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之后,幸福是自己给的

 布衣粗食68 2022-09-24 发布于湖南

01

与其对他人有所期待,不如对自己有期待。

退休之后,面对大把的闲暇时间,很多人不知所措。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便毫无忌惮地、事无巨细地“治家”:

有人跑去给子女带孩子,从日常作息、饭菜口味,再到教育理念,都非得要按照自己的来,结果,费力不讨好,还伤了和气。

有人去参加各种活动,习惯了当个“指挥者”,一旦觉得被冷落,被忽视,便气呼呼地,甚至当众就“闹脾气”,让人敬而远之。

这些“向外求”的行为,都是期待通过他人的肯定,来获得“被需要、被肯定”的满足。

但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并没有那么多人能够时时照顾到你的情绪,满足你的需要。甚至,会觉得是一种束缚,一种负累。

此时,最要紧的,就是克服自己的“以偏概全”,学会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断地向内求得“解答”。在

如同《大学》中写道: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践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衿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意思是说,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有看到那人的优点。

退休之后,注重“修身”,将对他人的期待转化为对自己的期待,才能在包容他人的同时,也放过自己。

02

与其好高骛远,不如乐享当下。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这份满足,不仅仅是对物质条件的满足,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知足的人,总觉得接收到了命运的馈赠;贪得无厌的人,即便守着金山银山,也在伸长脖颈,巴望着能够得到更多。

比如,我们身边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有人退休金有五六千,却抱怨比上班时少了绩效工资,走到哪里都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似乎全世界都欠了他。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在农村里,有人拿着一两百元的养老金,都逢人就说:“我也领上养老金了”。那种眉开眼笑的喜悦,让人觉得,幸福何其简单。

退休之后,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通过劳动赚取收入的时间、机会、体力、脑力都大不如前,收入减少是必然的,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理应坦然接受。

只要有收入,钱多就多花点,钱少就省着花,平和的心态,会让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写满生活的诗意。

如同电影《隐入尘烟》中,贵英不小心把小麦苗给拔了出来,转头看向有铁,有铁笑笑,淡定的说:“啥人有啥人的命数呢。麦子也一样,它也有它的命数呢。还不是到夏天让镰刀割掉了。”

退休之后,想要获得幸福,就要学会,不攀比,不好高骛远,生活给予什么,就享受什么。

当自己“乐享天命”时,一切繁华与落寞,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幸福了。

03

与其无所事事,不如寻找“有意义”的活法。

人们总是在退休之后,怀念那些上班的日子,虽然很累很苦,但每当自己完成了一项任务,突破了某个难题,获得了不菲的报酬,那种成就感就是幸福的来源。

退休之后,不再工作了,虽然没有了烦恼,但也失去了快乐。“闲得发慌”,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幸福,其实并不在于啥也不干,只管一日三餐,吃饱喝足,无聊度日。幸福,更多地体现在“我还能做什么。”

北宋宰相王安石经历了两次罢相以后,主动选择退休,并多次拒绝了宋神宗希望他回去做官的好意,居住在江宁,给自己建了几间房子,取名半山园,像个田舍翁一样过日子。

他有一个爱好,就是骑驴闲逛,身影遍布田野、寺庙、松林之间,像极了传说中的张果老。

遇到老叟们谈论诗文,讲经论学,他也凑上前去倾听,参与讨论,常常因为“有高见”而被人询问尊姓大名,当他不得不自报家门时,众人惊诧不已,他却依旧没有丝毫架子,只当自己是个普通人,似乎从前叱咤风云的丞相跟他毫无关系。

其实,退休之后,就要有这种“清零”的勇气。

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日子,就让它翻篇吧。退休,是人生新的起点,不要辜负了这最美的时光。

04

结束语:

人们常常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慨叹人生晚年的时光易逝,觉得如同“昙花一现”的美好,还来不及抓住就已经消散了,总是带着满腹的遗憾和惋惜。

其实,退休之后的生活,才是真正全心全意做自己的好时光,终于不要再为儿女而活,不要为工作而活,也需要看他人脸色而活。

在来日并不方长的岁月里,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去践行早年未能实现的梦想,去寻找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这样的人生,是多么幸福啊!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