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获水注》考略二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2-09-24 发布于山西

A2

猚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王莽之节砀县也。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作郭,穿石为藏。行一里到藏中,有数尺水,水有大鲤鱼,黎民谓藏有神,不敢犯之。凡到藏皆洁齐而进,不齐者至藏,辄有兽噬其足,兽难得见,见者云似狗,所未详也。山上有梁孝王祠。

砀县故城,砀城遗址在河南省永城芒山镇。秦时砀郡、砀县治所,城墙尚存。现存夯筑北墙,西起书店院后40米处,东至雨亭中学东北侧,长890米,宽约30米,最高处2米,东、南、西城墙地上无存。城内有制陶,冶铁遗址。据地方学者马学庆实地踏勘,砀县故城残存的秦汉古城墙长有近1公里,宽约30米,最高处有2米,由黄胶泥土夯筑而成,夯层明显,夯窝清晰规整,城基涵洞可辨。据《商丘地区地名荟萃》《永城县志》载,砀城故城遗址呈不规则四边形,周长3450米。城内有校兵场遗址,地下1.5米处曾发掘出制陶、冶铁、宰杀遗址多处,及房基、秦砖汉瓦、铜器、货币等,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砀山山在东出文石”,地方学者郑清森认为上述文献中记载的“砀山”,实际上就是指今天的永城芒砀山,“文石”也即画像石。可见从汉代时期就已经有在芒砀山一带开山采石的记载,并用来雕刻画像石。据初步统计,商丘汉画像石主要集中分布在芒砀山附近的永城市和夏邑县境内,或许与相距芒砀山较近和取材方便有关。

“斩山作廓、穿石为藏”,芒砀山山石坚固,是营造大型陵墓的理想之地。王良田认为芒砀山虽远离国都,但它确是当时梁国境内最适于建筑王陵的一处小山群。梁孝王死后,梁国疆土一分为五,它又是梁国境内惟一一处山群。芒砀山“属于酸性石灰岩地质结构,形成于燕山期,新生代经受改造,成为平原中的低山丘陵。”芒砀山山石坚固,整体性好,适于营造“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的大墓,用石材营造陵墓自然比土坑墓坚固得多。西汉诸候王多因山为陵,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徐州楚王墓等

梁孝王墓,梁孝王墓位于河南商丘永城芒山镇保安山南峰西汉遗存。梁孝王名刘武,汉高祖刘邦之孙,文帝刘恒次子。文帝二年(178)为代王,四年徒淮阳王,十二年为梁王,都梁(开封),后迁睢阳(商丘县)。墓门朝东,凿山为藏,进深60米,最宽处30多米,主室高4米多。有墓道、墓门、门卫房、车马室、主室、内侧室、客厅、套间、角室、回廊及排水系统,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石构地下建筑之一

 

猚水又东,谷水注之。水上承砀陂,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陂散流,为零水、瀤水、清水也,积而成潭,谓之砀水。赵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彭、涓之术,浮游砀郡间,二百馀年,后入砀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曰:皆洁齐待于水旁,设屋祠,果乘赤鲤鱼出,入坐祠中。砀中有千万人观之。留月馀复入水也。陂水东注,谓之谷水,东迳安山北,即<石易>北山也。山有陈胜墓。秦乱,首兵伐秦,弗终厥谋,死葬于砀,谥曰隐王也。谷水又东北注于猚水。

砀陂砀水),按《清一统志·徐州一》:砀水 砀山县南。亦名谷水。久堙。

陈胜墓,位于永城市芒山镇芒砀山西南麓秦代遗存。陈胜(?一前209年)字涉,秦阳城人(今河南登封)。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史记》载:陈胜死后葬砀,谥曰隐王,汉高祖曾为其置三十户守冢,现存石券墓冢,直径15米,高5米,墓前石碑1通,碑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是郭沫若手书。冢1975年在原址修复按上述郦注刘庆柱等认为郦道元时代陈胜墓地的环境周围群山环抱,西临砀陂池沼,东面与香城相近,西距秦代砀郡郡治不远,是一处环境幽静而又庄严肃穆的地方”。

香城,具体不详,按《清一统志·徐州一》砀水 砀山县南比对郦注,显然陂中香城亦应位于砀山县南然该处地势平衍屡为河患,故香城故城无从寻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