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九个月过去了,我的私人书单十部还是停留在2021年版的。虽然自进入2022年以来,我读过了不少好书,但没时间坐下来去更新这份书单: 当然,这十部书并非全是经典名著,只是我喜欢读而已。
当初我之所以列这么一份私人书单,源于2017年底读到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里面有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越来越贪恋反复读过的老书。宋人说,半部《论语》安天下。闲的时候自己拉了个书单,十部而已,堆在床头,睡前翻翻。将来留给儿子,告诉他,读熟领会后,就能行走江湖,闯些浮名,挣些散碎银子。 于是从2018年起,我开始更新自己的私人书单,也是十部。这十部书我每年都会替代其中的一两部。比如2020年的《我与你》和《被讨厌的勇气》,2021年就用《遥远的救世主》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替代了。尤其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前我一直瞧不上。因为我认为读这种成功学的书没品味,让别人知道了很没面子,去年认真读下去了才惊为神书。在我找不到书读时,随时拿起这十部书的其中一本,无论从哪一页开始读起,都不会觉得浪费时间。去年我回家照顾父亲一个多月,就带了《华杉讲透<论语>》,厚厚一大本我读了两遍。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的意思是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并不是真正的孝。 当时我在照顾病重的父亲,看到「色难」两个字心里非常愧疚,因为我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照顾他,以为给他买好吃的,给他端水倒尿就是孝。其实不是,而是在任何时候对他都是发自内心地和颜悦色。现在对待母亲,也是如此。我想说的是,读一本书不是为了尽快读完它,而是坐下来耐心去读。即使是一些看上去烂大街的书,你的心到了,书里面也有触动你的地方。这样的书,是值得列入私人书单里的。你若有兴趣,不妨也列一份私人书单,像我一样放在床头,睡前翻一翻。如此一来,你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书读,哪怕家里只有这十部书,反复读也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