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习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

 昵称31570737 2022-09-24 发布于山西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是祖国医学乃至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朋友接触过针灸,或自己接受过针灸治疗,或看到过别人接受针灸,或已经在学习针灸。每当你见证到针灸的神奇疗效的时候,是否动过心要去学习针灸呢?

1.针灸入门很浅,想学好却很难

针灸是个很简单的学科,但也是个比较难学的学科。说它简单是因为针灸入门很浅。你只要能记住穴位,能找准穴位,能够把针灸针扎进穴位,就代表你会了针灸。这是大部分的理解,也是刚开始学针灸的我们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记得刚开始学习针灸的时候,班上一群人不敢对自己下针,也不敢让别人给自己扎针。当有一个同学鼓起勇气愿意做模特的时候,你颤抖着手捏着针怎么也戳不进去。最后,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满头大汗地将针扎进穴位的时候,你心里是开心的。这毕竟是你扎的第一颗针,这是你针灸生涯的第一步。

既然扎针这么简单,只需要简单的记忆就行了,为什么又说针灸很难学好呢?

针灸理论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理论背后的深意是很难理解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针灸不是说你会背诵理论就可以治病的,你可以是个很好的学生,但你不一定就能够做一个百病都能医治的医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里面出真知。

2.针灸学习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

那么,针灸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习什么呢?

若自学,古文较好,性静敏思,长于推演,应从《内经》《难经》等书入手,先知中医生理、经络、生克、吉凶等入手,如要临床可参看本草,如《神农本草经》等,再就是参考一些医家的医案、医论和释儒道相关书籍等,如此数年,必成大家。

若重实践,古文一般,那就由《伤寒论》、《金匮要略》入门比较好。这两本书是历代尊崇的中医临床经典,从这里出来的医家不少,如俞嘉言、陆懋修、尤在泾、柯韵伯等,总之历代都有伤寒名家,当然从伤寒入又不拘于用伤寒方的医家则更多,如叶天士、王孟英等。所以从这入很容易与临床沟通,而且到一定程度,自然对各家良莠有个区别,因为这是临床的规矩。

若古文不怎么好,或很差,思维崇尚科学,不重视推演那就从现代教育部门的教材入手,如上所述,但自学要多交师友,相互进步。

若古文不好,又不愿用功,觉得好奇或有钱可赚,那就去参加当代的各种培训班,但最好不要去行医。更不要对人说你懂中医。曾记得有个故事,说何喁为张仲景卜命言:“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可为良医”,所以学医并非人人能学,为医也非人人可行。总之来讲,中医配方素来讲究“理法方药”,其实其寓意岂止于此,此正中医流派也。那你入什么派,入哪个门要选好,当然要根据自身条件。《内经》关于学医条件,有扼要的论述。

从赤脚医生、中医学徒、主治医师,再到患者信任推崇的名医,张先兆始终不忘初心,崇医德,开良方,坚守门诊四十余年,把好看病第一道关。万千患者在张先兆手里摆脱病痛折磨,享受着健康生活的美好。

慕名而来的患者愈多,张先兆到医院的时间更早、下班的时间也更晚,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此。张先兆总是等最后一个患者离开医院了再回家。就算回到家里,心中也时常挂念着,不时电话询问患者病情进展。

早几年,永定区桥头乡的一位患者,因为疼痛难忍不能下地干活,在医院检查出股骨颈坏死,系难以治愈之症,手术难度大,费用更是高达十余万元。患者听后当场泣不成声。张先兆连忙安抚患者情绪,并结合过往的治疗经验和病人的实际情况,开具了中药处方,叮嘱患者按疗程服用并定期到医院检查,最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患者减轻了病痛,行动逐渐自如,总花费也仅数千元。

让患者放下对医生的不信任和对病痛的恐惧,调整心态,再辅以药物治疗,通经活络,调理气血,固本培元,从而治愈病痛。这是张先兆多年从医的心得。无微不至的医者关怀,让患者如沐春风,从心理上就坚定了治愈病痛的信念,更有利于医生的施治。

虽然真气作者以前也解释过,但是随着《我与内经》专栏的不断深入,作为普通文章,也需要对真气做进一步的解释了。

以前的解释是“进入胃中的水谷,与外界之气结合而化生”。这里的外界之气,并不是指有形之气,而是指无形之原气。这个原气具体指就是先天之火,在人体的先天之火称之为命门之火。命门在人体两肾之间,这个两肾之间不是指两个肾脏的内部,这一点现代中医也是根本不懂得,成天把肾脏说成是命门的所在。

有了先天之火,则必然有先天之水。所以人体的命门不仅有火也有水,所以这里的无形之原气指的就是无形水火,在人体具体指就是命门水火。人体只有无形的命门之火旺盛了,那么进入胃中的水谷才能化为精微,在胃的上部到咽喉这一段的上焦化为卫气进入脉外的皮肉,在胃中部的中焦化为营气进入脾脏。

卫气护卫人体,相当于人体的城墙,这就是人体的阳气,主管生杀。营气营养人体,相当于人体的粮仓,这就是人体的阴气主管修复和壮大。卫气和营气的质量的高低,不是取决于你吃了山珍海味,还是吃了粗茶淡饭,而是取决于五味是否充足,和无形水火是否充足。无形水火和五味的关系,具体内容都在百度的《我与内经》专栏里,这里不展开了。普通文章是容不下的,想深入了解,请去订阅专栏。

而五味是否充足,不是取决于厚味薄味的补药,而是取决于性味调和的五谷之味。五谷之味,以前文章说过,就是指小麦、麻子、粟米、黍米、大豆(目前主要指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无效)。而中医大夫给你开的补药,诸如人参、西洋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久吃反而得病。所谓补药依然是药,药大多数就是厚味或者薄味,都不是性味调和的功能,都不是产生真气的性味。

关于五味补充真气,具体指就是补充五脏六腑的阴气和阳气。具体内容都在百度《道学之道德论初探》专栏里,这里就不再细致展开了,同样这里普通文章也是说不全的。

行医多年,他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掌握了一些独门绝技,比如针对四肢骨折采取手法复位。无须住院开刀,问题在门诊处理,为家庭贫困的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即便是常见的正骨复位,张先兆也能用最舒服的手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一位家住大庸桥的三岁半儿童,肘关节习惯性脱臼,找过他三次。每一次,他都是在逗孩子的几秒之间迅速完成复位,让孩子瞬间露出笑容,手臂恢复自如。由于担心儿童太小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张先兆不怕麻烦,把电话和家庭住址留给了家长,并嘱咐“有事第一时间打电话!”这个孩子很喜欢他,不仅亲切地喊“伯伯”,还称他为“偶像”。

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入手,继而学习内外妇幼各科等,这也是一条路。不过还是要从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入手。

理论和实践一样重要。学好了理论,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践中思考就是把理论升华,学以致用才是理论学习的终极目标。

一个专业知识很扎实的人,不敢拿针不会扎针,并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现在很多医院的模式是治疗和诊断分开,收治患者的医生并不做治疗,做治疗的医生并不写患者病历。这就导致写病历的只懂写病历,搞治疗的不清楚患者详情,盲目机械地做着自己都不知道效果如何的治疗。

版权声明:此网页内容由【 一点资讯 】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