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济南 / 杜秀香 【散文】/《人性闪耀的时刻》

 九州作家 2022-09-24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杜秀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齐鲁文学社签约作家,《华人文学》杂志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小满》《一念》。

人性闪耀的时刻

公元617年,在隋朝四面楚歌,大厦将倾之际,隋炀帝的宠臣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弑杀了隋炀帝。他高举的屠刀远远没有落下,在杀死隋炀帝的十余个儿孙后,《资治通鉴》载:“隋氏宗室、外戚,无少长皆死。”淡淡一笔,满纸血腥。杀完皇室、外戚,宇文化及又将屠刀举向了不肯依附他的大臣。虞世南的兄长虞世基父子慷慨赴死后,史书上出现了一个不熟悉的名字:给事郞许善心。在满朝文武争相巴结求饶,马前跪拜宇文化及时,许善心独独不至。他拒绝了别人的劝诫,也拒绝了自己的生机。毫无意外,宇文化及将他杀死。其实,每每朝代兴亡更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不惧死,不屈膝,不忘节,以身殉国,用死亡的鲜血作为自己的墓志铭。看到许善心之死,不免一声叹息。然而,接下来的短短几十个文字竟如重锤,直击人心。司马光的笔力又一次力透纸背,他写道:“其母范氏,年九十二,扶柩不哭,曰:'能死国难,吾有子矣!’因卧不食,十馀日而卒。”至此,故事落幕,司马光转笔。

荀子说:“人性本恶”。自称“法外狂徒”的罗翔说:“现在不管看到什么案件,我都不震惊。我说这不就是人吗?因为人的幽暗,没有止境。”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只有光明,有的人心连着欺诈和贪婪,连着邪恶和欲望,可有的人心也通向至善。他们也许青史留名,家喻户晓,也许寂寂无名,只是史书上寥寥几笔。可在历史的至暗时刻,他们闪耀着的人性之光,照亮了黑暗,超越了人心。

有一种母亲叫深明大义。史上如许母一般深明大义,性格刚烈者,也不鲜见。三国之时,徐庶感动于刘备的仁德和光复汉室的号召从而忠心追随。几番博弈较量,一向孤傲自许的曹操吃了亏。后来,曹营中有人认出徐庶,告知了曹操。曹操为了得到徐庶,将徐母骗至曹营,让她写信劝降徐庶。徐母没给曹老板半点面子,当众大骂曹操是汉贼,自己儿子追随刘备是匡扶汉室的正确之举。这一骂不止骂怒了曹操,还骂出了一折京剧名段《徐母骂曹》。徐母终究还是高估了曹操的底线。他令手下谋士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了一封信,送给徐庶。作为大孝之人,徐庶收到信后含泪推荐孔明,依依拜别刘备,转身投奔曹营。见到母亲的徐庶,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骗。徐母更是愤懑,怒儿子弃明投暗,悲自己连累儿子,当晚自尽而死。徐庶大恸之余,痛恨曹操,终身不为其设一谋,留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

清乾隆年间,监察御史钱沣,擅画瘦马,著于时,且一身清廉,“以直声震海内”,人皆谓曰“瘦马御史”。他奉诏随钦差军机大臣和珅同去济南,查自己上疏弹劾的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国库亏空一案。国泰,不止是当朝权臣和珅的门生,更是同党。抱着必死的决心,钱沣借了一笔钱,作为自己死后母亲可以回乡的盘缠。钱母得知后并没有劝他权宜行事,也没有劝他明哲保身,而是抬棺与他长街道别,只一句:“娘为你备棺在长街前。”钱沣心痛难抑,跪倒在地向母亲大礼参拜。这一拜,是告别,更是诀别;这一跪,是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更是感激母亲的深明大义。中国历史上不乏晓事理、明大义的母亲,孟母三迁、陶母筵宾、欧母画荻、岳母刺字,四大名母各有各的贤明,各有各的坚持,她们的故事历来都是母亲们励志的标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没有母亲的千古大义,何来儿子的千古气节;没有母亲的不惧生死,何来儿子的不畏强权。儿子秉守气节,捐躯赴难,母亲欣之慰之,与之同死。母亲,就是儿子最大的底气。

有一种友谊叫相爱相杀。陆抗,东吴名将,公元270年,他就任荆州都督后上书十七条建议给吴主孙皓,提醒孙皓不要盲目相信长江天堑,而应该积极备战。陆抗的到来引起了西晋名将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就在两人的敌对中,一段青史留名的友谊也饱蘸笔墨,铺就纸张,开始书写。公元272年,西陵之战,陆抗战胜西晋,加封都护。羊祜救援失利,坐贬平南将军。

西陵失利,羊祜意识到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瓦解对方。他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则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猎之时,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对羊祜的做法,吴人心悦诚服,尊称他为“羊公”。

对羊祜的做法,陆抗更是心知肚明。他告诫将士们:“羊祜专以德感人,我们要专以暴力,就会不战而被征服。我们各保边界,勿求小利。”很长一段时间,晋、吴对垒的荆州边线上竟是出奇地和平。平日里两人使命互通,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陆抗给羊祜送酒,羊祜毫不怀疑一饮而尽。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派人送药,吴将怕有诈,陆抗不以为然地说:“羊祜岂是下毒害人之辈?”仰而服下。时人都说,这是春秋时期的华元、子反重现人世了。吴主孙皓派人诘问,陆抗不慌不忙:“一乡一镇之间,不能不讲信义,何况一个大国呢?我若不如此,正是彰显了羊祜的德威,对他毫无损伤。”孙皓无言以对。

三国乱世,两军对垒,二人却胸怀磊落,惺惺相惜,友谊的小船始终行稳致远。终其陆、羊之世,吴、晋两国保持着南北对峙的局面。陆抗临终上表孙皓:“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东吴必亡。”几年后,羊祜病重不起,上奏伐吴之策:“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后来的历史结局,恰如二人所料,晋军顺流东下,轻而易举地拿下东吴。陆抗与羊祜用他们的“相爱相杀”,为一个英雄时代画上了句号,却也留下了一段后人无限景仰和赞颂的友谊。

有一种敌对叫以德报德。如果说陆抗和羊祜是“相爱相杀”,马隽和朱伺则是以德报德。朱伺,东晋竟陵内史。公元317,朱伺随同荆州刺史王廙讨伐割据一方的东晋叛臣杜曾。王廙不听朱伺劝告,喜不自胜地接受了杜曾投降,然后带兵继续西上。不久,杜曾果然如朱伺所料重新叛变,举兵向扬口垒进击。王廙急令朱伺还救。待朱伺十万火急赶回扬口垒,杜曾大兵已到,把城团团围住。马隽,杜曾手下将领,跟随杜曾前来攻城。彼时,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扬口垒内。

看着城外气势汹汹的敌军,有人为朱伺出谋:把马隽的妻子儿女剥了脸上的皮,在城头示众。朱伺断然拒绝,他说:“杀掉他们,又不能解围,不过更激怒马隽罢了,没有什么好处。”听他如此说,本已准备动手的人只好不情愿地放弃。杜曾发动进攻,很快打进北门。朱伺拼尽全力抵抗,身上多处重创,他仓促退入船中,水道又被叛军封锁,他凿穿船底,在水中潜行五十余步,方才逃脱了敌人的追捕,骑马向王廙的大军驰去。杜曾派人劝说朱伺:“马隽感激你保全他的妻子儿女,现在你家大小百余口全部交给了他,他已尽心收视,你可来迎!”朱伺一口回绝:“我年已六十馀,不能和你一起作贼。纵是一死,也当南归晋朝。我的妻子儿女就任你处置吧!”拒绝了杜曾的诱降,朱伺回到王廙大军,不久伤重而死。他的家人却在马隽以德报德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时逢乱世,战争,就像一台绞肉机,把无数人的生命绞进去,变成枯骨,也把手足相残、父子反目、君臣倾轧、六亲情绝的人伦崩坏,道德沦丧吐出来,使人间变成地狱。就在朱伺和马隽之后不久,史书又载:“石勒诈约,并祖约亲属中外百余人悉灭之。”看过更多人性之恶,人心之暗,你才会明白朱伺和马隽彼此护佑对方家人有多难得。有人说,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可在战争的烟尘里,史书的某一页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一段文字,猝不及防地打动你,让你不至于被黑暗吞噬或淹没。

有一种忠义叫死生相随。田横,出身于战国时齐国的王族。他和兄长田儋、田荣,趁秦末大乱复兴故国,田儋、田荣相继自立为齐王。田氏兄弟秉承战国养士之遗风,招贤纳士,豢养门客,其人气之盛,人望之高,史书称“齐人贤者多附焉”。后来田儋死于秦将章邯之手,田荣也败给项羽后身死。田横接过哥哥手中的接力棒,聚集数万齐兵,继续战斗。趁楚汉争霸,田横夺回了大量齐国的城邑,立哥哥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己为相国,大权独揽,既不朝楚,也不附汉。

后来,刘邦派儒生郦食其去游说齐国归汉。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田广和田横同意归汉,并撤去了守备。俗语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猪队友韩信听说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便为刘邦得到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非常不满,立即出动大军攻打毫无防备的齐国。田横大怒,烹杀了郦食其,率众向东逃到了梁国,投靠了彭越。

楚汉争霸项羽乌江自刎,刘邦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王朝。田横怕刘邦报复,率五百余人跑到了齐国城邑即墨的海岛。刘邦忌惮田横的威信,怕他会生后患,于是下诏赦免田横,召他回朝。田横自然不肯,他表示,郦食其的兄弟郦商在汉朝为将,会对他报复,所以不敢奉诏。他还表示,愿为庶人,与众人在海岛上度过一生。刘邦自然也不肯善罢甘休。他一面命令郦商不得为兄复仇,并昭告天下,如果谁敢伤害田横和他的从人,夷族。一面又派使者前往海岛威胁利诱:“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就举兵加诛!”无奈,田横带两名从客随汉使西行去见刘邦。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尸乡驿站,洗沐完毕,田横对其客说:“我当初与汉王一起称王道孤,如今他为天子,我成亡命之虏,还有比这更耻辱的吗?天子要见我,不过想看一看我的面貌罢了。这里离天子所居的洛阳仅三十里,你们赶快拿着我的头去见天子,尚可一看。”说完拔剑自刎。不得不说,田横是个狠人。

刘邦以诸侯的规格安葬了田横,又拜田横从客二人为都尉。两个从客却将田横墓侧凿开,自刎在墓里。刘邦听闻十分感慨,认定田横的门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抚留居海岛的五百人。五百门客得知田横已死,相继“蹈海”自杀。司马迁在《史记》中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那个海岛后来被称作田横岛,“田横五百士”也成为士人重视节义,以死相随的代名词。

有一种胸怀叫不计前嫌。公元180年,跟随刘邦打天下、诛杀诸吕、拥立汉文帝的开国功臣周勃被逮捕入狱。原因无他,不外乎功高震主。其实一年前周勃已经被免相回了封地,无奈深知“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周勃,担心自己会和韩信、彭越、黥布等大功臣一样兔死狐烹,所以经常身披铠甲,并命令自己的家人都常年佩戴刀剑。于是,有人向汉文帝告发:周勃要谋反了!入狱之后,一直呼风唤雨,身居高位的周勃方知狱吏之厉害。《史记》说:“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一句“稍侵辱之”竟使周勃开了窍用千金贿赂狱吏为其传书,更使周勃出狱之后仍心有余悸地慨叹:“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虽然有此感慨,虽然身心钱财都受到伤害,周勃却大度地没有和狱吏翻旧账。

与周勃一样大度的还有韩安国。《史记·韩长孺列传》载,韩安国坐法入狱,遭到狱吏田甲百般侮辱。韩安国说:“你不知道死灰会复燃吗?”田甲说:“复燃就浇灭它。”不久,韩安国被重新起用为二千石的梁国内史。田甲恐惧逃走。韩安国放出狠话:“田甲不回来,我就灭他宗族。”田甲无奈只得回来肉袒谢罪。不想,韩安国笑着说:“我会和你这种小人物计较吗?”说完扶起狱吏,对他始终善待。

不止对狱吏,韩信对让他受过胯下之辱的人亦是不计前嫌。当功成名就的韩信以楚王的身份富贵还乡时,当年羞辱韩信的屠夫早已吓傻,他惴惴不安又无处可逃,甚至大家都以为韩信肯定会拿他祭刀。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韩信召见了屠夫,不光不杀他,还封他做了中尉,几乎惊掉了一众人的下巴。无独有偶,石勒建立后赵政权,春风得意地把家乡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故友请到襄国一聚。想当初,石勒是奴隶身份,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打架,石勒吃了不少亏。所以,此次宴请,唯独李阳没敢来。石勒不在乎地说:“李阳,壮士,沤麻,乃布衣之恨。我如今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于是派人召来李阳,与他一起饮酒并将其任命为参军都尉。

明代大儒陈继儒说过四句话:“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真正胸怀大志之人,决不会为一时的折辱睚眦必报。忍一时之辱,成千秋大业,恰恰是他们能成为千古人物的原因。

有一种恩情叫以死相报。李贺有诗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公元前312年,燕昭王继位。为报齐国破城之仇,他设立黄金台招贤纳士。四处碰壁,看尽世人和亲人白眼的苏秦来到燕国。燕昭王对他一见如故,待他甚厚,封他为相。待苏秦佩六国相印,建合纵联盟,浩浩荡荡行走在六国之间时,世人只看到了他的志得意满,却没看到他的决心。他决心入齐国做死间,助燕国灭齐。十几年的潜伏,几番的筹谋算计,终于等到齐国灭宋元气大伤,等到燕国名将乐毅一鼓作气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所谓死间,功成之日便是死亡之期。气急败坏的齐湣王用最惨烈的车裂之刑杀了苏秦。忽想起《悟空传》,“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如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史记》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不止是体例之完备,历时之久远,文采之飞扬,更因为司马迁不止记述了在庙堂之高的帝王将相,还有处江湖之远的货殖和游侠。豫让便是游侠列传中的一个。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大夫赵襄子联合韩康子、魏桓子灭了智氏家族,赵襄子更是将智伯的头骨漆成饮器。智伯的门客豫让,为报智氏知遇之恩不惜毁容、吞碳,几次刺杀赵襄子。赵襄子不解,问他:“你以前也曾在范氏和中行氏,智伯消灭了他们,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靠了智伯。现在为什么一定要为智伯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的时候,他们不重视我,把我当成一般人,我便以一般人之情回报。而智伯非常看重我,把我当成最优秀的人才,是我的知己,我要以知己之情替他报仇!”何谓“士为知己者死”?当如豫让。

说到知遇之恩,怎能不说诸葛孔明。他蛰居草堂,静待伯乐。那个被世人称为“刘皇叔”的人,那个屡战屡败,奔波半生仍无立锥之地的人,那个待兄弟如手足,立志光复汉室的人,有一天站在了草堂门口。三顾茅庐的深情,三分天下的回报,是这对君臣彼此最好的成就。犹记得离开草堂之日,他还叮嘱童子守好门户,说功成他便归来。可这一去,他为刘备的理想殚精竭力,为蜀汉的延续耗尽心力,更为刘备的知遇之恩死而后已。他再也不曾回到草堂,再也不曾睡到日迟迟,五丈原上,他闭目离世,永远留在了蜀汉那一片土地上。此后千年,他与他的主公同庙同祠,共守着时光流逝。知遇之恩,是多少士人才子,谋臣武将愿意用尽毕生之才华,以一己之生命为之回报的深情厚谊。

有人说:“历史读多了,你会见到各种大势,各种被命运洪流裹挟而去的微小个体,你会发现人的渺小,世事的既定和多变,愚蠢的重复和偶然闪现的微光,那微光如昙花一现,以至于你毫无信心能在有生之年遇见。”那微光,有生之年也许无法遇见,可时光一定会留下它的痕迹。就像诗人泰戈尔所说:“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精彩专辑

《九州作家》综合专辑

小说专辑

名家名篇

歌词专辑

散文专辑

诗词专辑

杂文专辑

莫言专辑

贾平凹专辑

九州微小说

验方精选

菜谱食谱

百首绝句专辑

《九州作家》小说连载专辑

王福林《河魂》小说连载

短篇小说《父亲的心愿》

长篇小说《世纪初的情恋》

少儿长篇小说《啊,我的桑椹园》

少儿长篇小说《菊花樱桃红》

电影剧本《秦朝明将蒙恬传奇》

中篇小说《乡村魂》

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

短篇小说连载《赵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说《初恋》

中篇小说《血色浮情》

长篇小说《新红日》

中篇小说《口蹄疫》

纪实文学《黑土地》

梦幻小说《我于前天去世》

长篇小说《编外的忠诚》

小说连载《我心里的女人们》

中篇小说《关 山 逃 情》

长篇小说《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说《济川王之后》

中篇小说《与老鼠决斗》

小说连载 《魔遇》

精彩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