁纥。两个大的女儿都没有吱声,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意听从父亲的意思。就这样,颜父将只有17岁的小女儿许嫁给了叔梁纥。

      当然,有一种记载中说颜徵在嫁到叔梁纥家后,才知道叔梁纥年龄太大了,很是害怕。(《阙里述闻·孔子家世考》清曲阜郑晓如撰,十四卷)。

     《孔子家语》还记载颜徵在在与叔梁纥在宗庙举行了婚礼后,担心丈夫年纪大了,生不出孩子来,还偷偷在尼山里进行了祈祷。当然,《孔子家语》没有说孔子是“野合”而生的。

       关于孔子的出生,还有许多怪异的传说。

      比如孔庙《圣迹图》中说颜徵在梦感黑龙,即黑帝,于是受孕而生孔子。

     《孔氏祖庭广记》中说孔子的父母到尼山祷告时,上山时草木之叶皆上起相迎,下山时则草木之叶皆下垂相送;孔子诞生之夕,有二龙绕室,五老降庭,颜氏之房听到天上传来音乐,并且传来神人说道:“天感生圣子,降以和乐之音”。

       东晋王嘉编写的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拾遗记》说,孔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就有一头麒麟到来,麒麟口中吐出一卷帛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还有什么孔子生在尼山洞中,有老虎来喂养,有老鹰用翅膀来打扇等等。

      更有传说孔子出生后的面貌更是怪异,面就有七漏:眼漏珠,鼻漏须,嘴漏齿,耳漏轮,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即头是中间洼,四周高。甚至有生而丑怪,被父遗弃荒野之说。

                                   这个孔子像漏出两个门牙

     《论语·述而》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但这只是说孔子的神情,并未具体到孔子的五官。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成年后“长九尺有六,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又载郑人之言云:“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孔子听后不以为然,说:“形状,末也”。《史记》所记大体反映了孔子头生凹顶,身体魁梧,体格健壮的形像。

     《史记孔子世家》说因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望之如丘,故名“丘”,又因其母曾祷于尼山,故字“仲尼”。

       随着汉代孔子逐渐被神化,其形像之描述越来越奇特。《孔丛子》载苌弘之言云:孔子“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春秋纬·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昂,望之如斗。”《孝经纬·钩命》:“孔子牛唇”,“虎掌”、“龟背”、“海口”。不一而足。

       以上这些传说,只是说明世人对孔子的神化,其实相貌已经不可考。但是孔子身材高大,约有1.9米左右,则是遗传自他的父祖辈却是毫无疑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