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南开大学法本法硕第二名383分经验分享

 新用户4983GNwx 2022-09-24 发布于山西

​​个人情况



大家好呀!紧张的复试结束后,提笔写经验贴,有很多话想要和23法硕的学弟学妹说,也想把这一路上踩过的坑和遇到的问题和大家分享,废话不多说,我们就开始吧。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的本科是北京一所理工类211大学,高中是文科生,参加22年研究生考试,报考南开大学法硕(法学)专业,总成绩383分,政治83分,英语一77分,法基115分,法综108分,初试成绩天津地区第四名,综合成绩南开大学第二名。



报考法硕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点就是我的本科无法满足我的职业需求,本科学历的确无法成为省直单位或者较好律所的敲门砖;第二点就是法硕的招生人数较多,风险小于学硕,例如南开大学今年法本法硕招生52人,而学硕中招生大多是1~3人,这就意味着如果考第二名,就有被淘汰的风险,基于这两点我选择了法硕这个专业。



择校



择校是我们报考面对的战略性问题,个人认为是除了备考方法最重要的问题,由于主观性非常强,那我就以几个方向给大家一些判断的维度。大致包括“就业方向+地域+法学实力+风险+情怀+学费住宿”这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就是要考虑未来就业方向。法律行业其实比较清晰,主要就是系统内的公务员和系统外的律师和法务之类的相关职业。建议大家现在就思考以下自己的就业倾向是律师还是公务员,如果是选择公务员,尤其是选调生,那就建议大家选择老牌985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如果选择律师,更推荐政法类专业院校,当然,top学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



其次就是地域和法学实力。以我为例,我是北方人,研究生毕业希望留在北方发展,本科院校就在北方,这就让我的择校选择限制在了北方尤其是北方东部,结合上面就业我希望考取公检法系统岗位,因此我需要选择一所985院校,且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因此南开大学就成为了我的首选。



至于法学实力我个人没有非常在意这种排名,更希望学校的实力强一些,综合性强一些,因此如果介意法学评估不是A的可以去考虑其他院校。



再次就是风险与情怀。这两者其实是相对冲突,我是一个风险主义者,比较相信高风险伴随高收获,因此选择名校情怀就势必会有一定的风险,top和一些名校的分数就是比较高的,但是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去找各个学校拟录取的实际人数,如果一个专业的人数小于十人甚至五人,还是要慎重选择,很容易出现大小年的情况,还会有复试绞肉机的风险。



最后就是学费和住宿。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法硕的学费总的来说都不是很高,而且会有一部分奖助学金,但是在报考前还是建议大家在官网上查一下。



住宿问题我已知的包括南开在内已经有几所学校不再提供住宿了,如果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每个月的费用都不是很低,也建议大家咨询后再做决定。



综上几点,大家可以在自己择校的时候做个参考,至今为止我认为在这些因素衡量的基础上,南开大学是我最好的选择。



关于双考



很幸运的是我的法考在去年也通过了,虽然194+116的分数不高,主要感谢司法部爸爸,但是也算是幸运的事啦。一年两考其实是一件比较冒险的事情,法考和法硕其实都是比较难通过的考试,因此建议大家考虑好两个问题,再做决定。



1. 报考学校的难度(目标分数)多大?而且还需要明确,今年是法考必须通过,还是法硕必须通过?也就是说,内心要有取舍,什么为主。



2. 你的法学基础如何?如果是法本的考生,且大学期间认真学习,能够有基础的法律素养和知识,会更适合一年两考。如果是在职的或者对很多基础概念都一窍不通的,还是踏踏实实的准备其中一个考试,不要两头都要,很有可能最后由于复习的时间不充分而一个都没得到。



以我为例,我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法硕考试,因此复习法考就是我的次要任务,那我的时间就会倾向于法硕,尤其是八月之后大部分的时间就是法硕的备考。



整体时间安排



3~5月:法考听课+做题,法硕听课+做练习题,英语单词背诵+真题,每天用时11小时



法考和法硕的重叠部分集中在民刑两门,因此最初阶段我只是倍速听了法考的精讲课程,节约时间,都是采取了听课加做题的模式,这样比较容易知道自己的一些问题,及时反馈。



具体时间安排:


上午8:00~12:00:背英语单词+做真题,听法考的精讲课


下午14:00~18:00:听法硕课程
 


晚上19:00~22:00:做法考+法硕习题



6~8月:法考主观题做题,法硕听课+背诵+做真题,英语单词背诵+真题,政治听课+做题,每天用时11小时



这个阶段我选择开始向法硕方向倾斜,因为法考的主观题精讲内容和客观题相似,因此我选择直接做题练习,多做题在主观题当中非常重要,看书和听课多少次不如自己做题,分析每一个案例。法硕方面,刑法的法硕和法考会有很多不同,四要件和两阶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重新听了一次刑法精讲,开始做历年真题。



具体时间安排:


上午8:00~12:00:背英语单词+做真题,法硕背诵


下午14:00~18:00:听法硕课程,做法硕真题


晚上19:00~22:00:做法考主观题,政治听课+做题



9~11月:回顾法考内容(每天1小时),法硕背诵+做真题,英语,政治,每天12小时



这个阶段由于法考推迟,不得不暂时放下法考,重心全部给法硕,晚上复习累的时候回顾一下法考学习的内容,因此我的内心对法考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反而轻松,这样的心态可能也是我通过法考的原因之一。



具体时间安排:


上午8:00~12:00:背英语单词+做真题+背作文,法硕背诵


下午14:00~18:00:法硕背诵,做法硕真题


晚上19:00~23:00:回顾法考主观题,法硕背诵,政治做题



12月:法硕冲刺,法考结束



总的来说,两考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而且也很容易顾此失彼,大家还是要衡量好自己需要通过哪一个,怎么取舍还是两考中最需要考虑的。



法硕备考



推荐书籍和老师



英语:



书籍:张剑黄皮书真题手译版,附赠的超级背诵宝典,唐迟阅读真题逐步解析,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潘赟9步搞定考研英语高分作文,周思成小作文押题。



课程:唐迟阅读,B站晶婷老师,周思成小作文课程,大作文看潘赟的九宫格,新题型和完型没有推荐课程,主流课程都可以听,时间也很短。



政治:



书籍:肖秀荣1000题、肖四、肖八、考前点题班(强推!!!必看!!!),腿姐4套卷(质量还可以),考前各个老师出的冲刺卷、模拟卷(这一部分不必要都做完,属于查漏补缺)。



课程:徐涛精讲,腿姐技巧班,肖秀荣点题



(一)政治备考



首先说一下,我高中是文科生,高中政治基础较好,对政治选择题有熟悉度(尤其是史纲),而且法硕和政治在某种感觉上是相通的,所以我在备考过程中将政治的目标分数定为75分左右,最终成绩83分,选择题48分,主观题35分,天津地区我认为是正常给分,没有很水也不算压分,大家自己参考一下。



政治时间安排:



7月底—9月底:听徐涛老师网课+肖秀荣精讲精练,顺序是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听课加做笔记在书上,不建议笔记本,效率不高,后期根本不会看看。每学完一章就做肖秀荣的1000题并标出错题,我是一刷写在本上,方便二刷。我对政治没什么负担的感觉,所以都放在晚上学不进去其他学科时准备,每天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贪多嚼不烂。



9月底—10月底:二刷1000题,整理错题知识点,重要的是要明白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可以自己整理一些易错题或者找到自己薄弱的是哪一部分,我比较薄弱的是马原经济的那一部分,就会听一听相关讲解,比如空卡在B站上的小视频。每天用时1小时左右,也是晚上学习,这个属于个人习惯,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这一时间比较轻松,算是为日后冲刺积蓄力量。



11月:三刷1000题(只做错题,不再纠结个别不会的题目,要有取舍),听腿姐的技巧课,这个非常适合选择题不够好的人看一看,我只看了史纲部分,觉得很不错。等肖八出来后做肖八选择题,看肖八主观题(我偷懒了,只看了马原部分),做徐涛8套卷和腿姐4套卷的选择题,整理出来错题,我是按照专题做题(一次做完马原这种),会更专注一些。每天用时约2小时,早上一小时做题,晚上一小时总结。



12月:肖八所有选择题二刷、三刷错题,要搞清楚每个选项,会有重叠的题目要学会自己整合。肖四选择题做几遍,背诵肖四主观题(不要只背绿色部分,不要偷懒只背前两套)。重点是背诵,我只背了肖四,因为法硕后期我要背的太多了,而且大题拉不开距离,每个人都背肖四。后期考前几天看肖秀荣老师的点题班,结合点题班讲义多看时政部分,要有判断题目和选项切合度的能力。考前一天反复背诵肖四主观题和点题班多出来的题,自己要有自己的逻辑,答题时就不会慌乱。(感兴趣今年考前我把我的答题模板分享给大家,现在看没什么用)



总体来说,我留给政治的时间不算太多,甚至有点少,并且绝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客观题,我认为在大家都背肖四主观题的情况下,主观题其实拉不开差距的,能拉开差距的主要是客观题,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客观题的理解和学习。



在第一轮学习的时候要注重理解,马原这一个部分可以放慢速度多听几遍,做1000题的时候一定不要边翻书边做,这样就是自我欺骗,也不要在意正确率,尤其是多选题,错多少都是很正常的,我在做肖八的时候也都30多分的样子,不要慌,只要学会了就是最终目的。



(二)英语备考



我的英语基础一般,考研英语77,其中选择题53分,所以如果有和我一样英语基础薄弱的朋友,可以参考。英语学习越早越好。



英语时间安排:



2- 5月



每天早上用app背单词,一百个左右即可。我用的是墨墨背单词,听说不背单词也挺好用的,大家可以自行选择。默默背单词可以自己选择背诵书,我用的是张剑的小册子,建议大家不要经常换书,选好了就坚持到底。



每天上午做两个小时真题,翻译一小时,听课一小时,同时用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例如唐迟老师的课我听后会把为什么我选错了以及为什么老师这么选的原因写出来,有助于隔天复习,这样坚持写下去就是一本自己的错题集,后期二轮复习可以更有针对性。每周完成一年的阅读文章,坚持三个月差不多就够了。



6-8月:



英语定型期,新题型和完型可以着手。每天背单词1小时,不停滚动学习,每天都复习前一天的单词,大概四五十分钟,用a4纸折成四等分,左边英文,右侧自己默写中文,这种原始方法持续到考试之前,耗费的时间虽然久一些,但是印象非常深刻。此外,依旧是用手机每天路上或者碎片时间滚动100个左右的单词,加深记忆。



真题方面2h每天,这个阶段二轮开始了,阅读需要的是自己耐心的分析每道题的文中来源处,设问方式,选项的干扰项,可以准备一套十几块钱的卷子,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这样印象更加深刻,推荐一个b站博主晶婷考生的技巧视频,感觉还挺有用处的。



完型我一直没有强求高分,主要是因为二十个空拉不开分数差距,又相对较难,不仅需要词汇量,更需要强大逻辑,所以就做真题,然后看一些红花绿叶词作为技巧补充。后期我的错误量也一直不小,但是不需要有心理负担,错五六个也是没问题的,不会影响总分。



新题型非常重要,英语想过70,新题型就要尽量没有失误,因此新题型大家可以多看几个老师,主流老师的方法都差不多,理解后多自己琢磨,排序题和七选五小标题的做题方式不一样,总结适合自己的做题套路,新题型侧重于逻辑,有很多文章其实都看不完全懂,注意关键词,指代词以及关键承上启下的句子等关键的逻辑点。



9-11月:



三轮复习作文学习提上日程,阅读可以稍微放一放。每天用一个小时归纳各种题型和错题。



我不建议把最后三年真题放在最后一次模拟,近三年真题太重要了,只放在最后模考是一种浪费,不如在这个阶段找到每个不会的单词,这几年也与以往的题型出现了一些更新,也需要归纳总结。



翻译就是把句子翻译通顺,本质上是单词量和对长难句的理解,所以我每做完一年真题,都会把这一年的翻译也做一下,多总结生词和语法的用法,语法薄弱可以听唐迟或者其他老师的长难句课程。



作文我主要看了王江涛和潘赟的大作文+周思成小作文(我背的正好考了,命中率应该挺高),大作文背诵好句子,这里潘赟的九宫格或者刘晓艳的作文课都很好,整理适合自己的模板,然后背诵默写,默写大作文要在15分钟,小作文10分钟为标准,考场上才可能40分钟内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举例子海伦凯勒之类的老套内容,容易成为雷同卷,基础好的推荐潘赟,基础一般的刘晓艳更合适。小作文周思成的就够了,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拉不开差距,十一月准备都来得及。



12月:



最后一个月政治和专业课任务都很重,我每天只背作文+真题的单词,完整模拟过一次,其实如果知道自己每个部分的具体答题时间,也不是非得模拟很多次,实质大于形式,12月其实已经知道的水平了,大家可以任意安排,每天不超过2小时的持续性保持阅读的状态和英语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我的考场做题顺序是:大小作文(40分钟),阅读(70分钟),新题型(20分钟)、翻译(20分钟)、完形(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用来涂答题卡和检查作文拼写。



最后提一句,英语学习没有任何技巧可言,有的只是几百天的坚持,是不虎头蛇尾,是对抗遗忘。



(三)专业课备考



选择哪个老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我在备考期间跟过很多老师,厚大几位老师的课程我都有听过,刑法的刘伟老师,民法的崔红玉老师还有村长等等。



刘伟老师讲课非常详细耐心,会把知识点讲得非常透彻,而且对重难点的把握比较好,本人也比较幽默;崔红玉老师讲课风格很干脆,整个民法的强化课程对我帮助比较大,村长就更不用说了,村长微博的大部分择校视频我都有看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机构的老师,在备考过程中都多多少少对我有所帮助,水平也都非常高,这里就不详述了。



专业课时间安排



3-6月:听课+考试分析,做配套练习



预习+听课+做题,做好这三步,做题才能有准确率。每天有一个大致的计划听课,再做对应的练习题,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大致可以完整的听完一遍精讲课程。



7-8月:第一轮背诵,做真题章节分类讲解



两个月基本可以完成第一遍背诵。除了刑法分则和法制史之外,其他内容全部按照考试分析背诵,在背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第一轮背诵我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去死磕,在背诵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完整复述概念,耗时很久,但是有了第一轮打基础,后面背诵会轻松很多。



9月:二轮背诵,二刷真题



在背诵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标记哪些可能是选择题考点,哪些可能是简答题,排除掉了这几年考过的主观题,其他内容还是要全面复习,背诵时候不需要全部默写,可以多写一些关键词就可以了,不然可能会花费过多时间。



10-11月:滚动背诵,做真题(选择题),做案例题



快速背诵阶段,建议大家少量多次的进行,例如每天可以背1/2章节,每天坚持滚动进行下去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案例题需要自己动手做题,只有坚持练题才可以明白自己的答题水平,推荐以真题为主,非法的和法本的加一起几十道题,肯定是够了的。



12月:背诵+查漏补缺



每天保持背诵,差不多一周一轮,民刑十天,坚持到考前,各个机构的高质量模拟题也做几套,保持手感,查缺补漏。不建议过度依赖押题,还是要全面复习。不要拿前途做赌注。



备考心态



在考研中其实非常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心态问题,毕竟人不是机器人,可以心无旁骛的什么也不想,每天只去学习,但是以结果为导向,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考研上岸,那么保持平静的心态就是一个重要的功课,也是高效的前提。如果快乐太难,那就保持平静,起码可以让自己快速进入学习中。下面就是我总结的几个快速调整心态的小tips:



1、远离消耗你的人和事:这不是要求大家现在开始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而是建议大家远离让你情绪过度起伏的源头,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稳定的恋爱,那就正常的相处,但是不要每天一起逛街看电影旅行什么的,时间比较紧凑,这种活动一周一次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突然心动或者每天吵架,那还是不要继续下去,每天都上头还怎么学习,学习需要的其实就是日复一日的波澜不惊,所以还是远离消耗你的人吧。还有一些同学可能是在家复习,如果无法和父母和谐相处,就可以去附近的考研自习室看看,而且在家复习的效率不高,也不是很推荐。减少一些让自己情绪起伏的因素,就会有一些平稳性在里面,我在考研后期甚至不去看连续剧,因为在学习中都会回想起来剧情,所以大家自己衡量,找到这些因素,从源头说不。变得强大(考研)这件事跟任何人无关,而是为了让自己在痛苦的时候,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甚至可以非常果断的放开那些让你感到疲惫的东西,在低谷里也能给足自己希望,最好的安慰是自我安慰。



2、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决定了就坚持下去。不论你的选择多么正确,志气多么高昂,考研说到底就是在比拼耐力,很多人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适合这个考试,是坚持不下去。每年很多人都弃考,都放弃了,但是在几个月前他们还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己一定上岸,最开始热情澎湃的那个自己到后期往往都变成了那个自我怀疑的人,但是千万不要自我怀疑,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困难和曲折,这都是正常现象。可以找亲近的朋友或者亲人沟通,多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如果按照正确方法的付出,肯定会有收获。多想想自己已知的内容,少焦虑未知的内容,因为恐惧的只是恐惧的感觉,但是陷入其中就会摧毁自己的信念。所以拒绝摆烂,拒绝丧,可以不那么高兴,但是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



3、满足基础需求,设定目标奖励机制。人对于娱乐和快乐是天然追逐的,考研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那就不要背其道而为之,还是要以自我满足为准绳,自己是这次考研唯一的主体,那么自我奖励就非常必要了。考研期间,我会选择完成某项阶段性任务奖励自己喝奶茶,吃一顿火锅烤肉或者看一场电影,频率大约每周休息一天或者半天,休息太久很难再次集中注意力学习。休息的这段时间就是彻底放松的日子,不需要有罪恶感,机器尚且需要充电,人更需要休息,睡一个懒觉,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第二天的学习会神清气爽,满血复活。



4、松弛结合,不要自我感动。其实在考研路上,努力十分重要但不是稀缺的,毫不夸张的说,每个上岸的同学都很努力,自我感动自己每天学习16小时是不必要的,学没学会自己是最清楚的,不要用学习的遍数和次数来自我感动和欺骗,那种十遍背诵或者读考试分析50次的所谓数据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后的分数才是真实的,假装努力感动自己或许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是个“好学生”,但是最后的成绩才是真实存在的。



5、肯定自己,停止内耗,相信自己的选择。不论你是选择名校还是普通的学校,大家都是希望自己不断进步,越来越好的,但是内心往往会怀疑和纠结。曾经读到的戳中灵魂的一句,也是备考过程中自我怀疑的时候会反复思考的话,和大家一起共勉!“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这句话会让我少一些嫉妒心,多一些坚定,在备考这条孤独的道路上,大家都是不希望自己碌碌无为而选择考研,为自己的未来多一份选择在努力,那就潜心学习,坚定自己就是美玉,反复跳脱会加大内耗,最后只会在心情上消耗自己。



复试经验



我是初试第四名,复试逆袭到第二名,成绩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准备的时间和付出的精力都比较有限,所以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复试小技巧。



出复试成绩之前,我都是每天特别忐忑的一个状态,无心准备复试,我相信大多数心理素质和我一样非常容易焦虑的朋友都会这样,因此我的复试就是在出成绩到复试的一个月准备的,主要是看南开大学老师的一些前沿论文和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议的事件后面的法律内容,英语方面我准备了自我介绍,常问问题,没有看很多法律英语。



这就是大致准备的内容,大家也可以看看机构的复试班,尤其是排名比较边缘的同学,复试逆袭时常发生,不要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而摆烂,还是需要好好准备复试,争取复试精彩发挥。



复试之前多来几次模拟复试,我个人感觉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因为疫情原因,很多院校都采用线上复试,所以大家可以跟着机构参加几次模拟,记下每次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且每个学校的复试题目会各有不同,如果报了班,这些也可以交给机构去做,会帮我们多出很多备考时间。以厚大为例,厚大模拟面试班一共有6次模拟,从口语到专业课覆盖的很全面,每次面试结束之后会有专门的老师提出面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我个人觉得帮助挺大。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努力,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机构的辅导上,自己改总结该整理的一点都不能少。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南开复试流程,不涉及任何题目,希望大家体谅。复试系统就是研招网自己的系统,双机位,会有考试的序号,到考生的时候就会在屏幕前出现,考试秘书会引导你到哪一阶段,按照提示答题就可以。南开复试自由度很大,什么都可能被问到,因此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比较重要。



首先就是态度积极,面带微笑。大家可以打开前置摄像头自己试试自我介绍,会发现非常容易说错或者尴尬,为了让自己在考场上表现得自然点,在复试之前要多练习,可以说这是唯一可以完全自我把控的内容,说好了可以增添信心。即使是“人设”,也要展示自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老师喜欢心态稳定态度好的学生,不要和老师杠起来,显得很不礼貌,短时间第一印象很重要,积极乐观态度温和总不会错。



其次就是面试要选择网络稳定、环境干净安静的地点。最好是整洁的办公室或者干净的卧室,这样的面试环境会让老师觉得你很重视这次面试,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毕竟面试中印象分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就是面试中的内容,我总结为“知识体系性+逻辑清晰”,面试中遇到没有准备到的问题又需要在很短时间回答,那么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掌握就尤为重要,例如民法问题不会的时候,完全可以在上级概念,关联概念,以及根本原则方面靠拢。而且老师对于回答的问题需要的是分析的过程,结果的对错不是最重要的,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的使用可以让答案清晰起来。



例如,可以先说:“老师我认为这个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次~最后~,因此~”,这样老师也会觉得起码可以把一个问题分析出来。英语面试我认为占比很小,花费很多时间性价比很低,加上我个人口语还可以,就准备了一些常规问题,大家不要不敢说,说简单句,简单词汇,不需要从句或者很在意语法,先开口练习,看看TED演讲,慢慢就可以和人沟通,能做到这样就足够了,毕竟我们不是翻译专业,不需要对自己有这样的期待。



复试总的来说不会很难,我的水平也非常有限,南开的1:1.2复试比例也相对稳定,并不是复试绞肉机的学校,大家可以事先调查清楚自己学校的过往复试相关数据,认真准备,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复试。



备考常见问题



1、法硕考试有多卷,很多人劝退我还报考吗?



很卷,但是要理性看待。首先我们要静下心来想想,那些焦虑和劝退,是你看到的,还是你已经开始准备以后觉得有难度了?是外界原因还是自身原因导致的?如果是外界原因,我劝你不要放在心上,那个人考没考过都不知道呢,一个人的一两句话不要放在心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是自身原因,那就更要清楚,不只是法硕考试,在这个所谓内卷的时代,没有任何一场考试是是轻而易举的,唾手可得的。



问题来了,法硕这场考试考的是什么,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向,背诵+理解。对我而言,理解是第一位的,能够听进去老师的课,能够自律的去制定计划持之以恒的学习,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了,不要去在三四月去求八九月的果实,所以先不要被背诵吓到甚至劝退,背诵量的确很大,而且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是事实,但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所有法硕考生需要共同面对的。



法硕的难度客观来说,真的比之前要难很多,选择题法考化,论述题学硕化,就要求我们的理解力要更深,背诵量更大,如果说本科成绩不是很好,或者背诵能力方面比较薄弱,都可能无法取得好成绩,但我仍然选择法硕的原因就是它相比较招生多,课程多,能够搜集的资料也比较多,这一点上,就足够吸引人了。



其次,如果没有兴趣,一件事情就很难办成,所以你喜欢,或者说不排斥法律这个方向,其实也很重要,因为要潜心学习大半年,拒绝一些诱惑,的确是比较枯燥的事。每年放弃的时间节点大多数都集中在八九月,因为学习几个月后进入倦怠期了,会产生厌学心理,继而放弃。如果你下定决心,那就要做好准备,这几个月没有想象的轻松,会有不理解然后沮丧的情况,会有背不下来大哭的时候,更有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的时候,如果熬过去了,就会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难。



最后,我最想说的是,要为选择承担责任,要能够接受一场考试的淘汰率和竞争压力,不然到考试之前会被自己的情绪拖累到暂时性遗忘,我考场上就有一个女孩,考试过程中明显有些崩溃,能感知到她的压力,真的压垮了她整个答题的稳定性。一场考试,我始终认为,我必成功的心态真的很重要,不谈其他,能够接受无常的人才是强大的人,强大的人才能有赢的可能性。



2、法硕的水区和旱区?



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讨论,除了大家公认的几个水区之外,大家都说自己的省份是旱区,我有一个比较简单但是比较有效的评估标准(不认同就是你对,见谅),那就是这个省份的前几名或最高分是多少,举个例子:天津地区的最高分是390,但是有的地区最高分可以达到420多,难道是大家水平相差如此悬殊吗?其实这就是一个地区评分的标准差异,大家可以自己对比,去评估自己的预期分数。水区和旱区很多时候在调剂中会影响较大,但是报考同一地区其实没有影响,也不必要特别恐慌。



3、报考院校大小年?选择大于努力?



院校大小年,临时扩招,这种问题其实都是对自己的犹豫,还是以我为例,南开大小年是在很多人眼中公认的,但是我从不纠结在这里,因为我对自己的预期分数有一定的衡量,南开最难的一年是365的分数线,大家都怕回到这个分数,左右衡量,考虑性价比,但其实任何学校报考都有风险,就这么几所大家都喜欢的院校,就算是大小年又如何,都是要面对的,择校一栏我的指向很明确,大家都是成年人,分析利弊后就是要承担风险和代价,那就鼓足勇气,让自己实力上不断优化,而不是恐惧对手多么强大。



4、别人背的比我快?我应该背N遍吗?



法硕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背诵,因此很多人都焦虑背诵,人家已经开始了我还没有,人家已经背十遍了我还没有背。我的解决方案是,不比较,不攀比,结果上见。到考试之前,我也没有和很多人沟通我的背诵进度,我的背诵就是不会多背,会了巩固,不计遍数,背会为止,心态就比较平静。我是七月开始背诵,完整背诵两轮,之后就是自己针对性记忆,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要在考试之前完整系统记忆过,就不会特别焦虑。还有一句话,也是贴在桌面上的一句话,那就是“不要完美,但要完整”,大型考试最忌讳事无巨细一字不差,焦灼于局部战场最后会缺少大局观。



这篇经验贴就到这里了,最后祝愿大家可以去到理想的学校,珍惜这段百味的考研奋斗过程,这一年终会成为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